領域:生物與新醫藥,新材料
職稱級別:教授,高級
徐芃教授本科畢業于廈門大學化學系,碩士畢業于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導師為“國家杰青”黃明東研究員,博士畢業于丹麥奧胡斯大學,導師為Peter A. Andreasen教授。博士畢業后回到中科院物構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員和副研究員職位。其后,前往新加坡科技局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院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導師為新加坡科學院院士Wanjin Hong教授。2020年8月11日以“閩江學者”特聘教授入職福州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在Angew Chem Int Edit,J Med Chem, Food Chem等知名SCI期刊上發表了20篇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學術論文(中科院I區9篇,II區9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了十余項,授權5項;主持五項國家和省部級項目,累計主持縱向研究經費超過330萬元人民幣。
1.調控凝血/纖溶系統藥物分子的開發。血液的流動性通暢對保持正常生理活動至關重要。血管的通透性受到凝血系統和纖溶系統來維持。凝血系統的失調會導致血栓類疾病,如心肌梗塞、腦中風、肺栓塞、深靜脈血栓等。纖溶系統的失調則引起嚴重的出血風險。纖溶系統在腫瘤的發展和轉移的過程起到重要作用。我們致力于開發凝血系統和纖溶系統的拮抗劑(小分子、多肽、單克隆抗體等)作為抗血栓和抗腫瘤的藥物先導化合物,并且建立相關模型在分子水平、體外細胞水平和動物水平評價其效果。
2.光動力抗腫瘤藥物的開發。光動力治療是結合光敏劑(藥物)、激光和溶解氧產生光動力效應生成活性氧分子或自由基清除腫瘤組織。光動力治療用于臨床腫瘤治療已經超過40年,但是一直無法成為主流的抗腫瘤治療方法,其中重要原因是光敏劑自身的局限性:水溶性、生物相容性、光漂泊、靶向性等問題。我們通過藥物化學或納米科學等技術開發新型光動力抗腫瘤分子或納米材料,用以解決臨床光敏劑的局限性。
暫無
評論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