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融通配资,线下配资平台,线上股票配资炒股,10大配资公司

陳學元

領域: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采礦與冶金

職稱級別:研究員,高級


      博士,研究員。 1993年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1998年獲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物理化學專業理學博士學位。畢業后留所工作,曾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2001年至2005年在美國阿崗國家實驗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化學部從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回國工作。陳學元博士已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70多篇,其中SCI收錄論文57篇,被他人引用400多次;應邀在國際知名叢書“稀土物理化學手冊”和相關專著撰寫5篇專章,合著1部固體光譜學的英文專著,授權和受理專利8項。擔任全國摻雜納米材料發光性質會議學術委員會委員,美國光學會(Opt Lett, Opt Express, JOSA B), 美國化學會(J Phys Chem, Inorg Chem, Langmuir, Cryst Growth Des),英國物理學會(J Phys-Condens Mat, J Opt A),Elsevier (Coordin Chem Rev, J Lumin, Opt Mater, J Solid State Chem, Mater Res Bull B, Appl Surface Sci, J Rare Earths), J Nanosci Nanotechno, Appl Phys B, Chin Phys, Chin Phys Lett等刊物審稿專家。曾獲得中科院院長獎學金優秀獎(1997年),第一屆全國發光學徐敘瑢優秀青年論文獎二等獎(1998),福建省第六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和三等獎(2003),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省級人選(2008),中科院上海分院青年科技創新人才提名獎(2008),首屆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09)。


      研究方向: 稀土納米發光材料的光譜和光電子學,尤其是納米發光材料不同于塊材的發光機理、熒光動力學和電聲子相互作用。包括:稀土摻雜絕緣體納米晶的能級、電聲子作用和能量傳遞研究;稀土摻雜半導體(II-VI和IV-VI等)納米晶的體相摻雜和高效發光;表面修飾對稀土摻雜納米核-殼或包覆層材料發光性能的影響。 主要科研成果: 1996-2001年,主要從事稀土光譜和光電子材料研制,曾系統地用群鏈方法研究稀土激光晶體的光譜和磁性能,提出自混頻激光空間分布理論模型和稀土摻雜光學超晶格材料的自變頻激光模型,并被實驗所證實;2001-2005年,在美國阿崗國家實驗室作博士后期間,主要從事重元素(鑭系和錒系)光物理和光化學基礎研究,2002年首次在激光實驗中觀察到Er:Y2O2S納米晶體的反常熱力學布居和受限聲子弛豫現象;2003年,結合激光光譜和Monte Carlo模擬手段,發現納米尺寸效應對Er:Y2O2S納米晶體的聲子輔助和共振能量傳遞有顯著影響;在Eu3+摻雜納米核殼材料研究中發現納米顆粒的核心和殼層間的不尋常的低溫相變,系列研究進展還應邀發表在 Nanotechnology Focus (Nova Science Publisher, 2005)一書;在Eu3+離子摻雜BaFCl微晶中首次發現電荷轉移振動激子誘導的反常Eu3+格點位置和T9熒光動力學。此外,在鑭系和錒系元素振動光譜理論模型和實驗研究中亦取得一系列重大進展。上述研究成果曾多次在美國物理學會年會、美國化學會年會、國際稀土會議、國際f族元素會議和美國材料學會年會等國際會議上以邀請或口頭報告形式宣讀。入選百人計劃以來,在國內獨立設計和組建了性能指標國際先進的低溫高分辨激光光譜測試系統,在稀土摻雜絕緣體納米發光材料中發現一系列不同于塊材的光學性能如Eu3+反常熱力學布居及介質效應引起的自發輻射壽命拉長,增強的能量傳遞和不尋常的聲子邊帶現象。首次實現Eu3+在ZnO和TiO2半導體納米晶的體相摻雜和長壽命、強熒光發射。




相關項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