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政辦〔2017〕90號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人民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為加快品牌農業建設,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特色現代農業發展,經省政府研究同意,現提出以下措施:
一、加快優質專用品種選育推廣
實施種業創新與產業化工程(2017—2020年),組織開展農作物、畜禽、水產、林木優質種質資源的普查、收集與保護,支持提純改良、提升優性、增強抗性。支持開展聯合育種攻關,力爭選育優質、專用、特色新品種50個以上,鼓勵支持引進示范推
廣國內外優質品種。每年支持建設糧油、茶樹、果樹、蔬菜、食用菌、畜禽、水產、林木等優質特色良種擴繁基地20個以上。優化品種區域布局,加快優質、專用、特色新品種推廣,提升品牌農產品生產專業化、規?;?。到2020年,全省種植、養殖主推品種實現新一輪更新換代,良種覆蓋率達98%以上,優質專用率達85%以上,打牢品牌農業建設的基礎。
責任單位:省農業廳、林業廳、海洋漁業廳、財政廳、發改委,各市、縣(區)人民政府
二、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
建立健全農業標準化體系,加快農業地方標準制定、修訂,指導農產品生產企業建立配套的生產技術規范和操作規程。支持企業開展GMP、GAP、HACCP等國際通行的各類產品和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推動內銷與出口產品的標準接軌,加快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每年扶持創建國際標準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20個。加大支持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示范推廣力度,每年新建省級以上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場)200個,示范帶動全省3000個以上規模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到2020年,國際標準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場)達到150個以上,省級以上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場)達到2000個以上,水產養殖標準化生產面積達25萬畝以上,輻射帶動全省主要農產品規模生產基地全部實現按標生產。
責任單位:省質監局、福建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省農業廳、林業廳、海洋漁業廳、財政廳,各市、縣(區)人民政府
三、嚴格農產品質量全程管理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強農產品產地環境凈化和保護,實施年度監測監管;嚴格農藥、獸藥等投入品監管,推進綠色防控、健康養殖。督促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合作社落實農產品生產記錄制度,建立農產品質量誠信檔案。加快全省農資監管信息平臺和農產品質量追溯監管信息平臺推廣應用,進一步推動品牌農產品二維碼標識銷售,逐步實現品牌農產品質量即時遠程追溯。健全農產品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無縫對接機制,強化品牌農產品質量全程有效監管。
責任單位:省農業廳、林業廳、海洋漁業廳、食品藥品監管局、商務廳,各市、縣(區)人民政府
四、加快發展“三品一標”農產品
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持續擴大認證數量和生產規模。進一步健全“三品一標”認證服務體系,簡化申報流程,提高認證效率。強化咨詢、培訓、技術服務,積極培育、支持各類生產經營主體申請“三品一標”認證。加強認證后跟蹤服務和規范化管理,不斷提高質量效益和社會影響力。到2020年,全省認證登記的“三品一標”累計達到4000個以上,全省“三品一標”生產基地的面積或產量占全省農產品的40%以上。
責任單位:省農業廳、海洋漁業廳、財政廳,各市、縣(區)人民政府
五、著力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農業品牌
加快區域公用品牌創建,突出優勢產業、地域特色、龍頭帶動,以優質特色品種為主攻方向,著力科技創新、文化創意、標準創設,對地域相近、生產相似、產品類同、品質相當的不同品牌進行整合,打造一批區域特征明顯、資源稟賦獨特、產業優勢突出、具有文化內涵、省內影響力強、全國知名度高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每年組織評選認定10個“福建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到2020年“福建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達到30個以上。
責任單位:省農業廳、林業廳、海洋漁業廳、財政廳、工商局、質監局,各市、縣(區)人民政府
積極培育茶葉、水果、食用菌、畜禽、水產、竹木、花卉等優勢農產品品牌,大力發展百香果、富硒農產品等特色農產品品牌,打造一批生產規模較大、產品品質優異、創新驅動強勁、消費者廣泛認可、市場前景廣闊、能有效促進農民增收的農產品品牌。每年組織評選認定20個以上“福建名牌農產品”,到2020年“福建名牌農產品”達到100個以上。支持出口農產品品牌建設,實施促進出口食品農產品品牌行動計劃,打造一批產品質量好、出口數量大、經濟效益高的自主品牌,提升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責任單位:省農業廳、林業廳、海洋漁業廳、財政廳、福建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各市、縣(區)人民政府
實施農產品加工提升工程,圍繞特色優勢農產品延伸上下游關聯產業,大力發展農產品產后處理、精深加工業,推進農產品系列開發。支持龍頭企業利用技術、資源、品牌優勢,通過兼并重組、參股經營做大做強,促進資本向品牌集中、技術向品牌集成、人才向品牌集合、資源向品牌集聚,進一步做大做強。培育一批品牌影響力大、產品系列開發、產業鏈條完整、科技創新能力強、社會形象好、綜合實力行業領先、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的農業龍頭企業。
責任單位:省農業廳、林業廳、海洋漁業廳、財政廳,各市、縣(區)人民政府
六、大力支持品牌宣傳營銷
突出“清新福建、綠色農業”主題,組織開展農業品牌系列宣傳,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行業影響力大、農產品品質優良、銷售量大的品牌企業在各類媒體、平臺投放廣告。各地要充分利用當地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在重要時段、重要位置安排品牌公益宣傳。支持品牌企業參加“農交會”“綠博會”“林博會”“農博會”“漁博會”“世博會”“有機博覽會”“地標農產品專展”等各類國家級展銷會,深入開展“閩茶海絲行”活動,支持品牌企業走出去,加大品牌農產品國際宣傳推介力度,不斷擴大福建品牌農產品的國際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大力拓展國際市場。實施出口自主品牌戰略,探索“閩貨供應商+國際物流企業+海外華人超市”模式,建設海外直銷平臺,加快自主品牌“走出去”。
責任單位:省農業廳、林業廳、海洋漁業廳、財政廳、商務廳、交通運輸廳、新聞出版廣電局、福建出入境檢疫檢驗局,各市、縣(區)人民政府
七、強化組織保障
加大財政扶持力度,2017-2020年,省級每年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品牌農業發展。建立由省農業廳負責召集、省直有關部門參加的聯席會議制度,整合各部門有關資金和資源,統籌協調全省品牌農業建設工作。省直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分工協作,形成合力,構建“政府引導、企業和農民主體、市場運作”的品牌農業工作機制。各市、縣(區)要將品牌農業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明確牽頭單位,完善工作機制,統籌推進品牌農業建設,促進品牌農業加快發展。
責任單位:省農業廳、林業廳、海洋漁業廳、財政廳、商務廳、交通運輸廳、發改委、工商局、質監局、食品藥品監管局、新聞出版廣電局、福建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各市、縣(區)人民政府
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