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增強經濟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培育區域特色主導產業,打造一批重點優勢產業集群,推動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特制定本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圍繞以高質量發展實現趕超,堅持以龍頭帶集聚、以協同促集群,著力培育發展一批超千億重點產業集群,形成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特色農業為基礎的現代產業體系,為促進我省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深化改革,創新發展。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完善有利于產業集群發展的要素市場配置、產權有序流動、產學研合作、產業園區聯動發展等機制和環境。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促進企業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品牌創新、業態創新,鼓勵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健全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加快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
——突出特色,融合發展。立足各地產業特點和資源稟賦,優選若干成長性好、競爭力強、關聯度高的重點產業和主導產業,培育形成區域特色產業集群。深化“數字福建”建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推進兩化融合、一二三產業融合、產城融合、軍民融合,提升產業集群發展的內涵和效率。
——優化布局,集約發展。統籌規劃全省重點產業集群發展,明確區域產業發展定位,形成區域分工有序、相互協作、鏈接緊密、資源集約和環境保護的產業集群發展格局。整合創新資源、要素資源、生態資源,鼓勵同類產業和企業集聚發展,形成與環境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的產業集聚、要素集中的發展模式。
——內外聯動,開放發展。加快“海絲”核心區建設,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加強與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全球的產業合作,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拓展產業集群發展空間,增創開放型經濟新優勢。
(三)主要任務
根據全省產業發展基礎、主導產業規模、產業鏈配套等情況,優選一批主業突出、特色明顯、成長性好的產業集群,進行重點培育和發展。到2020年,力爭培育形成20個以上產值(營業收入)超千億元的重大產業集群,基本形成產業布局合理、區域特色突出、結構明顯優化的產業集群發展格局。
二、發展重點和目標
(一)集成電路和光電產業集群
閩東北經濟協作區以福州為中心,帶動莆田、寧德、平潭和南平等地區共同發展,依托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福清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莆田高新區等產業集中區,支持壯大京東方、華映、華佳彩、瑞芯微、福聯等企業,重點發展新型顯示、集成電路及LED等產品。爭取到2020年實現產值1500億元。
閩西南經濟協作區以廈門為中心,帶動泉州、漳州、三明和龍巖等地區共同發展,依托廈門火炬高新區、海滄信息產業園、泉州芯谷和泉州高新區等產業集中區,支持壯大聯芯、晉華、宸鴻、友達、天馬微、三安、士蘭微、立達信、乾照等企業,重點發展新型顯示、集成電路、化合物半導體及LED等產品。爭取到2020年實現產值2500億元。
(二)計算機和網絡通信產業集群
以福州、廈門為中心,依托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福清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廈門火炬高新區、泉州高新區、仙游仙港工業園等產業集中區,支持壯大戴爾、冠捷、新大陸、星網銳捷等企業,重點發展計算機、通信設備、廣電設備、視聽設備、智能終端等產品。爭取到2020年實現產值2500億元。
(三)高端裝備產業集群
以福州、廈門、泉州為中心,帶動全省共同發展。依托廈門航空工業區、廈門(集美)機械工業集中區、閩江口船舶集中區、泉州臺商投資區、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晉江經濟開發區、南安經濟開發區、南安濱江機械裝備制造基地、洛江經濟開發區、莆田高新區、三明高新區、龍巖經濟技術開發區、閩臺(南靖)精密機械產業園等產業集中區,支持壯大嘉泰數控、威諾數控、太古、龍凈環保、上潤精密儀器、廈船重工、馬尾造船、廈工、龍工等企業,重點發展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環保設備、橡塑機械、工程機械、航空維修、高技術船舶及海工裝備等產品。爭取到2020年實現產值2200億元。
(四)電工電器產業集群
閩東北經濟協作區以寧德電機電器產業基地、福州輸配電及控制設備制造基地和南平電線電纜產業基地為重點,依托福安工業經濟開發區、漳灣工業集中區、政和機電產業園等產業集中區,支持壯大太陽電纜、天宇電氣、中能電氣、安波電機、亞南電機等企業,重點發展電力裝備、電機、電線電纜、照明燈具等產品。爭取到2020年實現產值1500億元。
閩西南經濟協作區以廈門輸配電及控制設備制造基地和漳州、泉州電工電器產業基地為重點,依托廈門火炬高新區、漳州臺商投資區等產業集中區,支持壯大ABB、施耐德、中駿電氣、麥迪電氣等企業,重點發展輸配電設備、電力器具等產品。爭取到2020年實現產值1400億元。
(五)汽車產業集群
閩東北經濟協作區以福州、莆田、寧德汽車及配套零部件生產基地為重點,依托福州閩侯青口汽車工業園區、莆田涵江高新區、寧德蕉城三嶼工業區、南平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等產業集中區,支持壯大東南汽車、奔馳、云度、上汽集團(寧德)、福耀玻璃、萬潤新能源、寧德時代電機等企業,重點發展乘用汽車及零部件等產品。爭取到2020年實現產值1500億元。
閩西南經濟協作區以廈門為中心,推動泉州、漳州、三明、龍巖等地區協同發展,依托廈門(集美)機械工業集中區、龍巖經濟技術開發區、三明埔嶺汽車工業園等產業集中區,支持壯大金龍客車、金旅客車、海西汽車、龍馬環衛、正興車輪等企業,重點發展商用汽車及零部件、專用車等產品。爭取到2020年實現產值1000億元。
(六)石化一體化產業集群(湄洲灣和古雷)
以湄洲灣石化產業基地和漳州古雷石化基地為中心,依托泉港石化工業園區、泉惠石化工業園區、古雷港經濟開發區等主要產業集中區,支持壯大古雷石化、聯合石化、中化泉州等企業,重點發展PTA、PX、溶劑油、增塑劑、成品油、聚乙烯、聚丙烯、合成橡膠、燒堿、EO/EG等產品。爭取到2020年實現產值2640億元。
(七)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
以福清江陰化工新材料專區為中心,依托石門澳化工新材料產業園、仙游楓亭化工新材料產業園和連江可門經濟開發區等產業集中區,支持壯大中景石化、中江石化、申遠新材料、天辰耀隆、東南電化、永榮新材料、三棵樹涂料、中錦新材料等企業,推進石化中下游產業鏈的化工新材料和精細化學品發展,重點發展聚丙烯、己內酰胺、PA6切片、TDI、燒堿、涂料等產品。爭取到2020年實現產值1000億元。
(八)動力電池和稀土石墨烯新材料產業集群
以寧德、漳州、廈門、龍巖為中心,帶動全省共同發展。依托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龍巖稀土工業園、三明稀土產業園、廈門火炬高新區、永安石墨和石墨烯產業園、晉江石墨烯產業園等產業集中區和廈大石墨烯工程與產業研究院的技術,支持壯大寧德時代新能源、猛獅新能源、巨電新能源、廈門鎢業、杉杉科技、金龍稀土等企業,重點發展動力電池、稀土功能材料及應用產品、石墨烯等新材料。爭取到2020年實現產值1100億元。
(九)生物與醫藥產業集群
發揮福州、廈門核心帶動作用,加大引導企業兼并重組、整合資源,推進閩東北、閩西南兩大協作區生物醫藥業協同發展。依托廈門海滄生物醫藥港、福州江陰原料藥集中區、永春生物醫藥產業園、石獅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園、龍巖長汀醫療器械產業園、德潤醫療產業園、三明生物醫藥產業園和荊東工業園、寧德閩東藥城、詔安金都海洋生物產業園、邵武金塘工業園區、南平浦潭生物專業園、福建(光澤)中藥產業園等產業集中區,支持壯大漳州片仔癀藥業、??顾帢I、廣生堂藥業、承天金嶺藥業、天泉藥業、廈門特寶生物、廈門大博穎精醫療器械、凱力美醫療器材、仙芝科技等企業,重點發展生物醫藥、化學制藥、中藥、醫療器械及生物制品產業。爭取到2020年實現產值1000億元。
(十)數字經濟(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產業集群
閩東北經濟協作區以福州軟件園、馬尾物聯網產業基地為重點,依托數字福建(長樂)產業園、南平武夷智谷軟件園等產業集中區,重點發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支持壯大福大自動化、新大陸、網龍、國脈等企業。爭取到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1740億元。
閩西南經濟協作區依托廈門軟件園、泉州軟件園、中國國際信息技術(福建)產業園、漳州華為芯谷產業園、龍巖軟件園等產業集中區,重點發展文化科技、智能制造、無人機產業應用大數據平臺等產品,支持壯大國網信通億力、億聯網絡、美亞柏科、咪咕動漫、南威軟件等企業。爭取到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1940億元。
(十一)電力工業產業集群
優化電源結構和電源布局,電力裝機穩步增長,清潔能源比重持續提升,形成“全省環網、沿海雙廊”500千伏超高壓骨干網架。重點推進寧德、福州、漳州核電、周寧、永泰、廈門抽水蓄能電站、微電網示范項目及海上風電等清潔能源建設。爭取到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1115億元。
(十二)建材產業集群(泉州)
以晉江南安建陶、南安石材、南安水暖廚衛為主導,依托南安經濟開發區、南安水暖廚衛產業基地、南安水頭石材產業基地等主要產業集中區,支持壯大建筑陶瓷、石材、水暖廚衛等行業龍頭企業,重點發展新型建材、高端定制、智能家居等產品。爭取到2020年實現產值2000億元。
(十三)現代鋼鐵產業
以三明、漳州、泉州、福州地區現代鋼鐵產業為中心,依托三明鋼鐵及加工區、漳州鋼鐵及加工區、福州鋼鐵集中區等產業集中區,支持壯大三鋼集團、三寶鋼鐵等企業,重點發展車船用鋼板、鋼結構材料等下游應用產業。爭取到2020年實現產值1300億元。
(十四)不銹鋼產業
以寧德、福州、漳州地區不銹鋼產業為中心,依托寧德不銹鋼工業集中區、福州不銹鋼工業集中區、漳州不銹鋼工業集中區、武平不銹鋼產業園區等,支持壯大青拓集團、寶鋼德盛不銹鋼、福欣特殊鋼、宏旺實業等企業,重點發展不銹鋼深加工及應用產業鏈。爭取到2020年實現產值1500億元。
(十五)金銅鋁產業
以龍巖黃金產業、龍巖和寧德銅產業、南平福州廈門鋁加工產業為中心,依托福州鋁加工集群、上杭蛟洋循環經濟產業園等產業集中區,支持壯大紫金礦業、中鋁東南銅業、南平鋁業、中鋁瑞閩、廈順鋁箔等企業,重點發展IT行業、交通運輸、太陽能和散熱器配套需要的高附加值鋁型材、高精度鋁板帶箔、復合材料和電子工業用銅、高精銅帶、管等產品。爭取到2020年實現產值1350億元。
(十六)紡織化纖產業集群(福州)
依托福州臨空經濟區,支持恒申合纖、金綸高纖、錦江科技、經緯新纖、長源紡織等企業,重點發展錦綸、氨綸等功能性差別化纖維,提高產業用紡織品比重,提升產業技術水平,構建形成聚合、化纖、棉紡、經編、針織、染整、服裝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打造具有全球較強競爭力的紡織化纖生產基地。爭取到2020年實現產值3550億元。
(十七)紡織服裝產業集群(泉州)
以晉江、石獅等地的紡織服裝產業為中心,支持壯大百宏、潯興、七匹狼、九牧王、柒牌、勁霸、利郎、浩沙等企業,重點開發生物基纖維、仿棉纖維等新型纖維,拓展纖維新資源,開發多功能高檔紡織面料,發展低能耗、低水耗、低污染物排放的生態染整加工技術。爭取到2020年實現產值3100億元。
(十八)紡織鞋服產業集群(莆田)
依托仙港經濟開發區、荔城經濟開發區、華林經濟開發區、涵江區新涵工業集中區等產業集中區,支持壯大華峰實業、才子服飾股份、雙馳實業等企業,重點發展高性能、多功能、可降解材料、新型納米材料等高端鞋面鞋材,促進鞋業供應鏈服務平臺建設,打造個性化定制莆田鞋服區域品牌。爭取到2020年實現產值1200億元。
(十九)制鞋產業集群(泉州)
以晉江、石獅、南安、泉州開發區、惠安城南工業園區、臺商投資區制鞋產業為中心,支持壯大安踏、鴻星爾克、特步、三六一度、匹克等企業,重點發展鞋材、旅游鞋、運動鞋、皮鞋、休閑鞋、時裝鞋、童鞋等產品,推動旅游鞋、運動鞋等體育運動鞋類產品向高端化、差異化、功能化發展,提升鞋產業集聚水平,打造先進鞋業生產基地。爭取到2020年實現產值1900億元。
(二十)紙及紙制品產業集群
依托泉州臺商投資區紙及紙制品產業園、漳州臺商投資區紙及紙制品產業園、三明青州紙及紙制品產業園等產業集中區,支持壯大恒安集團、優蘭發集團、玖龍紙業、聯盛紙業、青山紙業等企業,促進造紙企業整合提升,重點發展生活紙、包裝紙及紙板、薄頁紙特種紙等產品。爭取到2020年實現產值1300億元。
(二十一)工藝美術產業集群
依托德化城東陶瓷園、惠安雕藝文化創意產業園、國際陶瓷藝術城、中國茶具城、永春香都產業園、莆田工藝美術城、仙游工藝產業園等產業集中區,支持壯大福州、泉州、莆田等地區工藝美術重點企業,重點發展工藝陶瓷、木雕、古典家具、金銀珠寶、壽山石雕、石雕、漆藝、藤鐵、建盞、工藝香等產品,加快福州、泉州、莆田等地工藝美術產業園建設,促進企業集中連片發展。爭取到2020年實現產值1800億元。
(二十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集群
以閩東南果蔬加工、沿海食用植物油加工、閩西北筍竹加工、閩西北畜禽產品加工、閩北乳品加工產業集群為中心,依托廈門市同安輕工食品工業區、漳州食品名城、南安官橋中國糧食城、晉江五里工業集中區、光澤中國生態食品城、湄洲灣北岸東吳食品工業集中區、興化灣南岸(涵江)食品產業園、太湖工業集中區、三明市三元荊東工業集中區等產業集中區,支持壯大紫山集團、福海糧油、南平圣農、廈門銀祥、福建正大、長富乳業等企業,重點發展肉制品、筍竹、食用菌、食用植物油、果蔬堅果、乳制品等產品。爭取到2020年實現產值2700億元。
(二十三)水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集群
依托福清元洪國際食品產業園區、連江經濟開發區、東山經濟開發區、詔安水產品加工區、寧德福鼎工業園區、東吳臨港產業園、興化灣南岸食品園等食品加工產業園區,支持壯大百洋海味、海欣、海壹、海之星等重點企業。重點引進水產品精深加工、冷鏈物流項目,通過完善養殖、加工、冷鏈倉儲等上下游產業鏈,促進產業發展。爭取到2020年實現產值1600億元。
(二十四)休閑食品產業集群
依托同安輕工食品工業園、同安工業集中區(思明、湖里園),龍海東園工業區、龍海海澄工業集中區、晉江五里工業集中區、龍巖市經濟開發區(東肖)、龍州工業集中區等產業集中區,支持壯大達利、盼盼、回頭客等企業。重點發展烘焙食品、糖果巧克力、膨化食品、炒貨干果、蜜餞果脯、果凍等產品。爭取到2020年實現產值1330億元。
(二十五)茶產業集群
依托閩南烏龍茶區、閩北烏龍茶區、閩東北白(紅)茶區,支持壯大八馬、日春、華祥苑、天福、武夷星、正山堂、品品香、春倫等企業,重點打造安溪鐵觀音、武夷巖茶、福鼎白茶等區域公用品牌。爭取到2020年實現茶業全產業鏈產值1200億元。
(二十六)物流產業集群
以廈門前場物流園、象嶼保稅物流園、福港綜合物流園、漳龍物流園等為龍頭,重點建設廈門、福州、泉州等國家物流園區布局城市以及一批現代化綜合物流園區、物流配送中心和共同配送末端網點,加快保稅物流園區、保稅海外倉等現代物流項目建設,推動物流、制造、商貿等聯動發展。爭取到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7000億元。
(二十七)旅游產業集群
大力推進全域生態旅游和優質旅游,圍繞全國生態旅游先行區、海峽兩岸旅游交流合作先行區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旅游核心區建設,重點扶持發展福泉漳海絲文化、廈門全域旅游示范區、大武夷、福建土樓和平潭國際旅游島等五大產業集聚區,培育湄洲媽祖文化世界旅游島、環東山島旅游、閩西紅色旅游、大戴云旅游、寧德漁家海岸旅游、沙溪百里畫廊旅游等六大新興集聚區。爭取到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7000億元。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龍頭引領
1.堅持扶優扶強、龍頭帶動,進一步完善省市縣三級聯動服務龍頭企業工作機制和領導掛鉤幫扶機制,做大做強現有龍頭企業。落實省政府《關于進一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七條措施》,用好用足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企業研發費用分段補助、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獎補、企業技術改造補助等創新激勵政策,鼓勵企業加大研發創新投入。支持龍頭企業牽頭組建技術聯盟和產業聯盟,促進協同制造和協同創新,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和發展水平。
責任單位: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直有關部門
2.支持龍頭企業開展跨所有制、跨區域資源整合,對龍頭企業參與全球資源整合配置,實現境內外高端品牌并購,聯合兼并優勢企業,給予前期費用及并購貸款貼息支持。
責任單位: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經信委、商務廳、財政廳
3.發揮領軍型企業引領、集聚、支撐作用,支持成長型企業做優、做大、做強;培育一批主營業務突出、競爭力強以及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和“雙高龍頭”企業。
責任單位: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經信委、科技廳
(二)突出鏈條延伸
4.以產業集群主導產業為基礎,按照“缺什么引什么、弱什么補什么”原則,發布重點招商項目目錄,引導資本投向產業鏈的高端環節和關鍵缺失環節。支持骨干企業提高省內產業鏈配套率,帶動省內制造業企業新進入其產業鏈或采購系統。
責任單位: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發改委、經信委、商務廳
5.精準對接世界500強、民企500強、臺灣百大企業、行業龍頭企業,落實推動新開放領域重點產業精準招商工作指導意見,實施民企產業項目第三方招商引資獎勵政策,積極開展產業鏈招商,持續對接生成一批具有較強引領性、帶動性、根植性的產業龍頭項目和產業鏈“補短板”項目,引導集群產業鏈上下游延鏈、補鏈、壯鏈。
責任單位: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商務廳、發改委、經信委、財政廳
(三)鼓勵集聚發展
6.落實省政府《關于促進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布局合理、適度超前”的原則,將產業園區列入本地區產業發展規劃,與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有機銜接,根據區域特點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對重點產業和重點區域進行合理規劃布局,發揮比較優勢,確定主攻方向,創新管理體制機制,實行差異化發展,打造一批競爭力強、各具特色的專業園區。
責任單位: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經信委、發改委、商務廳、住建廳、國土廳、環保廳
7.堅持綠色發展,加強源頭管控,結合閩東北、閩西南兩大經濟協作區建設,對重點區域、重點流域、重點行業和產業布局嚴格規劃環評,引導產業布局、項目布局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適應;加強應急體系建設,防控石油加工、有色金屬冶煉、紡織印染等產業領域環境風險,確保環境安全。
責任單位: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環保廳、發改委、經信委、水利廳等
8.加強對現有省級以上示范基地的動態監測和質量評價,分級分類指導,完善動態調整機制。遴選一批條件較為成熟的園區,與國內一流示范基地對標和交流合作,通過政府、企業、協會、高校和科研機構等各方面協同推進,創建一批產業特色鮮明、體量大、發展質量好的國家級、省級示范基地,按既有資金渠道給予資金補助。
責任單位: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經信委、發改委、商務廳、財政廳
(四)加強區域協作
9.強化全省發展“一盤棋”思想,謀劃推動閩東北經濟協作區和閩西南經濟協作區加快發展,研究制定區內、區際間推進一體化發展、融合發展的長效機制。
責任單位: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發改委、經信委
10.鼓勵區域協同創新,推動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跨區域開展產學研合作、共建創新平臺基地。充分發揮技術研發平臺、行業技術開發基地等對產業集群的支撐作用。加大對高層次人才、專業緊缺人才的引進力度,注重高技能人才培養儲備工作。
責任單位: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科技廳、發改委、經信委、教育廳、人社廳
11.構建各地區招商引資利益共享和補償協調機制,鼓勵地市間聯合出臺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合作共建、共管產業園區,對招商中不宜在當地布局的重大項目,鼓勵引導到符合布局區域落地建設,通過資金補償、建立“飛地”或轉移產業園等方式解決,構建沿海灣區經濟合作帶和山海協作示范園區。
責任單位: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發改委、商務廳、經信委、農業廳
(五)完善服務配套
12.支持符合條件的產業集群重大儲備項目納入各級重點建設項目庫管理,通過“一季一督查、一月一協調”專題協調解決產業集群重點項目建設問題。加強產業集群統計監測,及時跟蹤產業集群發展態勢。
責任單位: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發改委、經信委、統計局
13.構建“互聯網+先進制造業”服務體系,支持服務產業集群發展的工業互聯網示范平臺、重點項目、應用標桿企業建設與發展,對工業互聯網示范工程按既有資金渠道給予資金補助。
責任單位: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經信委、發改委、財政廳
14.加強產業集群與金融機構、投資基金等對接合作,鼓勵金融機構依托集群設立分支機構或創新符合產業集群特點的金融產品。設立和引入各類創業投資機構、投資基金,對成長性企業特別是有上市及“新三板”掛牌愿景的企業進行風險投資和股份制改造。
責任單位: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發改委、金融辦、人行福州中心支行、人行廈門市中心支行、福建銀監局、廈門銀監局、福建證監局、廈門證監局
15.強化品牌培育,大力實施“三品”戰略,加快工業品牌示范企業、區域品牌建設試點,對產業集群所在地的工業品牌、區域品牌、地理標志等給予適當獎勵。
責任單位: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經信委、質監局、財政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