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科學技術部印發了《“十三五”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專項規劃》。細細看來,九項重點任務已將未來中國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的大格局鋪展開來,中國科技創新大步“走出去與引進來”的未來可期可待??傮w觀之,這項規劃“自主、合作、共建、共享”意味濃重,一個自信、包容的中國正在通過國際科技創新合作行動大步走向世界,擁抱世界。
第一項任務確立在“助力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上,并進而對發達國家、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政府間科技合作進行了分類布局。這一點很重要,它有效地避免了以往那種“面面俱到,哪面也不討好”的尬尷局面,使國家間的科技合作與國家外交戰略有機融合成為前提。
第二項任務確定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開創與沿線國家科技創新互聯互通新局面也有匠心獨運之處。文明有融合也有沖突,科學技術的共享共用是大幅度降低沖突的一大利器~它不僅能夠促進受惠國的經濟發展,更可以促升受惠國的公民科學素養?!耙粠б宦贰毖鼐€國家意識形態差異大,宗教信仰迥異,只有科學技術才是這些國家與我們的真正“公約數”。抓住科技創新這個“公約數”并慢慢擴大,其他合作才可能順利展開,即先建設“科技創新共同體”再建設“其他共同體”。
第三項任務確定為“ 加大對外開放,構建面向全球的科技創新合作體系,加大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的開放力度”,確實展現了中國開放、包容的氣度和共建、共享的伙伴行動。盡管當今國家間的競爭已從一般競爭演變到了技術研發階段的競爭,但也使國與國之間的合作廣度和深度擴大和加深了,特別是引致世界一流科學家和科研機構牽頭或參與中國科研活動,將產生巨大的外溢效應。
第四項任務確定為“積極參與并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提升我國科技國際影響力”倒不失為一招妙棋。中國科技界在國際上的話語權低,常被發達國家聯手排斥或做掉,如國際空間站對中國科學家的完全摒閉,伽俐略計劃讓中國的出局等,都有這些原因?!笆濉逼陂g,中國可以充分利用全球整理期的時間窗口以及中國資本、人才全球化的爆發期,主動作為,主動策劃大工程和大事件,贏得未來國際科技合作主動權。
第五項任務確定為“豐富完善科技援助內涵與方式,提升科技援外層次”,當看作是為發展中國家量身定做的套餐。從具體內容看,這項任務的核心有二:一是解決伙伴的民生科技急需,二是為伙伴培養人才。總體判斷,第一方面會大受歡迎,如中國醫療隊在非洲那樣,而第二方面會有不少后續問題尚需做好預案。
第六項任務確定為“加快培育滿足新形勢需求的科技創新合作人才隊伍,全面提升人才國際化水平”;第七項任務確定為“優化形成覆蓋創新全鏈條的國際科技合作平臺網絡,推動可持續的合作研發”;第八項任務確定為“發揮區域優勢,推動構建深度融合的區域科技創新互利合作共同體”。這三項筆者認為皆屬于中規中矩之舉,倒是第九項任務“推動企業科技創新走出去,助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非常值得期待。中國企業科技創新走出去,關鍵在于民營企業能否走出去并回得來。規劃中提到“吸納企業參與政府間科技創新合作機制,實現政府對話、企業對接,提高合作層次,引導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設立海外研發機構,開展國際產學研合作”等,如果包括民營企業而不單指國有企業,這就是一個有效且事半功倍的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