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這為我省大力推進創新創業創造、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指明了方向。
我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堅持新發展理念,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近日出臺《關于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創造良好發展環境的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最大限度釋放創新創業創造動能。
全面提升創新能力
打造高水平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福州、廈門、泉州和寧德年內啟動建設光電信息、能源材料、化學工程、儲能電池等領域省實驗室。實施工程研究中心三年行動計劃。
建好省創新研究院。賦予特殊政策和充分自主權,采取市場化、企業化方式開展研究和服務,打造我省創新發展先導中心。
構建高技術企業成長加速機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大力培育“雙高”企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企業等創新企業群。充分利用資本市場促進高技術企業成長。落實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的各項政策。擴大創新券適用范圍,實現全國使用、福建兌付。
構建創新生態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引導各類創新主體加強協同聯動,打造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滾動推進一批產學研創新項目,構建協同創新機制。
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深化科技特派員機制創新。每年有2000名以上科技特派員在基層一線開展工作,每年選認100名臺籍科技特派員。在實現省級科技特派員鄉鎮全覆蓋的基礎上,向特色產業重點村延伸。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構建技術經理人全程參與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模式。發展科技“獵頭”機構。推進國家技術轉移海峽中心和中科院科技服務網絡福建中心建設。
強化知識產權保護運用。推動無形資產價值市場化,增加知識產權估值在企業貸款信用評估指標體系中的權重。建立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加快建設“知創福建”。
擴大科研機構和人員自主權。賦予科研機構和創新團隊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和技術路線決策權。高校、科研院所開展技術開發、服務等取得的凈收入視同科技成果轉化收入,按照有關規定實施獎勵。
推進科研項目管理改革。完善省級科技重大專項管理機制,建立重點產業產學研協同創新重大項目目錄。對科研項目同一年度的監督、檢查、評估等結果互通互認。
支持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先行先試。加快建設中國東南大數據產業園等47個特色園區和創新平臺、項目。鼓勵閩東北和閩西南協同發展區開展技術、產業和人才合作,打造山海協作創新平臺。
建立推動改革創新的決策容錯機制。逐步建立容錯機制,對政府部門、高校、科研院所、國有企業負責人在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實施創新項目中出現工作過失或影響任期目標實現的,只要沒有謀取私利、符合程序規定,可免除行政追責和效能問責。
加快構筑創業高地
實施“百千萬支撐工程”。推進百億龍頭成長計劃、千億集群培育計劃、萬億有效投資計劃。
實施新興產業倍增工程。完善“一個行業、一個規劃、一個政策”工作機制。重點打造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新興產業集群。加快推廣新能源汽車,打造“電動福建”。
實施服務業重點領域高質量發展行動。加快發展物流、旅游、金融等現代服務業三大主導產業。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培育省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
實施特色現代農業“五千工程”。圍繞“切實加快特色現代農業建設”,新建1000個優質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改造1000個農產品產地初加工中心,培育1000個省級以上重點農業龍頭企業,新增1000個“三品一標”農產品,培育1000個“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示范村。
實施數字經濟領跑行動。深入實施數字福建戰略,充分發揮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效應,建立數字經濟重大項目對接落地推進機制。實施人工智能“雙百工程”。
實施傳統產業“智造”工程。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十百千萬”培育工程。擴大制造業企業技改覆蓋面,省技改基金規模年內增加至120億元。
加快發展平臺經濟。培育一批重點特色平臺和細分領域平臺。對帶動性強、潛力大的平臺企業,可采取“一事一議”等方式重點扶持。
完善創業服務體系。發揮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示范引領作用,做優一批眾創空間,提升一批科技企業孵化器。鼓勵設立財政性資金參股的創業投資基金,建立健全基金投資評價容錯機制。
讓人才活力競相迸發
實施省引才“百人計劃”升級版。每年遴選150名左右高層次人才。對創業人才在享受原有補助資金的同時,另給予科研補助。
實施“八閩英才”培育工程。每年遴選20個左右產業領軍團隊、30名左右特級后備人才、50名左右青年拔尖人才等并給予重點支持。
打造高素質企業家隊伍。引導企業家“實實在在、心無旁騖做實業”,著力“在市場競爭中打造一支有開拓精神、前瞻眼光、國際視野的企業家隊伍”。實施企業家人才隊伍素質提升工程,推廣“企業家培養企業家”模式。
實施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推進職業教育改革,推進“雙一流”高職院校建設。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新建一批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國家級、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逐步提高技術工人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待遇。
健全人才流動機制。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按規定聘任有創新實踐經驗的企業家和企業科技人才兼職。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國有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兼職創業、在職創辦企業或離崗創業。
完善人才服務體系。擴大“人才之家”“人才驛站”覆蓋面。對高層次人才分類發放“八閩人才卡”。支持各地在人才密集區建設人才住房。改進高層次人才認定和支持辦法。
服務民企 打造“福地”
引導民營企業聚焦實體、做精主業、做強做優,讓福建成為民企健康成長的“福地”。
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支持民營企業通過多種方式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及時發布有關項目信息。支持民營經濟與國有資本共同設立發展基金。
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暢通“民參軍”渠道,引導優勢企事業單位承擔武器裝備分系統和配套產品研制生產任務。加快與國家國防科工局共同成立的“一院兩中心”建設。
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加快建設服務中小微企業的“金服云”平臺。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完善內部考核機制和盡職免責機制。建立健全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盡職免責和激勵機制。將全省政府應急周轉金規模逐步提高至100億元以上。
加強民營企業服務保障。開展服務民企“三個一百”活動。建立企業服務協調機制,由企業開單、政府派單,指定相關部門幫助企業開拓市場、爭取政策、對接產業鏈合作伙伴。
依法維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加快甄別糾正侵害企業產權及企業經營者合法權益的錯案冤案。對一些民營企業歷史上曾經有過的一些不規范行為,按照罪刑法定、疑罪從無的原則處理。
擴大開放 打造“寶地”
在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上走在前頭,讓福建成為優質要素集聚的“寶地”。
一、發揮多區疊加優勢
發揮廈門特區排頭兵作用。對標新加坡等地先進經驗,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推動經營性租賃業務收取外幣租金試點、飛機維修航材稅率調整等政策落地。打造航空維修、集成電路、中歐班列等一批重點平臺。支持建設廈金融合發展示范區。
發揮自貿試驗區示范引領作用。堅持“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探索實施自由貿易港某些政策。推進國際中轉及集拼、兩岸海運快件、藝術品保稅倉儲等新業態發展。
深化平潭綜合實驗區開放開發。牢牢把握“一島兩窗三區”的戰略定位,認真編制實施《平潭綜合實驗區總體規劃(2018—2035)》。支持國際旅游島加快建設,爭取離島免稅政策盡快落地。
推進海絲核心區建設走深走實。實施“絲路海運”“數字絲路”“生態絲路”“絲路飛翔”“絲路茶道”等標志性工程,“繪制精謹細膩的‘工筆畫’”。加強優勢產業國際產能合作。打造海絲空間信息港,推進“衛星+”示范應用和“智慧海洋”建設。
加快福州新區全域開發。推動福州新區總體規劃盡快獲批,實施“產城融合、組團開發”建設模式,打造閩江口金三角經濟圈的核心區、先行區和示范區。支持創建國家數字經濟示范區,支持設立福州空港綜合保稅區。
二、吸引優質生產要素集中集聚
有效擴大利用外資。圍繞“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落實《外商投資法》,加大外商合法權益保護力度。將“9·8”投洽會打造為國際化、專業化、品牌化精品。
充分利用境內外資金資源。探索建立與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相適應的賬戶管理體系。支持自貿試驗區內符合條件的跨國公司根據自身經營需要開展集團內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進一步擴大人民幣跨境業務和離岸金融業務等規模。
提升外貿發展水平。持續開展“助力萬企成長”行動,鼓勵企業拓展多元化市場。發揮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溢出效應”,擴大先進技術裝備等進口。大力發展市場采購貿易、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模式。
促進口岸通關便利化。深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優化口岸通關作業流程,2021年底進出口貨物整體通關時間比2017年壓縮一半。
深化改革 打造“高地”
在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上再創佳績,讓福建成為“三創”發展環境的“高地”。
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全面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推動“非禁即入”普遍落實。加快清理修改相關法規制度,年底前實現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在省市縣全覆蓋。統一全省各行業招投標規則,堅決消除在招投標過程中對不同所有制企業設置的各類不合理限制和壁壘。
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踐行“馬上就辦”,年底前省市縣三級50個高頻事項實現“一趟不用跑”、100個高頻事項實現“最多跑一趟”,審批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不低于90%。全面推進省屬事業單位數據中心及設區市政務數據中心整合。
進一步簡化企業投資審批。年底前全省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時間縮減至法定時限的40%以內,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壓縮至90個工作日以內。將項目環評審批時限壓縮至法定時限的一半。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壓縮企業開辦時間,年底前全省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5個工作日以內。推廣不動產抵押登記全程網辦,年底前企業申請不動產登記辦理時限壓縮至5個工作日。
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落實深化增值稅改革等政策措施,確保主要行業稅負明顯降低,所有行業只減不增。推進省定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零收費”。落實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實質性降低企業社保費負擔。
營造安定有序的社會環境。堅持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和新時代“漳州110”精神,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加快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
開展營商環境評估。委托第三方開展評估,每年發布各地營商環境評估報告。開展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評估。建立健全營商環境投訴舉報、查處回應和抽查體檢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