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當”清脆的短信鈴聲響起。
3月9日傍晚時分,國防科技大學空天科學學院教授鄭春滿點開手機信息,看到“圓滿成功!”幾個字,一顆懸著的心徹底放下來。
此時,晚霞暈染了黃昏,千里之遙的外場,一場重要試驗剛剛結束,由鄭春滿帶領的軍用特種能源團隊又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團隊成員歡欣鼓舞。
回憶起全國兩會期間取得的這個新進展,鄭春滿對科技日報記者說:“在全國兩會上,習主席指出,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我們要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從根本上說,還是要依靠科技創新……習主席的話催人奮進,給我們指明了科技創新的方向,團隊成員干勁更足了!”
對抗寒區、高空、太空、海洋等特殊環境,挑戰超低溫、超高溫、高過載、低氣壓下的特殊性能,努力實現我軍電源裝備研制的自立自強。這是軍用特種能源團隊創新研究的方向和目標。在這個科技創新“無人區”里,他們進行了多年的探索。
“我們要做的電源你可以想象為一個‘能量塊’。”鄭春滿記得兒時看過一部動漫《太空堡壘》,對里面的“能量塊”印象尤深。小小一個“能量塊”,可以接入各類裝備,無限供能,方便、實用、高效。
“研制的難度在哪里?”記者問。
“要小、要輕、要安全,還能源源不斷提供能量?!彼卮?。
然而,從專業角度講,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安全性能、高溫和低溫性能,這些指標都是相互制約的因素。比如:能量密度高了,安全性能就會降低;質量小了,蓄能就不夠;低溫性能好了,高溫性能和安全性就會下降……團隊要在遵循自然規律的前提下,找到最優解。
“創新是唯一的出路,只有通過創新,加上大量的實驗,才能在無數的可能中找到正確答案。”團隊成員郭青鵬說。
某裝備的電源研制項目中,最大的攔路虎是海水腐蝕問題。團隊遍尋國內外各種資料,都沒有找到可能的“答案”。
“就算是‘無人區’,我們也要闖出一條路!”鄭春滿回憶道,兩年時間里,他們做了大量實驗,設計的電池在純水中性能十分穩定,然而一進入海水性能就急劇下降,甚至失效。
“只要方向是對的,肯定能找到正確答案?!泵鎸鯕w零的結果,團隊成員相互打氣。
他們回到原點,從材料體系出發,在基本原理中探索,夜以繼日地攻關。
又一個兩年,又是近千次實驗……郭青鵬回憶,“我們不停地調整電源材料‘配方’、創新材料體系,重復的實驗是枯燥乏味的,但需要每次都保持高度的細致和耐心?!?/span>
最終,團隊成功找到優質“配方”,找到那個“答案”,解決了海水腐蝕難題。
“坐得住冷板凳是我們的基本功?!眻F隊成員陳宇方笑著說。去年底,團隊赴西南某外場參與系統聯調試驗,他實打實地坐了近兩個月“冷板凳”。時間緊、任務重,陳宇方每天早上6點半進場,“工位”就是一張板凳,懷抱一臺電腦,緊盯實驗數據……每隔兩個小時起身活動一下,常常工作到凌晨才回去。
“一想到我們的創新成果能在裝備中應用,所有的辛苦都值了?!标愑罘秸f。
如今,該團隊在高性能鋰離子電池、鋰硫電池、全固態電池等方面已取得一系列成果,獲得了軍隊科技進步獎、省級自然科學獎等榮譽。在國內外高水平期刊上發表了近200篇論文,授權核心專利達到50余項。
鄭春滿的辦公桌上,一本黑色封皮的學習記錄本總是放在顯眼位置。
“聚力加強自主創新、原始創新,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翻看著全國兩會精神學習的筆記,鄭春滿感慨,“習主席的囑托就是對我們最好的鞭策。”
“我們一直有個理想,通過自主創新,做滿足裝備需求的自主品牌‘智能能量塊’,我們的目標是做研發一流軍用電池的主力軍,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這也是我們對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作出的回答。”鄭春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