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交通強國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先行領域,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支撐。強化前沿關鍵科技研發,實現交通領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交通發展由追求速度規模向更加注重質量效益轉變,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的重要保障。
“5年來,我國交通運輸綜合實力大幅度躍升,部分優勢領域躋身世界前列,有力保障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2月23日,在出席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權威部門話開局”主題發布會時,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如是說。
5年來,我國交通運輸發展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在“大”的基礎上向“強”邁進了一大步,在“有”的基礎上向“好”邁進了一大步,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服務性作用更加突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提供了堅實的服務保障。
基礎設施建造技術大幅提升
2021年12月30日,京張高鐵開通運營。京張高鐵始于北京北站,終至張家口站,正線全長174公里,最高設計時速350公里?!熬埜哞F實現了智能建造、智能裝備和智能運營的集成,開啟了世界智能鐵路的先河?!敝需F設計集團有限公司教授級高工李紅俠認為,繼青藏鐵路、京滬高鐵之后,京張高鐵可以說是我國鐵路工程的第三個里程碑。
京張高鐵智能動車組實現了350公里時速的自動駕駛,搭載了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實時精準定位。智能復興號動車組還具備車站自動發車、區間自動運行、車站自動停車、車門自動開門、車門站臺門聯動等功能。
京張高鐵清華園隧道建造全過程實現智能化。盾構機搭載傳感器,可對施工進行可視化動態管理,掘進中的盾構機能根據前方的地質條件,給出掘進參數建議,使沉降控制遠優于設計指標,僅為0.8毫米。
5年來,我國基礎設施建造和交通裝備制造技術能力大幅提升,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提供了“硬核”支撐。
李小鵬介紹,2018—2022年這5年時間,我國交通運輸系統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7萬億元,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全球最大的高速公路網和世界級的港口群,截至2022年底,全國綜合交通網絡的總里程超過600萬公里。
全方位朝綠色低碳方向發展
5年來,隨著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交通運輸行業正全方位朝著綠色低碳方向發展。
2021年7月1日,舉世矚目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建成通航。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是全國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最高的機場。耦合式地源熱泵系統方案可實現年節約1.81萬噸標準煤;光伏發電系統每年可向電網提供600萬千瓦時的綠色電力,相當于每年減排966噸二氧化碳,并同步減少各類大氣污染物排放;在全球樞紐機場中,首次實現場內通用車輛100%為新能源車輛。
高效利用各種能源,建設海綿機場、低碳節能環保機場……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綠色規劃設計、建造、施工過程中,運用了多項典型創新技術,建成了一批綠色示范工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設計榮獲我國最高等級的綠色建筑三星級和節能建筑3A級認證,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綠色三星建筑。
在交通領域,越來越多的綠色低碳技術正在涌現。今年2月23日,新建廈門北站建筑面積約1400平方米的天窗施工調試成功,標志著國內站房面積最大的側懸式模塊化滑移啟閉感應智能天窗建成。
整個天窗呈人字形,高差2.6米,由420個單重180公斤的工廠預制化模塊構成。“智能天窗不僅能實現傳統的聯動,還可以自定義調整天窗的開合角度、開合時間及窗簾的覆蓋面積?!敝需F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天窗施工負責人潘峰潭說。
分布在天窗四周的風雨感應器,可根據每天實時監測的光照強度、風力大小、降雨及室內外溫差等數據,自動開合天窗及窗簾,為旅客營造舒適換乘環境,同時實現節能降耗。根據廈門地區以往的天氣計算,運用這項智能天窗技術,預計每年可減少約40天的通風系統運轉,相當于每年減少14.13噸二氧化碳排放。
為全力推動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轉型發展,2022年5月,交通運輸部印發的《關于扎實推動“十四五”規劃交通運輸重大工程項目實施的工作方案》指出,綠色低碳交通可持續發展工程是“十四五”時期重點推進的交通運輸重大工程之一。該方案提出,“十四五”時期,我國將以重大工程項目為依托,推動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著力破解交通工程技術關鍵難點問題。統籌推進交通運輸綠色低碳發展,提高重大風險防范應對能力,確保既利當前又惠長遠。
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術
2月1日,5輛長度約17米的重卡以近80公里/小時的速度行駛在位于上海洋山港的東海大橋最右側車道上。這本是東海大橋上常見的運輸場景,與眾不同的是,這5輛重卡互相保持的車距僅約20米,且中間三輛重卡上空無一人。
“目前,洋山港智能重卡‘減員化’運營測試進入‘真無人’階段,這也是目前國內唯一的社會道路常態化‘真無人’測試和運營場景?!毖笊礁壑悄苤乜椖渴紫軜嫀?、上海友道智途科技有限公司智能駕駛中心副總經理張顯宏說,東海大橋至洋山港來回72公里的開放道路涵蓋高速公路、隧道、碼頭等復雜場景,是目前全球最長的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場景。
洋山港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圍繞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綜合交通與智能交通重點專項“大型集裝箱港口智能綠色交通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洋山港進行了多項智能綠色配套研發,智能重卡“減員化”為其中一項重點。
2022年8月,交通運輸部啟動了自動駕駛和智能航運先導應用試點,明確要聚焦自動駕駛、智能航運技術發展與應用,以試點為抓手、以應用為導向、以場景為支撐,通過實施一批與業務融合度高、具有示范效果的試點項目,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案例集,凝練形成技術指南、標準規范等,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交通運輸深度融合。
“目前,首批18個項目進展順利,多項試點已完成基礎設施條件建設,部分試點已實現預定目標。試點有力促進了關鍵技術研發,推動了運營模式創新。下一步,我們將組織各試點加強交流和總結,在實踐基礎上凝練形成面向場景的綜合解決方案。”交通運輸部科技司相關負責人透露。
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提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號角再次吹響,科技創新正加速引領我國交通業從大向強。
在2022年11月15日舉行的全國交通運輸科技創新工作會議上,李小鵬強調,未來5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要奮力開創科技創新工作新局面,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努力當好中國現代化開路先鋒提供強勁動力。未來5年,交通運輸科技創新要抓好重大科技攻關,加快構建有組織科研機制,形成政、產、學、研合力抓重大科技攻關的新局面;要抓好產業應用帶動,在自動駕駛、智能航運、智能建造等領域形成一批標志性成果,引領交通運輸業向產業鏈高端邁進;要抓好人才培養使用,不拘一格遴選人才,搭好平臺培養人才,引進人才,科學合理評價人才,創造條件用好人才;要抓好創新生態構建,優化科技創新制度,構建國際化創新網絡,完善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營造科技創新的濃厚氛圍;要抓好標準規范引領,以標準促創新,提升標準實施效能,優化標準化管理運行機制,打造與交通強國建設相適應的標準體系;要抓好組織實施保障,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完善科技創新協同聯動機制,加大科技創新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