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融通配资,线下配资平台,线上股票配资炒股,10大配资公司

匯聚改革創新澎湃動力 奮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信息來源:科技日報更新時間:2021-12-23

  立足支撐引領現代化強國建設,我國編制新一輪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5條技術路線7個新冠疫苗獲批使用,小分子藥阿茲夫定、普克魯胺等已開展Ⅲ期臨床試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位居全球第一;全球首座球床模塊式高溫氣冷堆商業示范電站實現并網發電,預計投產后可為200萬居民提供生活用電……

  2021年,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科技界交出了一份不俗的答卷。持續不斷的改革創新,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邁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步伐也更加穩健自信。

  “2021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一年?!笨萍疾奎h組書記、部長王志剛說,科技創新在應急、攻堅、支撐、打基礎、育生態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保障經濟社會平穩運行、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成功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從科技政策扎實落地到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從落實基礎研究十年規劃到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從實施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方案到持續優化科研創新生態……

  圍繞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科技界如何統一思想深化認識,又怎樣形成部署落實的強大合力?一個多小時的訪談中,王志剛有問必答、金句頻出,他拋開講話稿摘下眼鏡,與我們展開了一場坦誠而風趣的對話。

  談到科技政策落實落地,他說:扎實落地關鍵是要見效,落實過程中要不斷校正,讓政策越來越逼近現實訴求。對科技部而言,把科技政策扎實落地做到位,要改進工作作風,提高調查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說到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他說:關鍵要看干不干國家戰略層面的事情,有沒有招之能戰、戰之能勝的能力,有沒有解決戰略性的重大科技問題;

  針對備受關注的基礎研究,他說:我國面臨的很多關鍵核心技術問題,根子是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對科學家來說,要善于并敢于提出真正的問題,要奔著真正的基礎研究問題去,而不是奔著容易出成果、容易出名去;

  當科技日報記者問及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方案有哪些預期目標時,他說:體制機制改革一直圍繞如何適合人的科技創新活動展開,“三年攻堅”不求面面俱到,而是要瞄準痛點發力,充分調動各類創新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

  談及2022年的期許,他也始終不離“落實”二字。不同的是,去年在紅色紙板上落下的“狠抓落實”四個大字,今年變成了“扎實落實”。

  “在即將到來的2022年,我們更需要把科技創新真正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能發揮更多支撐、引領作用?!蓖踔緞倧娬{,要更好地發揮科技的滲透性、擴散性、顛覆性,變不可能為可能,變未知為已知,減少發展中的不確定性,圍繞產業鏈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圍繞創新鏈布局更多新產業,使得國家綜合實力不斷得到提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提出了2022年七項重要政策,明確科技政策要扎實落地,并從實施科技體制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等方面作出具體部署。直面這些科技熱點和發展重點,王志剛逐一回應。

  記者:從政策規劃制定實施到組織落實重大科技任務,過去一年,您覺得科技部做了哪些卓有成效的工作?

  王志剛:2021年在黨和國家歷史上是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一年。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國家科技獎勵大會、親臨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現場參觀,對科技創新取得的重大成就給予充分肯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創新能力綜合排名位居世界第12位,比去年提升2位。

  一是形成近中遠結合的科技創新戰略規劃布局。立足支撐引領現代化強國建設,編制新一輪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聚焦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緊迫需求,編制“十四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圍繞科技任務部署落實,編制29個專項科技規劃、基礎研究十年規劃、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方案、科技支撐“雙碳”行動方案等。

  二是科技抗疫支撐保障經濟平穩運行。組織全國科研精銳力量,聚焦疫苗、藥物、檢測試劑等5大方向持續開展應急攻關,為常態化疫情防控、保障經濟平穩運行提供了“硬核科技力量”。疫苗方面,5條技術路線25個疫苗進入臨床試驗,其中7個獲批使用,全國已接種各類疫苗26.7億劑次。藥物方面,中國首款中和抗體有效藥物獲批上市,小分子藥阿茲夫定、普克魯胺等已開展Ⅲ期臨床試驗。檢測方面,65款檢測試劑產品上市,高靈敏度大通量的檢測產品取得突破。

  三是科技創新為實現高質量發展不斷增添內生動力。支撐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我國在5G全場景應用與整機研發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三橫三縱”技術布局和研發突破,推動支撐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全球第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形成科技行動方案、編制技術路線圖,實施20多個科技重點專項。立足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資源稟賦,大力發展先進煤電技術,實現煤炭高效清潔利用,外三、泰州、宿遷3個電廠超超臨界發電技術得到示范推廣。支撐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楊凌農高區聚焦解決干旱半干旱農業發展問題,抗旱科技成果示范推廣面積超過1億畝,帶動全國近1億農民增收致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2008年前,我國獲批I類新藥僅有5個;啟動新藥創制重大專項后,支持獲批上市的I類創新藥達73個,百億元以上醫藥企業由2家發展到22家,如世界首個預防小兒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EV71),惠及2000萬中國兒童。

  四是為引領經濟長遠發展提供強大技術儲備。首先,通過基礎研究這個總開關,做厚做實經濟發展的底子。其次,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健康、腦科學等領域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以重大科技成果引領高質量發展。比如,在核能方面,全球首座球床模塊式高溫氣冷堆商業示范電站實現并網發電,預計投產后年發電約14億度,可為200萬居民提供生活用電,減少二氧化碳年排放90萬噸。在數智化方面,編制全球第一個新一代人工智能規劃,圍繞底層算法、關鍵器件、重點場景應用等作出了全面的科研布局,使我國人工智能技術走在世界前列。

  五是科研管理創新更好為人的創造性服務。持續改革完善科研經費管理,真正為科研人員松綁、減負、賦能,讓科研人員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成就感與獲得感。在具有戰略性的項目管理上探索新機制,實施“揭榜掛帥”機制,發布87項榜單;支持不同技術路線并行攻關,在關鍵性應急性重大任務中安排“賽馬”攻關項目184個。啟動顛覆性技術專項,積極探索首席科學家負責制,在80%的重點專項中設立青年科學家項目。深化科研經費管理改革,將預算科目精簡為設備費、業務費、勞務費三大類;預算調劑權限下放給項目負責人;結余資金兩年后不再收回;間接費用比例提高至30%;在人才和基礎類項目中擴大包干制試點。

  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科技政策要扎實落地。科技部將推出哪些新舉措助推科技政策落實?

  王志剛:“科技政策要扎實落地”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七大任務之一。過去一年,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系列科技改革任務,包括科技發展規劃、各領域科技行動計劃、重大改革舉措工作方案,全面形成了“十四五”的開局部署,明年的工作主軸就是抓落實。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重點圍繞科技創新團隊、科研人員、科研機構做工作,真正把優勢科技資源配置到最緊迫最急需的地方,切實提高科技創新效能,有效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強化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

  事實上,前期中央關于科技的大政方針,包括“十三五”時期的143項改革措施,有些已經形成了法律政策制度,明年工作的側重點,就是如何讓這些改革的措施、制度、政策成果落實下去,扎實落地要見效,這是重點。

  在具體工作方法上,一是制定專門工作落實方案,加強整體謀劃,確保責任落實到人,建立有力的任務落實機制,抓重點、攻難點、通堵點;二是加強調查研究,主動聽取基層一線意見,提高調研能力,改進工作作風和方式方法,有問題要及時進行動態調整,提高政策落實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三是加強督查問效,各項任務及時對標對表,實行清單管理,圍繞目標找問題,建立考核評估機制。

  近期,我們將要召開全國科技工作會,出臺科技部黨組1號文件,對明年抓落實工作進一步作出全面部署。

  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發揮好國家實驗室作用,重組全國重點實驗室,推進科研院所改革。”您怎樣理解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當前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強化有哪些主要著力點?

  王志剛: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就是能夠體現國家意志、服務國家需求、代表國家水平的科研隊伍,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都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這幾支力量互為補充又各有側重,共同構成國家創新能力體系。有的著重解決科學問題,重在發現問題、科學解釋;有的著重解決技術問題,重在發揮科技的倍增、顛覆、黏合作用;有的著重解決工程問題,重在快速實現先進技術和成果的優先使用。

  是不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關鍵要看干不干國家戰略層面的事情,有沒有招之能戰、戰之能勝的能力,而不是看有沒有掛牌子。我們鼓勵,創新不問出身,誰能干就讓誰干。

  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要放在國家創新體系大背景下系統謀劃,使各支力量各就其位、統籌聯動,切實把國家戰略使命任務完成好履行好。一是在學科領域、任務實施、資源配置等方面加強統籌,協同建設以國家實驗室為核心、全國重點實驗室為支撐的中國特色國家實驗室體系。二是發揮好高校和科研院所國家隊作用,推進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業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培育更多創新型領軍企業,支持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三是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區域創新高地。加快建設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等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成渝等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發揮國家自創區和高新區在高質量發展中的動力引擎和輻射帶動作用。

  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體現了中央對于增強原始創新能力的重視,下一步我們的目標是什么,有什么具體措施?

  王志剛: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當前,我國面臨的很多關鍵核心技術問題,根子是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源頭和底層的東西沒有搞清楚,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和源頭創新。我們制定基礎研究十年規劃,就是要把基礎研究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做好總體設計,按照基礎研究的規律,強化戰略部署。

  在研究內容上,既要鼓勵好奇心驅動的自由探索,更要從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中凝練科學問題,以科學規律、科學原理、科學方法的發現、總結,駕馭支撐高質量發展。在研究方法上,邏輯起點是提出真正的基礎研究問題,這是基礎研究是否具有重大戰略意義、能否成功的前提。在評價標準上,重點看是不是總源泉、總開關,要把是否具有原創性作為根本標準,統籌考慮科學價值、構建現代經濟體系、社會發展、國家安全等多方面衡量因素。

  下一步,全面落實基礎研究十年規劃,著重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統籌布局國家科技計劃基礎研究體系,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產業發展中的關鍵瓶頸,強化應用導向的基礎研究,完善共性基礎技術供給體系。二是培養造就世界一流的基礎研究人才隊伍,造就世界級科學家和領軍人才,支持培養青年科學家和后備力量,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和跨學科研究,布局建設一批基礎學科研究中心。三是加大基礎研究投入,推動中央財政投入持續增長,引導企業和金融機構以適當方式加大支持,鼓勵社會以捐贈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四是營造有利于基礎研究的生態環境,改革基礎研究評價、選題機制和激勵制度,強化基礎研究的原創導向和對應用科學的支撐引領作用。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和學術自主權,為科研人員心無旁騖潛心研究提供更好服務,支持廣大科研人員勇闖創新“無人區”。

  記者:近年來科技部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旨在進一步優化科技創新生態、營造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還將在哪些薄弱環節上發力?

  王志剛:科研創新生態是科研工作的土壤,涵蓋科技法律、科技政策、科技文化、科研作風學風等諸多方面。優良的作風學風是科研工作的生命線,事關科技事業成敗。

  前期,科技部會同相關部門充分發揮科研誠信聯席會議機制作用,積極構建科技大監督格局,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我國科研作風學風持續向好態勢基本形成。監測顯示,超過七成科研人員對科研作風學風建設有較強信心,社會公眾對國家當前在科研作風學風建設方面采取的措施給予肯定。當然,也有一些科研人員對作風學風建設還有更大期待,這也是我們工作努力的方向。

  一是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得到高度認同。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引領社會風尚,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入新內涵,涌現了一大批優秀科學家典型。二是科研誠信制度建設穩步推進。劃定科研活動“邊界”,統一調查處理規則,加快科研誠信和作風學風建設法制化治理步伐。三是科技評價制度改革深入推進。2021年12月,科技部等10部門聯合啟動科技成果評價改革試點工作,樹立以創新質量、績效、貢獻為核心的評價導向。四是建立常態化查處通報機制。形成行之有效的調查工作機制,對學術不端“零容忍”,多次公開通報論文造假等查處結果。

  科研作風學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必須堅持正面引導與監督約束并重,久久為功、常抓不懈。一是持續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學風宣傳引導。幫助青年科技人員系好學術生涯的“第一??圩印保鸩礁采w入學入職培訓、論文發表、學術交流、職稱晉升、院士增選等科研工作全過程。二是推進“破四唯”“立新標”相結合。推動各創新主體將改革要求落實到具體科研管理工作中,進一步“松綁減負”,為坐冷板凳、潛心研究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三是完善科技倫理治理體制機制。全面落實《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指導意見》,把科技倫理要求覆蓋到科技創新各領域,促進創新與防范風險相統一,努力實現科技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四是持續保持對科研不端行為“零容忍”高壓態勢。對抄襲剽竊、論文買賣、學術造假等違規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堅決打擊,公開曝光。

  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提到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以及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激發涌現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等,科技部將采取哪些措施激發企業的創新積極性、主動性,提升創新能力?

  王志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關鍵是要讓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檢驗企業是否成為創新的主體,主要是看企業在重大規劃和任務凝練中是否發揮了出題者作用;在重點產品科研攻關中是否發揮了產學研各方的組織協調者作用;在成果轉化中是否發揮了技術承接應用者作用。

  圍繞提升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科技部將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營造良好政策環境。前期,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企稅收優惠等普惠性政策有力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十三五”期間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減免額年均增長49%,2020年減免稅額超過3500億元;高企所得稅減免超過2200億元。今年這一政策已經推廣到制造業企業,并將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下一步要進一步擴大普惠性政策覆蓋面,將這一政策擴大到全部科技型中小企業,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到100%。

  二是發揮國家自創區和高新區創新高地的引領帶動作用。169個國家高新區集聚了全國36.2%的高企和67%的科創板上市企業。研發投入強度6.8%,占全國企業研發投入50%;人均勞動生產率是全國的3倍,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是全社會平均水平的2/3;用0.1%的國土面積創造了12.7%的GDP。下一步,要繼續發揮國家自創區和高新區引領作用,打造創新高地、產業高地、人才高地、開放高地和孵化高地,培育壯大一批全球科技領軍企業。

  三是提高企業創新主體研發能力。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積極支持企業參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十三五”期間,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由企業牽頭承擔項目占比26%,參與項目占比近70%。民口10個科技重大專項中60%以上任務有企業參與實施,在高速鐵路、5G、核電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成果。下一步,要大力提升科技領軍企業的核心技術攻關能力,支持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布局建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支撐保障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要提升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整體研發能力,試點在國家重點研發專項單列一定比例預算資助中小企業研發活動,優化高效率低成本的創新創業生態,支持中小微企業成長為創新重要發源地。

  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實施科技體制改革三年行動方案,三年的目標和預期有哪些?科技體制改革目前最大的問題障礙在哪里?如何破解?

  王志剛: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頂層設計、系統布局,推動建立了科技體制改革“四梁八柱”,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

  “三年攻堅”不求面面俱到,而是要瞄準痛點發力,充分調動各類創新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重點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以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為抓手,以國家戰略目標為方向,不斷完善布局、優化結構、提高能力,構建國家創新能力體系;二是打通科技、產業、金融連接通道,健全企業技術創新政策體系,為企業提供更加精準的指導和服務,加速推進成果轉化應用;三是推進科技評價改革攻堅,完善科技人才培養使用體制機制,改進評價、服務、支持、激勵政策,在履行國家使命中成就科技人才、激發主體活力;四是優化創新生態,推進簡政放權,加強作風學風建設,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科研誠信和倫理建設。

  記者:9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向2021中關村論壇視頻致賀時指出:“世界各國需要加強科技開放合作?!泵鎸π鹿谝咔榈葟碗s的國際形勢,下一步將采取哪些舉措深化國際科技合作,擴大國際交往“朋友圈”?

  王志剛:加強科技開放合作與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辯證統一的,也是我們一貫堅持的原則。改革開放40多年來,科技開放始終走在最前沿,未來,我們將堅持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理念,進一步深化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切實肩負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科技創新使命。

  一是推進政府間科技創新合作提質升級。二是積極參與全球創新治理。三是深入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下一步,深入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加大支持優秀青年學者交流力度,建設“創新絲綢之路”。四是進一步擴大科技對外開放。


相關推薦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