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融通配资,线下配资平台,线上股票配资炒股,10大配资公司

濟南試水“1+6+N”模式 把技術成果聚起來、創業企業孵出來

信息來源:科技日報更新時間:2020-02-19

    這是一個極具雄心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規劃:把技術成果“聚”起來,讓科技金融資本“轉”起來,推展會賽事“辦”起來,使產學研機構“聯”起來,將創業企業“孵”出來。

  疫情當前,科技部門在與時間賽跑,組織開展科研攻關、為一線提供科技保障的同時,也在積極做好復工工作。

  前不久,山東省濟南市啟動科技成果轉化新平臺暨服務駐濟高校院所行動,以省市共建的省技術成果交易中心(濟南)為核心,以科技成果評估鑒定、掛牌交易、知識產權、科技金融、園區落地、技術經紀業態培育服務為支撐,集聚駐濟高校院所優質資源,打造濟南科技成果轉化新型平臺(即“1+6+N”成果轉化新平臺)。

  自成為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之后,這是濟南市破解科技經濟深度融合的最新動作?!?+6+N”成果轉化新平臺有何特色?又如何運行?

  對癥下藥:依靠平臺,挖掘寶庫

  “1+6+N”是什么?濟南市科技局有關處室負責人向記者解釋,以山東省技術成果交易中心(濟南)“1”為核心,“6”項服務為支撐,服務“N”家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重大創新平臺。

  科技日報記者梳理后發現,“1”是新平臺賴以依靠的資源。這是一個全國量級的資源庫,亟待挖掘。其中包括各類中介服務會員1000余家,PE、VC、戰投、產業投資者等在內的數十萬戶各類投資者信息,3000余家國企資源,全國100余家產權交易機構及各類資產資源專業市場。“6”項服務是挖掘這個“寶庫”的手段,包括掛牌交易服務、科技成果評估鑒定服務、知識產權服務、科技金融服務、園區落地服務、技術經紀人培育等。而“N”為服務目標,是所有努力的落腳點。

  這是一個極具雄心的規劃。按照濟南市科技部門的想法,目標是支撐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形成“聚、聯、轉、孵、辦”的局面。

  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對接高??蒲性核?,把技術成果‘聚’起來;利用15家簽約園區,讓科技金融資本‘轉’起來;通過舉辦創業創新比賽、高新成果展會、技術成果推介會,推動將展會賽事‘辦’起來;建立3000家省屬大企業、5000家地市國資企業、52所科研院所聯系渠道,使產學研‘聯’起來;同時,300家評估機構,100家律所,1000余家 VC、PE,聯合濟南科技金融大廈評、審、貸機構,提供前端咨詢服務,中端技術、資金、市場對接服務,后端產品推廣服務, 最終將創業企業‘孵’出來。”

  為什么濟南要打造“1+6+N”新平臺?從短期來看,2020年濟南面臨著要將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做出特色,做成樣板的壓力,反逼該市拿出更多嘗試舉措;從長期來看,作為一個普遍性問題,科技成果轉化在濟南也存在一些特有問題,需要更多努力:比如,濟南產業發展整體實力水平較弱,駐濟高校院所工科優勢不強,大科學研究平臺匱乏;濟南的科技金融通道依然不暢,科技服務業發展滯后;同時,濟南人才結構還不夠合理,高層次科技人才缺乏;此外,濟南也存在政策落地執行弱化等等問題。

  破解這些切實存在的問題,“1+6+N”新平臺便成為對癥下藥之策。

  有的放矢:高手入場,激活資源

  從濟南市歷下區龍鼎大道1號濟南市政府所在地出發,上高速,一路往西,從崮山口下,展現在外人面前的是一座由十幾所大學組成的城市,這是濟南西部的“大學城”。長久以來,數以千計的科技成果從這里源源不斷地輸入濟南全境,落地到各個區縣。

  濟南西部大學城、東部大學城、濟南市區大學群,共計49所高校、73萬在校大學生、每年17萬畢業生,各類企業研發機構818家……相比其他城市,作為省會的濟南“家底”厚實,但怎樣激活資源,才能變資源優勢為發展優勢和競爭勝勢?對濟南來說,這是一個既老還新的課題。

  兩個月前,濟南市科技局局長呂建濤率隊到該市12345市民服務熱線接聽市民來電,他們對市民來電的回復中透露了幾項重要指標:2019年以來,濟南市R&D(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2.66%,由全省第五躍居第一;技術合同交易額超過200億元,一躍成為全省“狀元”。而在一年前,這個指標是124.53億元,還處于全省第2位。

  這一關鍵性數據飆升背后,是濟南市獨具特色的科技金融“全鏈條”模式,這一模式助力破解成果轉化難題,打通了濟南經濟成長的瓶頸。

  此前,“懂技術的不懂金融、懂金融的不懂技術”一直是科技金融面臨的尷尬局面。但在濟南科金大廈里,金融和技術交融結合,和諧共進。“評估、交易、投資、貸款、擔?!蔽逦灰惑w的金融服務模式,加上“專營機構、專業團隊、專屬產品、專業流程、專項補償、專門考核”的專業化運作,讓手持成果的彷徨者看到了曙光。而上述服務和運作,也解決了眾多中小企業融資難和成果轉化難的問題。更為重要的是,在這一科技金融運行的“全鏈條”中,每一環節都引入了國內外“高手”,以“政府+市場”的力量,尋求破解成果轉化難題。

  從激活濟南資源到激活山東省資源,嘗到了甜頭的濟南市邁開了更大的步子,“1+6+N”新平臺也在此基礎上應運而生。

  找準痛點:梳理規劃,扎實行動

  在“1+6+N”成果轉化新平臺啟動時,主管科技的濟南市副市長孫斌提的三點希望可謂精準。

  孫斌表示,希望平臺在推廣應用上下功夫,使之成為促進高??萍汲晒D化的新窗口;希望平臺在完善內容功能上下功夫,面向全國、面向世界,吸納更多渠道的成果資源,促進科技成果“引進來”和“走出去”;希望平臺在促進科技成果見效益上下功夫,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和轉化水平,成為濟南科技事業發展的“孵化器”“加速器”。

  孫斌副市長提到的“平臺”,既是實體平臺,也是一種平臺思維,這對濟南科技工作來說更為重要。

  去年,濟南瞄準基礎研究,成立由諾獎得主丁肇中為名譽院長的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瞄準產業,成立“四不像”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打造科技體制機制創新樣板;瞄準未來,規劃“一廊六谷八平臺”布局,培育創新型企業;同時,圍繞高端人才、大院大所、大企業總部、海外創新資源四大板塊做文章,引入國內外大院大所在濟南設立研發和成果轉移轉化機構70家,與中科院合作也實現歷史性突破……重量級平臺引人才、做項目、興產業,魅力盡顯。

  2018年,山東省科技廳、濟南市政府共建山東省技術交易中心落地濟南,這為濟南打造“1+6+N”成果轉化新平臺、新模式提供了雄厚的資源支撐?!白プv史機遇,放大平臺效應”成為濟南的選擇。他們明白,面對濟南的特有問題,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難,還是需要將平臺搭建好,將體制機制梳理好,將“一紙規劃”變為扎扎實實的行動。

  值得注意的是,“1+6+N”中,“6”是關鍵,也是痛點。據記者觀察,濟南市已經在科技成果評估鑒定、掛牌交易、知識產權、科技金融、園區落地、技術經紀業態培育等六個方面做出了或多或少的嘗試,但搭建新平臺,探索新模式,仍然不夠,還需要更多魄力和實際行動。

  因為,新平臺的目標是2022年,濟南要爭創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向全省輸出生態模式,成為全國重點區域技術交易中心。


相關推薦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