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蜜柚的采收季節,在漳州市平和縣福熠農產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臺灣教師陳金在正忙著指導工人操作蜜柚智能加工生產設備。
作為臺灣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博士,陳金在2016年來閩,先后在泉州信息工程學院、閩南師范大學物信學院、漳州職業技術學院食品工程學院擔任教授。本著求是創新的教育家精神,他帶領青年教師團隊和學生助力當地產業轉型升級,把論文寫在車間里,把科研做在生產線上。
“智造”系統節約成本近千萬
初見陳金在教授,讓人印象深刻的不僅是他年逾六旬依然挺拔的身姿、親和的微笑,更有臉上顯著的黑眼圈?!斑@是我熬夜做研究的‘勛章’?!边@種辛苦,他不以為意。
2023年初,福熠農產品有限公司負責人王福榮找到陳金在求助,“我司的蜜柚以出口為主,但由于生產智能化程度低,導致人工成本高,蜜柚的質量也難把控”。
當年4月,陳金在入職漳州職業技術學院食品工程學院后,專注于智能制造領域的創新研發。
研發農產品的智能加工系統,不僅要懂智能技術,還要精通農產品與食品的加工工藝,需要跨學科融合。為此,陳金在組建了一支14人的團隊,團隊成員涵蓋智能加工、食品質量與安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等多個跨學科專業,其中不乏青年教師。
付出近半年夜以繼日的努力,陳金在團隊首先攻克了精準包裝蜜柚配重的難題。整箱包裝出口的蜜柚,盒子上都標注了總重及個數,如何確保每一箱的精準?以往,企業多使用數位電子秤,需要人工輔助挑選蜜柚裝盒與稱重,費力耗時又不夠精準。借助人工智能算法,陳金在研發了一套適用于蜜柚的智能配重系統。
“我們經常跟隨陳教授深入企業調研,實地查看智能化設備運轉過程中的問題,并及時進行調試。”團隊成員之一、吳雅萍博士說,陳金在教授雖已步入花甲之年,卻依然常常加班到凌晨兩三點。這種勤學篤行的躬耕態度激勵他們更加刻苦鉆研。
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8月底,陳金在團隊首創“蜜柚智能加工生產系統”并投入運行。該系統運用智能算法、物聯網等技術,實現蜜柚清洗、消毒、保鮮、重量分級、智能配重、自動裝盒、品質追溯、AGV無人叉車搬運、自動折疊筐、空筐自動清洗等一系列工序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有效解決了蜜柚產業用工量大、不良品流出、果實存放周期短等難題。
“我司蜜柚日產能是42萬公斤,以往需要500人作業,使用這套智能設備后可減至40人,每年節約勞動力成本960萬元。”王福榮說。
堵點卡點就是突破點
在陳金在看來,當前一些高校的科研成果之所以難以落地,主因在于與現實市場技術脫節。為此,他經常對學生強調要深入企業、深入車間,實地了解企業需求,把科研做在生產線上。
“高校和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具有極強的適配性和互補性,校企合作能夠加快基礎研究向應用研究轉化的速度,更好激發現實生產力?!标惤鹪谡f,來大陸之前,他在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等多家機構和企業任職,“登陸”后,他協助多家企業完成自動化技術升級改造,申請專利超過50項,其中有8個項目是發明專利,產生的直接效益和間接效益合計超20億元。
眼下,陳金在又馬不停蹄帶領學生投入青魚罐頭自動裝罐系統和移動智能菇房的研發中。
據統計,漳州市食品產業整體規模超2000億元,是該市的重點支柱產業。然而,全市2500多家食品加工企業中90%以上是中小微企業,創新研發能力不足、生產加工效率低、產品凈利潤低,難以適應消費升級新需求。
“產業發展的堵點、卡點,就是我們科研攻關的突破點。”他堅持每天早上7點準時起床,忙到凌晨一兩點才入睡,一天工作10多個小時早已成為常態。
“科研是一場馬拉松?!标惤鹪谡f,在他眼里沒有“退休”二字,余生他將把全部精力獻給科研,也希望用實際行動激勵學生刻苦鉆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