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碩果累累。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空間微生物學與感染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學術大會暨軍民融合戰略發展研討會于2017年10月28日在北京胸科醫院舉行。中國科技產業化促進會軍民融合工作委員會和全國總工會信息中心相關領導、空間微生物學與感染專業業內專家、微生物相關行業的企業精英人士匯聚一堂,圍繞“空間微生物的基礎和應用研究”的主題,共同探討空間微生物學領域的發展趨勢,并分享微生物在各自行業和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成果。
知名專家學者多角度解讀微生物的基礎研究和應用趨勢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空間微生物學與感染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學術大會暨軍民融合戰略發展研討會現場嘉賓云集,來自醫院、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等多領域多學科的多位專家學者分別在研討會上進行了主題演講。
一、空間微生物專場
1、973首席科學家、我國空間微生物學奠基人和開拓者、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劉長庭教授回顧了空間生物制藥發展簡史和發展現狀,介紹了空間微生物制藥研究平臺和空間微生物分子效應學說,展示了空間微生物在其他領域,例如食品加工生產、保健品等領域的應用。
2、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趙會光總工程師指出返回式衛星在我國歷經40余年發展史,系統技術成熟可靠,經過升級的新一代返回式衛星具有更加突出的應用性能、性價比,應用拓展潛力巨大。歡迎國內各行業參與發展或使用返回衛星這一寶貴資源,促進科技、產業創新發展。
二、微生物基礎研究專場
1、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楊瑞馥教授以近年人類經歷的幾次生物恐怖事件為例,講述了通過微生物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和分析化學等技術手段追蹤用于生物恐怖襲擊微生物的來源、推測微生物間的親緣關系的故事,向大家介紹了微生物法醫學的概念。
2、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施一教授報告了《新發突發病毒感染人機制》,以近年新發的埃博拉病毒為例,用自己團隊的親身研究經歷講解了如何通過復合結構生物學方法來研究埃博拉病毒是如何吸附和進入細胞,我們可以通過什么手段去干預。
三、臨床微生物研究專場
1、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萬人計劃”首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和教育部創新團隊帶頭人、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王健偉教授介紹了其團隊在呼吸道微生物組研究的最新成果,利用轉錄組測序的方法測定了慢阻肺病人和非慢阻肺病人的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樣本的微生物組組成。
2、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張曉軍教授報告了《革蘭氏陽性耐藥菌防治》,介紹了主要耐藥革蘭陽性菌分布以及如何選用常見抗革蘭氏陽性菌的藥物。
四、微生物應用研究專場
1、北京農學院張紅星教授報告了搭載神舟十一號飛船的空間植物乳桿菌研究結果,發現空間植物乳桿菌突變株比地面原始菌株胞外多糖產量提高了56.1%、對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的清除率達到79.0%、具有較強的總抗氧化能力和耐受胃腸道逆環境能力。
2.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劉英華教授指出正常情況下,人體與微生物保持一種互利共生的狀態,而當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腸道菌群發生改變,則會引發多種疾病。不良的飲食習慣導致腸道菌群發生改變,隨之帶來的細菌易位、內毒素血癥及全身性低度炎癥等都能促進各種疾病的發生發展。強調飲食調節、攝入益生菌和益生元及糞微生態移植(FMT)等基于調節腸道菌群以改善代謝狀況的方法成為防治疾病的一種新思路。
3、德國伯恩大學博士、廣州若堯特醫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Kristina Klizaite介紹了益生菌在歐洲的應用以及益生菌在治療胃腸功能紊亂,包括兒童急性腹瀉、炎癥性腸病和腸易激綜合征等方面的具體應用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