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融通配资,线下配资平台,线上股票配资炒股,10大配资公司

科技為筆,描繪塞上江南新農村畫卷

信息來源:科技日報更新時間:2021-02-26

    892名

  自脫貧攻堅行動啟動以來,銀川市科技局組織892名科技特派員領辦創辦257家公司、312家合作社,精準引導資金、人才、技術、企業向貧困地區集聚,全市39個貧困村實現科技扶貧服務全覆蓋。

  近來最熱門的電視劇莫過于《山海情》了。

  在這部講述閩寧協作偉大工程的劇中,菌草專家凌一農的原型——福建農林大學教授林占熺科技扶貧的故事感動中國。他研發的菌草雙孢菇開啟了寧夏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產業扶貧的序幕。

  產業是解決農村所有問題的前提。這些年,科技引領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一直是銀川市科技局的重點任務之一。

  “十四五”開局之年,銀川將繼續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讓科技創新為鄉村振興插上騰飛的翅膀。

  產業扶貧,厚植貧困村的“家底兒”

  窮家難當,向來是制約農村發展的瓶頸。

  銀川市興慶區月牙湖鄉濱河家園五村是彭陽縣生態移民村,有829戶3808人。村民剛搬遷上來時,也嘗試著種過枸杞、果樹等,但都沒成功,而且村集體經濟為空白,老百姓沒有真正參與到產業發展中來。

  銀川市科技局強化頂層設計,積極探索“科技項目+龍頭企業+村集體+建檔立卡戶”的科技扶貧新模式,組織實施山藥種植、肉牛養殖和花卉種植科技項目,依托龍頭企業推動產業發展,村集體按照股權享受企業利潤分紅。

  山藥種植畝凈產出4000元以上,解決了30余人的長期務工問題;而肉牛養殖累計為村集體帶來32萬元收入,花卉種植帶來了10萬元收入。

  “產業發展有效激活了幫扶村資源要素活力,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同時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村集體收入從2016年的‘空殼’發展到2020年的突破100萬元,全村402戶建檔立卡戶全部脫貧?!眮碜糟y川市科技局的駐村第一書記蘇連忠介紹稱。

  這個昔日的貧困村,還摘得了自治區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銀川市健康細胞村、銀川市產業扶貧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村民李志林欣喜地告訴記者,現在他們村的產業蓬勃發展,年輕人可以就近務工,家里的老人孩子都能照顧到,原來的干灘地變成了“金窩窩”,日子越過越紅火!

  東西合作,精準賦能農業產業發展

  “以前,養傳統的草魚、鯉魚、鯽魚三大家魚掙不了多少錢,引進加州鱸魚后利潤豐厚,但是西北的氣候和水質條件對養殖影響很大。靠尾水治理循環利用解決問題,成本高,難度大,鱸魚成活率又低?!边@是賀蘭縣新明水產養殖公司負責人王旭軍曾經的無奈。

  賀蘭是西北地區水產第一縣。如何為該農牧漁產業大縣培育一批具有較強輻射帶動能力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這成了銀川市科技局面臨的難題。

  經該局牽線,清華大學水利系水沙科學與水利水電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水環境修復中心的段云玲教授、金浩軒博士團隊采用交叉科學思維進行攻關。

  2020年,前兩批上市的加州鱸魚成活率分別達93%和95%,在行業內創下新紀錄。不僅如此,通過改善水質和設施化改造,池塘里的魚類生長期可延長2個半月至3個月生長期,品質更好。僅零排水一項,就為企業節省50%以上的成本。目前,這項技術正在進行產業化試驗。

  銀川市科技局近年來積極凝練農業產業技術需求,通過政府引智與企業引才方式,先后引進西北農林大學、清華大學和上海海洋大學團隊實施9大重點項目,為全市葡萄與葡萄酒產業發展、水聯網數字治水、零排水高效養魚產業等方面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組織起來,把科技成果寫進農民錢袋

  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賺。在銀川,活躍著一支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李建軍扎根靈武市郝家橋鎮涇靈村,流轉1000余畝土地搭建大棚,采取“訂單+企業+農戶”模式發展訂單農業,吸納帶動移民310余人參與到蜜瓜種植產業中,同時培養了15名管理型和技術型人才。

  王金燕扎根金鳳區良田鎮光明村,建立起“基地+村集體+農戶”的收益連接機制。依托該基地發展直接受益的農戶共計135戶500余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5戶,農戶新增益達230多萬元。

  自脫貧攻堅行動啟動以來,銀川市科技局組織892名科技特派員領辦創辦257家公司、312家合作社,精準引導資金、人才、技術、企業向貧困地區集聚,全市39個貧困村實現科技扶貧服務全覆蓋。

  圍繞葡萄、肉牛、食用菌和山藥等產業,該局組織實施科技創新及脫貧富民項目84個,安排扶貧資金2006萬元,帶動項目總投資2.8億元,科技項目輻射區域農民平均收入高出其他地區15%左右。

  “未來,我們將實施提升縣域科技創新能力推進鄉村振興行動?!便y川市科技局局長韓蕃璠說。

  她表示,一方面將加強國家級農高區建設,依托縣市區鄉村特色產業布局技術創新、載體建設、開放合作等重點任務,創建一批科技示范樣板,促成縣域農業科技差異化發展;另一方面加強企業主體培育,引導企業對接發達地區市場資源,形成產供銷投資一體化模式。

  塞上江南新農村的美好長卷,正緩緩鋪展開來。


相關推薦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