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融通配资,线下配资平台,线上股票配资炒股,10大配资公司

創新引領生態文明建設路

信息來源:科技日報更新時間:2020-06-05

    “中國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國家發展總體布局,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取得顯著進步。”去年習近平總書記給世界環境日全球主場活動的賀信內容猶在耳邊。

    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中國主題是“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美麗中國”是一個永恒的主題,美麗源自健康,生態尤為如此。創新引領,因事為制,建設好健康、可持續的生態,是新時代的必答題,而每個地區,每個單位,每一個人,都是答題者。

    中華水塔,清水東流潤大地

    在中華水塔青海省7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5000多個湖泊星羅棋布,4200多條河流縱橫交錯,每年向下游輸送600多億立方米清潔水。

    2016年4月,我國正式啟動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青海成為我國第一個探索國家公園全新體制的試點省份。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首要任務,就是突出并有效保護修復生態,著力提高生態產品的供給能力。

    打破“九龍治水”,行使統一管轄、實施生態修復,保護水源環境、設置生態管護,呵護野生動物、加大科技監測,提升監測水平。近年來,三江源地區使57991畝礦區土地生態功能得以恢復,歷史遺留環境問題得到根本性解決。國家發改委生態成效階段性綜合評估報告顯示:三江源主要保護對象都得到了更好的保護和恢復,生態環境質量得以提升,生態功能得以鞏固,水源涵養量年均增幅6%以上,草地覆蓋率、產草量分別比10年前提高了11%、30%以上,生態狀況呈現出總體穩定的局面,進入了局部好轉與局部退化并存的新階段。青海省生態環境廳與中科院地理所完成的階段性綜合評估也顯示:三江源宏觀生態格局總體繼續好轉。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赫萬成介紹,2019年,青海實施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二期工程項目五大類15項,落實生態保護和發展補助資金4.89億元,生態修復成效明顯。

    亮麗北疆,大數據繪出一張生態健康圖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蒙草生態創始人王召明關于“讓大數據助力生態文明建設”的提案受到廣泛關注。

    “借助‘生態大數據’,可以系統、全面、準確了解區域水、土、氣、植物、動物、微生物等數據信息,為它們建檔立卡,借助高分衛星、物聯網、人工智能算法,實時監測、精準指導生態環境體系中哪里需要保護、哪里需要修復、哪里可以利用、怎樣施策。”說到大數據助力生態修復,王召明思路清晰、目標明確。

    近幾年來,內蒙古自治區依托蒙草生命共同體大數據技術團隊,整理了全自治區1980年至今植被蓋度、地上生物量以及草原輕、中、重度退化沙化鹽漬化分布等專題數據;收集植物標本6萬份,收錄近3萬種林、灌、草信息,采集了100萬份土壤樣本,建立了功能較全的植物數據庫及植物適宜性生長區模型;利用自主研發的生態修復體系,累計修復各類土地面積近3000萬畝。目前團隊的數據產品已經覆蓋到山、水、林、田、湖、草等多個生態類型的管理,讓構建生命共同體做到有據可依。

    彩云之南,水土保持和農民致富兩不誤

    水土流失是人類生產生活的大敵。聞名世界的云南元謀土林是金沙江干熱河谷水土流失的典型地貌。20世紀90年代的調查數據顯示,元謀縣水土流失面積為1504平方公里,占轄區面積的74%。

    “根據區域的植被、土壤退化現狀,我們本著先治理、后利用的理念,建立輕度、中度、強度三個不同退化生態系統的植被修復可持續發展模式。”云南省農科院熱區生態農業研究所黨委副書記周樹云向記者介紹,他們與國內多所著名大學合作,針對輕度退化生態系統,建立以特色經濟林果、冬早蔬菜、“果—草—畜”循環農業為主的農業發展和生態治理模式,重點突出其經濟效益;針對中度退化系統恢復與重建,推行土壤功能提升+農林牧復合經營,生態與經濟效益并重,以生態效益為先;面對重度退化系統恢復與重建,推行自然禁封恢+侵蝕溝治理重建,重點體現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水土保持靠技術創新。周樹云介紹,在生態恢復與植被重建過程中,研究所與元謀縣攜手,充分發揮干熱河谷的光熱資源優勢,在農業工程節水、栽培技術優化方面取得了成果,如隔坡水平溝、竹節溝匯水技術、植物籬固土保水技術、覆草覆沙保水技術、化學保水防蒸發技術等。2019年,云南省全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5515.72平方公里,超額完成年度治理目標任務。


相關推薦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