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國內旱地優質小麥品種非常稀缺的背景下,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以下簡稱山東省農科院)研究員宋健民將拿出醞釀多年的國審新品種“濟麥52”參加拍賣會,“優質中強筋小麥品種”與“旱地品種”兩大標簽讓人們對其充滿期待。
“濟麥52”是第三屆農業科技成果秋季拍賣會即將亮相的26項農科成果之一。9月15日,山東省農科院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即將于10月底舉行的第三屆農業科技成果秋季拍賣會情況,對遴選的26項農業科技成果公開發布,面向社會公開尋找市場“合伙人”。
科技日報記者從現場了解到,上述26項成果涵蓋了作物、檢測、農產品加工、農機、農藥等領域。其中,作物新品種16項,新產品1項,新裝備1項,軟著2項,專利和技術6項。
對農業大省山東來說,由科研院校主動發起的科研成果拍賣會,實屬罕見。作為設計者,山東省農科院黨委書記李長勝認為,“任何實用技術方面的科研成果,畢竟不是基礎研究,就應該讓市場去檢驗。”
記者了解到,在2020年、2021年舉辦的兩屆農科成果秋季拍賣會上,61項成果拍賣總金額達2.22億元,其中7項成果成交價過千萬。有專家認為:科技成果公開拍賣,體現著科研工作者對成果的高度自信,對探索農業科研成果走向市場,讓科技成果真正走出實驗室、走向現代農業建設主戰場,把論文寫在大地上,著力破解科研經濟“兩張皮”難題具有重要意義。
“前兩屆推出了拍賣成果的遴選與推介機制、農科成果價值評估機制、拍賣后的跟蹤服務機制,構建了比較完善的農科成果拍賣體系?!鄙綎|省農科院成果轉化與推廣處處長楊英閣向記者介紹,與前兩屆拍賣會相比,第三屆拍賣會突出了三大創新,即在成果推介方式上有所創新,更側重于精準性,針對不同的專業人群開展分類、精準推介;在成果價值評估方式上有所創新,更加側重于市場導向,將成本評估與市場評估相結合,更加真實地反映成果的應用前景和市場潛力;拓展了拍賣成果類型,今年首次推出軟件著作拍賣,推動了農業科技信息的產業化進程。
成果好不好,有沒有價值,市場說了算。這是舉辦拍賣會的目的。
疫苗研發是一項耗時久、高風險、高投入的工作。對于這一點,首屆秋拍會的受益者——“豬圓環病毒2型、豬支原體肺炎二聯滅活疫苗生產經營權”拍賣成果首位完成人李俊研究員有話要說。
該成果在首屆秋拍會成功拍賣后,團隊聯合生產企業進行了5個批次的中試疫苗生產,累計生產48.38萬毫升。目前,農業農村部獸藥評審中心已下發了注冊初審意見。同時,團隊也已按照初審意見對注冊材料進行了修改完善,對專家提出的各項問題進行了逐一答復,正在聯合各企業進行新獸藥的再注冊。
因為上述成果可以實現“一針防兩病”的效果,同時能夠抵抗豬圓環病毒2型和豬支原體肺炎感染,改變利用單苗對這兩種疫病進行防控費時費力的局面,減少豬只的應急,顯著提高豬免疫力和生產性能。
這些讓企業和市場對該疫苗的上市充滿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