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激發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備科學家潛質、愿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的青少年群體。這為當下做好科學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對于青少年科學教育,各個中小學校都在不斷探索,主要從兩條路徑開展:一是在學科課程中增加更多科學教育的內容;二是利用“強基計劃”,開展科學教育尖端人才的早期培養工作。但在實踐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如科學教育跟學科教育的關聯性與替代性問題、科學教育的課程建設困境等。我們應吸取歷次教育改革經驗,思考科學教育的持續性、科學教育的課程內容、教育體系等問題,既要梳理科學教育與學科教育交融的部分,又要梳理科學教育獨立的部分,從人的成長規律出發,探索科學教育規律。
一些針對中小學生科學素養的調查顯示,中小學生科學素養整體水平并不盡如人意。從學校層面看,很多學校的科學教育還停留于數理化等學科知識上,有的學校增加了科學家講座課程,雖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沒有從根源上解決科學教育的問題。
新時期新契機,做好中小學科學教育,需要從根源上解決科學教育觀的問題,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拓寬知識視野,用真實的情境啟發學生去感知、去探究、去思考,讓學生保持好奇心、求知欲。當下,需要常態教學、課后服務、社區教育、家庭教育一起發力,讓學生在一個相對完備的環境中開展科學學習,讓他們形成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習慣,用所學知識去觀察、了解、思考。學生從小夯實了基礎,再經過系統的訓練,一定能成為我國各行各業創新的中堅力量。
當前,受各類教育資源的限制,學校開展科學教育的內容是有限的,且多以教師講授為主,校外實踐活動相對較少。北京雖然有眾多的博物館、科技館、科學體驗館,但往往局限于特定的項目和有限的實踐場景,缺少相應的專業配套課程,學生活動往往流于形式,對實踐能力的提升達不到預期效果。包括少年宮、科技協會、居民社區等組織的科學活動在內,學生能夠親身參與的實踐活動較少。面向新時代開展中小學科學教育,調研學生學習的需求,需要系統設計若干教育主題,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供學生選擇,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讓科學教育真實發生。
中小學時期的科學教育重在體驗,重在啟發,重在培育,通過感性引導學生深度思考,激起學生的探索欲,這需要從事科學教育的人員思考新情境下科學教育的方法策略。
第一是學校主體作用的發揮。學校要充分挖掘現有的科學教育的人力、物力資源,對教師進行科學教育方法的培訓,引導教師利用現有資源創造性設計教育課程,為學生提供有特色、有個性、可供自主選擇的跨學科主題學習課程,夯實科學教育的基礎。
第二是學校主導作用的形成。學校適度調整教育方法,將教育外延到家庭、社會,發揮家、校、社科學教育合力,厚植科學教育的土壤。
第三是學校與科技場館、科研院所、大學建立教育聯盟,將充分轉化、利用社會科學教育資源,豐富學校的科學教育資源,引導學生走進社會、走進真實的學習場域,將學校建立的學習經驗用到復雜的真實情境中,用科學家精神、科學事件等強化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研究的志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行有道,達天下??茖W教育應從中小學抓起,體現系統性、貫通性和成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