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藍海闊,岸邊卸船機高聳,堆場里作業車輛來回穿梭……羅嶼作業區位于湄洲灣港東吳港區,2018年投產試運營以來,已形成集鐵路、公路、水水中轉于一體的綜合集疏運體系,輻射周邊省份、長江中下游區域、臺灣地區以及日、韓等國家。其中,羅嶼作業區對臺灣地區鐵礦石中轉量連續5年位居全國第一。
從破土而生到大潮涌動,從揚帆起航到超級大港,經過多年耕耘,昔日以農漁業為主的落后小島,已然蛻變成為通達世界的、我國東南沿海最大的鐵礦石碼頭。
貨物吞吐量穩定增長
3月23日,羅嶼作業區一派繁忙景象,隨著嘹亮的汽笛聲,40萬噸級鐵礦石船“山東大智”輪正緩緩停靠羅嶼9號泊位,所載鐵礦石將被緩緩卸下,經皮帶流程送至堆場,之后通過水水中轉、海鐵聯運等方式輸送至相應的煉化基地。
水深陸闊、風小潮大、不凍不淤。羅嶼港地處莆田市北岸經開區,扼守湄洲灣最深點,是全省首個、全國第6個可靠泊滿載40萬噸鐵礦石船的港口。省港航中心數據顯示,2023年,羅嶼作業區吞吐量達1800多萬噸,同比增長23.41%。
吞吐量節節攀升的背后,是港口建設的不斷升級。連日來,在羅嶼作業區8號、11號和12號泊位工程施工現場,建設者鉚足干勁,搶抓進度。羅嶼作業區8號、11號和12號泊位工程是省重點項目,于2022年9月開工建設,預計明年底可完工投用。其中8號泊位建設1個30萬噸級鐵礦石卸船泊位及相應配套設施,設計年通過能力995萬噸;11號和12號泊位新建2個15萬噸級散貨泊位,設計年通過能力985萬噸。
眼下,羅嶼港口公司已與巴西淡水河谷等全球鐵礦石巨頭企業達成合作。
72海里、單程約11個小時,這是臺灣運輸船只到羅嶼作業區的路程。目前,羅嶼港口公司與臺灣中鋼等鋼鐵企業的合作,涵蓋淡水河谷鐵礦石混配礦產品以及原礦、冶金煤等產品保稅中轉等。據湄洲灣港口發展中心統計,2023年,羅嶼對臺鐵礦石中轉量達368萬噸,成為臺灣鋼鐵行業在大陸鐵礦石中轉、儲運的重要樞紐節點。
“港口引擎”釋放澎湃動力。數據顯示,今年1月,羅嶼港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238.97萬噸,創造開港以來單月吞吐量歷史新高,實現“開門紅”。
智慧港口加速推進
走進遠離堆場的港口辦公大樓,一間視野開闊的機房,正是碼頭作業區的智能控制中心。室內高清大屏整齊排列,操作臺上有鍵盤、搖桿控制手柄,在這里,斗輪機司機可以吹著空調,手指輕點按鈕,海的那頭,貨物就能自動裝卸。
“羅嶼是一座相對年輕的港口,起步晚給了我們后發優勢,碼頭配備智能化皮帶流程設備,堆場安裝有自動噴淋系統、大型防風網、粉塵監測站等環保設備……礦石碼頭也能實現‘不見粉塵飛,碧水映藍天’?!备=ㄊ×_嶼港口開發有限公司分管技術設備及生產操作的副總經理鄒奧青對記者說。
瞄準港口智慧化、綠色化發展,羅嶼港加速奔跑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結構布局的“趕考”路上。
“推進智慧港口建設,將全面提升港口服務的供給質量、效率,近年來,我們持續加強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港口應用深度融合,不斷提質增效、解放人力?!编u奧青說。
搶占“智”高點,競逐“新賽道”,是羅嶼港下個階段的發力方向。今年,港口公司正推動研發岸邊機械自動化升級,實現貨物裝卸、水平運輸等環節的全流程自動化作業。
此外,港口還將逐步探索建設數字化堆場,引入AI數字識別技術,碼頭作業期間,后臺可實時反映貨物位置、質量,實現智能監控、響應、協同、分析、預警等,促使港口業務全過程“能知、能看、能管、能預測”,引領智慧港口轉型升級,全面提高綜合競爭力和效益。
春光熠熠,隨著無人機視角飛越羅嶼港口公司,可以看到港口生活區的大樓屋頂正披上閃亮的太陽能光伏板“外衣”,它們吸收陽光,源源不斷轉化為電能。這超3000平方米的太陽能光伏項目年發電量超過80萬千瓦時,全部供給港區使用。
繼光伏發電項目后,羅嶼港口公司又將目光對準風電領域,據測算,自建風電項目可為羅嶼作業區提供約年2000萬千瓦時的清潔電力能源,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近2萬噸。實現“綠電”自給自足的同時,還有富余電力送往國家電網,進一步打造“零碳”碼頭。
浪潮奔涌,循環往復?!啊奈濉陂g,羅嶼港總投資將達到30億元。我們正努力通過全方位技術改造強筋壯骨,全面提升港口綜合服務能力,實現低碳化綠色高質量發展,逐步邁入國內一流散貨大港行列?!编u奧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