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7月8日從南通大學獲悉,該校唐虹教授領銜的項目組經過5年多的技術攻關,形成了電弧防護“機理—纖維—織物—服裝—評價”全流程技術體系,實現了產業鏈安全,供應鏈可控。日前,項目組開發的電弧測試系統已為國內外企業提供測試服務,電弧防護材料及裝備已應用于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及省市各級電力公司。
電弧是一種氣體放電現象,在電力系統發生短路、帶負荷拉閘等情況時都會產生電弧。因此,電弧事故是電力行業主要職業危害之一,常導致嚴重燒傷和死亡。它的持續時間通常小于1秒,弧柱核心溫度可達20000攝氏度,有極高的輻射能。電弧的爆炸性也非常劇烈,僅僅幾分之一秒的時間,就有可能導致電擊致死、衣服燃燒爆裂,造成嚴重灼傷等傷害。
此前,只有加拿大和西班牙能提供權威的電弧測試服務,測試周期長,價格貴,嚴重制約著我國電弧產品的開發。為此,項目組系統研究了電弧閃爆對防電弧材料的影響規律,提出了電弧爆燃對防電弧材料的破壞和電弧防護機理;發明了間位芳綸交聯增強技術,有效提升了間位芳綸的高溫尺寸穩定性和斷裂強度;創新設計了電弧防護能量吸收與防爆織物結構,制備了高性能電弧防護材料。
據悉,該項目突破了雙頻燃弧供電、安全穩定燃弧、高精度抗干擾熱量采集等關鍵技術,構建了國內首套電弧防護性能評價系統,通過了CMA、CNAS認證認可,制修訂國家標準1項,行業標準2項,對提升我國電力行業從業人員職業安全水平,提升我國應急救援個體防護裝備世界競爭力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