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新建廈門北站建筑面積約1400平方米的天窗施工調試成功,這是國內高鐵站房中面積最大的側懸式模塊化滑移啟閉感應智能天窗。
新建廈門北站擁有省內規模最大、功能最強的換乘中心,集合地鐵、公交、BRT等多種公共交通。換乘中心東西長144米,南北寬73米,正上方屋面采用感應式智能天窗設計,面積約1400平方米,相當于3個標準籃球場大小。據了解,整個天窗呈人字形,高差2.6米,由420個單重180公斤的工廠預制化模塊構成,現場僅用15天完成高空拼裝作業。
“智能天窗不僅能實現傳統的聯動,還可以自定義調整天窗的開合角度、開合時間及窗簾的覆蓋面積。”建設方中鐵建設天窗施工負責人潘峰潭介紹說。分布在天窗四周的風雨感應器,可根據每天實時監測的光照強度、風力大小、降雨及室內外溫差等數據,自動開合天窗及窗簾,為旅客營造舒適換乘環境的同時,實現節能降耗。
根據廈門地區以往天氣數據計算,智能天窗預計每年可節省約40天的通風系統運轉,相當于每年減少14.13噸二氧化碳排放。不僅如此,屋面安裝了約7000平方米的智能光纖系統,應用面積也居全國之首。統計數據顯示,廈門北站應用的光纖長度超10萬米,通過智能光纖系統,采光機自動精準追蹤太陽方位,一次光能利用率最高可達80%,較國外同類型產品提升120%。
為保證天窗安裝精度,建設方采用3D激光掃描儀對由近2000根異形鋼構件構成的天窗外框進行精準定位測量,輔助BIM技術數字建模,最終安裝精度控制在2毫米內。
新建廈門北站是國內首條跨海高鐵——福廈高鐵全線施工難度最大的車站,站房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位于既有廈門北站北側。建成后,廈門北站總體規模將達到13臺27線,年旅客發送量達5000萬人次,將串連起福州、廈門“一小時生活圈”和廈漳泉“半小時交通圈”,形成一條黃金旅游帶,進一步促進福建沿海城市群快速發展。
從空中俯瞰整個廈門北站,新老車站呈對稱分布。新建廈門北站屋面采用嘉庚建筑三段式造型,將廈門濱海城市的波浪起伏融入其中,與既有廈門北站相得益彰。新站外幕墻、屋面、候車大廳隨處可見弧形元素,新站房屋面為東西向、南北向雙曲造型,尤其是南北向彎弧半徑達56米,創我國沿海城市鐵路交通工程建筑屋面彎弧之最。
針對廈門地處東南沿海,臺風頻發,工程采用加強型金屬屋面系統并加設防風夾及防風夾板,經驗證可抵擋15級臺風。
自2021年7月開工建設以來,項目團隊先后攻克多項技術難題,首次創新研發組合式地鐵保護方案,自主構建“分散傳力體系”,保障了樁基礎施工階段車站下方每天300余趟地鐵列車的運行安全。在鋼結構施工階段,他們克服大跨度、超體量、高落差等難題,創下了福廈高鐵全線屋蓋高差之最、整體提升高度之最、支撐柱承重之最三項施工記錄。
項目建設過程中,中鐵建設全面應用高效建造體系,實現了主體結構提前15天封頂,鋼結構提前23天合龍,金屬屋面提前16天封閉?!拔覀儗⒃?月初進行整體聯調聯試,計劃于5月底完成全部裝飾裝修工作?!敝需F建設新建廈門北站項目負責人耿彬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