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融通配资,线下配资平台,线上股票配资炒股,10大配资公司

創新驅動,釋放改革新活力

信息來源:福建日報更新時間:2020-09-06

我省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能測體重的智能馬桶、能用手勢調節溫度的花灑……將智能技術與傳統產業充分融合與碰撞,九牧打造出了讓人耳目一新的智能衛浴產品。在這背后,是公司每年按不少于銷售總額的5%投入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組建超過2000人的研發設計團隊,設立16個實驗室,擁有1600多項專利。
    九牧的發展,是福建扭住高新技術企業“牛鼻子”、以企業為主體抓創新,打造新的市場競爭優勢的典型樣本。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創新發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論斷,把創新發展提高到事關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高度,擺到了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習總書記又提出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和任務。
    省委、省政府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戰略和經濟結構調整的總抓手,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去年以來,我省不斷完善頂層設計,創新體制機制,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正源源不斷釋放出改革新活力,加快打造福建產業“升級版”。
    創新千帆舉,發展破浪行。
    強化頂層設計 推進創新發展
    福建只有1所985高校、2所211高校,科研機構大院大所相對較少;全省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5家,占全國總數不到3%;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建有研發機構的只占7.9%……
    這是一組讓人不得不正視的數字——盡管在推進科技創新上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我們的創新環境與發達省份比差距不小;創新意識、研發能力、經費投入依舊是福建企業的短板。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去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提出了這一重大論斷。在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創新驅動”作為一個指標大項,首次被寫入五年規劃。
    把創新貫穿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過程,應當有怎樣的福建創新實踐?
    省委書記尤權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三大發動機”,無論是制度變革,還是結構優化,抑或是要素升級,其核心都是創新。福建能否在“十三五”時期后來居上、彎道超車,成功打造福建產業“升級版”,主要就看我們能否在創新發展上邁出實實在在的步伐。
    省長于偉國說,必須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激活創新主體、構筑創新平臺、加大研發投入,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今年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召開后,省委、省政府強調,要把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建設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加速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大力引進培養創新人才,將科技改革發展的各項重大任務落到實處,進一步加快我省產業轉型升級,努力推動創新型省份建設邁出更大步伐。
    實際上,去年以來,圍繞創新驅動,省委、省政府已經推出一系列頂層設計與戰略部署,政策創新紅利逐漸釋放——
    去年7月,省政府出臺十條舉措,包括獎勵示范創業創新中心、舉辦“6·18”創業創新系列大賽、設立福建省創業創新天使基金等,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今年初,我省啟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提出創新驅動的“五新”理念,即加快發展新產業、掌握新技術、構筑新平臺、催生新業態、應用新模式,正式吹響了全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號角。隨后,我省出臺了系列政策舉措和配套實施細則,全省創新驅動發展邁入新階段。
    2月,我省出臺的《加快高水平科技研發創新平臺建設發展的六條措施》明確鼓勵各地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和人才培養引進力度。
    我省還積極推行創新券制度,省財政通過購買服務、后補助、績效獎勵等方式,為創業者和創新企業提供購買科技創新服務的補助,福建華博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97家企業首獲補助金額共1058.7萬元。
    創新服務體系持續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更健全,國內外知識產權資源加快向福建集聚。
    由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和省政府、三明市政府共建的機科院海西分院,直接為企業量身定做技術方案和提供可轉化的科研成果,助力企業中機精沖建立了擁有全部自主知識產權的4條自動化精沖生產線,實現為德國奔馳等國際知名企業生產配套高端產品。
    截至去年底,國家南方海洋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廈門)海峽研究院、福州大學數字福建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十余個高端研發機構落地建設進展順利;全省新增2個國家級高新區、3個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和2個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福建寧德大黃魚育種實驗室作為我國唯一的水產類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廈門和三明入圍全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三年分別獲得中央財政9億元和6億元資金支持……
    創新先導、創新驅動,福建創新發展邁出實實在在的步伐。
    企業創新提速 聚攏科技資源
    企業是市場的主體,也是創新的主體。
    2015年,全省由企業牽頭實施或參與實施的省級科技計劃項目資助經費占新上項目總經費的79.8%。截至目前,我省89.5%的研發投入由企業完成,84.2%的R&D活動人員集中在企業,65.7%的省級科技獲獎成果來自企業。福建的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日益凸顯。
    政府如何引導創新資源向企業靠攏?如何更好培育高科技企業?對科技型小微企業該如何進行政策扶持?
    “只要是有利于企業創新能力建設的,就應該多方施策、肯下血本。創新是‘放’出來的,不是‘管’出來的?!庇葯啾硎荆仨毚罅I造一個好的創新環境。
    引導資源靠攏企業,激發企業主體的創新活力,成為福建創新驅動戰略的關鍵。
    不斷加大完善科技金融保障。
    去年以來,我省科技部門與省建行合作為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助保貸”業務;各地科技支行為全省1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發放貸款5.04億元;
    省財政設立專利權質押貸款貼息專項資金,用于補助中小企業專利權質押貸款所支付的利息;設立專項資金用于補償銀行在開展小微企業專利權質押助保貸業務中產生的貸款本息損失。
    與此同時,我省頒布的《福建省科技創新券補助管理暫行辦法》,注重資源向創客個人覆蓋,既滿足科技企業和創客個人購買科技服務的資金和技術需求,又確保了財政資金的高效、合理使用。
    以企業為主體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
    今年起,我省設立每年1.8億元的專項資金,用于高水平科技研發創新平臺建設。近期,我省還選擇具有研發基礎的傳統產業領軍企業,新布局建設了5—10個省級產業技術研究院,“華峰運動鞋面料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數字福建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已應運而生。
    探索建立新型科研機構。
    在泉州,發達的民營資本、民營產業與各地科研院所結盟,兩年多來,在政府引導下,已組建泉州節能技術研究院等20多家新型研發機構。
    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培育計劃正式實施,計劃五年孕育專精特領軍企業1000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科學儀器向社會開放服務,推動高校院所資源向小微企業和創業者開放共享……一系列促進中小企業、創客發展的政策出臺和創客大賽等活動的舉辦,鋪設起了“快車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蔚然成風。由老工業區的舊廠房改造而來的泉州創客領SHOW,如今已發展為泉州規模最大、最成熟的眾創空間,并獨創完整的創客生產線(創客社區-創客平臺-創客空間-創客個體),目前已有300多家企業入駐,創客人數達6000人以上……
    數據顯示,2015年,全省新增省級創新型企業211家,累計達到639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56家、同比增長15.6%。我省區域創新能力居全國第10位,知識產權綜合實力居第7位。
    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一體化的創新態勢,正在我省發揮出疊加效應。
    改革引才機制夯實創新根基
    上世紀九十年代,王華南遠赴日本學習深造,拿到東京農工大學碩士學位后,在日本從事摩擦學和材料學相關領域的應用和研究。因技術研究成果突出,他分別入選了廈門“雙百計劃”和福建省“百人計劃”。去年,他帶著第4代環保高性能摩擦材料項目回故鄉晉江創業。
    “從日本回來,以為創業會碰到種種困難,沒想到都得到了解決。”王華南說。得益于省市多重政策支持,其項目一條生產線所需的400多萬元資金解決了一半,創業還享受到了約250平方米的免費辦公用地,而自己也住進了一套90多平方米的公寓。
    如今,在晉江市,5棟標有“晉江市人才樓”的高樓拔地而起,這是當地首創參照經濟適用房售價,向企業優秀人才提供的保障住房。而根據當地出臺的《優秀人才享受工作生活待遇暫行辦法》,優秀人才還可享受出入境、落戶、醫療、社保、配偶安置、駕駛證換證、子女入學、法律服務等“一站式”優待。
    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
    基于此,我省堅持人才優先發展戰略,著力推動高端人才聚集,形成人才、項目、資金、平臺“四位一體”的工作格局,在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上力度不斷加強。
    去年以來,省科技廳組織開展了第二批省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雙創人才)遴選工作,產生遴選初步人選96人,新增19人(團隊)入選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截至目前,全省共有46人、6個團隊、1個基地入選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
    今年2月,我省出臺相關措施,提出支持科技研發創新平臺引進高層次人才,對引進國家“千人計劃”“萬人計劃”人才或入選省引才“百人計劃”,以及國際知名大學畢業的博士生等給予補貼。
    與此同時,我省不斷完善人才評價和激勵體制,讓科技人員得以“輕裝上陣”。
    去年6月,我省還實施《福建省企業科技創新股權和分紅激勵試行辦法》,在全國先行先試省級事業單位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打造有利于企業自主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激勵分配機制。
    今年初,我省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科技人員職稱評價改革的若干意見》,對科技人員職稱評價標準、評審通道、評價領域、評價機制等四方面進行改革,一舉打破“唯論文論”。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成了評職稱的重要條件,科技人員在申報職稱時也可用專業技術分析報告、專利代替論文。
    在激活存量人才主觀能動性的同時,通過建設平臺、完善服務等機制,福建積極引才,激活人才增量,尤其在吸引臺灣人才和創業者來閩工作、創業方面收效顯著。
    臺灣青年林柏年帶著他的團隊入駐廈門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創新創客基地,并設立了跨境電商服務平臺“第一里路”。不到一年時間,公司業務發展迅猛,已服務超過10個境外品牌以及近20個臺灣廠商。
    廈門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平潭臺灣創業園去年先后開園后,為臺灣青年提供了一系列獎補減免、金融創新、導師團隊等創業扶持舉措,實現了讓海峽兩岸的創業者“拎包入駐”。如今,一批臺灣創客在我省青創園區落地扎根、穩步成長。
    與此同時,我省制定出臺《深化閩臺人才交流合作行動計劃》,整體布局推進閩臺人才交流合作先行先試;探索建立資格條件制、推薦制、積分制等更加高效、便捷、精準的人才評價認定機制。
    福建自貿試驗區是改革創新的新高地,而針對自貿試驗區人才不足的問題,我省亦打破常規,不拘一格用人才。
    《福建省自貿試驗區引進高層次人才科研項目資助暫行辦法》《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福州、平潭片區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扶持政策實施細則》先后出臺,明確自貿試驗區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放寬項目申報限額、同等條件優先立項等政策和項目支持。優秀人才向自貿試驗區集聚的趨勢已初步形成。
    用事業留人、用感情留人、用服務留人……如今的福建正形成尊重人才、見賢思齊的社會環境,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工作環境,待遇適當、無后顧之憂的生活環境,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制度環境,一個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生動局面正在形成。

相關推薦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