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人體重要的光學器官,眼睛常被稱作‘心靈的窗戶’,同時也可能是帕金森病早期診斷的重要窗口?!辈痪们?,由甌江實驗室陳江帆團隊牽頭申報的“靶向視網膜外層的帕金森病多模態人工智能無創早期診斷技術”入選浙江省2023年度第一批“尖兵”“領雁”研發攻關計劃。
自去年5月在溫州正式揭牌,甌江實驗室創新成果加速“破繭”:發現阿爾茨海默病致病新機制及藥物研發新靶點;首創內鏡下經鼻的外傷性和壓迫性視神經損傷微創治療體系;開發出用近紅外光響應性凝膠微球來構建光介導的溫控新方式……
“溫州需要借助高能級創新平臺,補全基礎應用研究不足等短板,加速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互動。”溫州市科技局局長顧威表示。
今年以來,溫州系統提升“一區一廊一會一室”創新格局,啟動大孵化集群建設,以“產出高效、產品高端、產業高質”為導向,引進、共建新型研發機構。截至11月底,溫州市已引進培育甌江實驗室、國科溫州研究院等高能級創新平臺56家,涉及的研究領域實現對本土主導產業全覆蓋。
應產業之急需 探索“訂單式”研發
伴隨著一聲“斯拉”的電流聲,位移傳感器、壓力傳感器等各部分零件順利通電……12月初,寒流南下,在成立僅數月的溫州微納致動科技有限公司內,研究人員熱情不減,連日來忙于開展設備調試工作,其壓電材料生產線搭建完成后將批量進行多層壓電陶瓷致動器的中試生產。
這一由華中科技大學溫州先進制造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華中院)孵化的企業,正著手布局壓電超聲換能器、壓電微動平臺和驅動電源的研發。
2020年,溫州市與華中科技大學簽署新一輪共建協議,華中院聚焦溫州光電新興產業發展,建設微波通信材料與器件等四個專業實驗室,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光電材料、器件。
正是同一年,溫州出臺《定向研發、定向轉化、定向服務的訂單式研發和成果轉化機制實施方案》,引導各類科技研發機構和服務平臺為企業“量身定制”,精準突破發展急需的關鍵技術。
今年3月,中電海康集團有限公司與甌海區政府、華中院三方簽署協議,以“頭部企業+研究院(大學)”的合作路徑建設創新聯合體,加速產業鏈與創新鏈的雙向融合,基于華中院3項成果,已孵化成立微納致動等3家企業。
“??底鳛殒溨?,以自身鏈路缺口為導向,摸清市場需求,牽引研究院基礎研究方向、指導開展應用研究,并幫助聯合體企業快速成長、找準核心定位?!比A中院院長呂文中介紹。
“創新聯合體的模式正在進一步推廣。近一年,各類創新平臺研發投入3.9億元,共實施研發項目232項?!鳖櫷硎?,溫州鼓勵創新平臺以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主動開發和儲備原創技術,產出更有針對性的成果,破解生產科研“兩張皮”問題。
看重造血能力 研以致用成風尚
從基本的合成、造粒、再加工、到生產出能固定骨折部位的可吸收骨釘、骨板……在上海大學溫州研究院的GMP車間內,溫州首條可吸收聚乳酸的量產生產線呼之欲出。
該車間使用面積達800平方米,可進行百公斤級可吸收聚乳酸等系列醫用級原料的可控合成,同時具備年產2萬套可吸收內固定醫療器械制備能力。
“緣起2019年溫州舉辦的首屆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校地合作深入洽談,研究院很快落戶在中國基因藥谷?!鄙虾4髮W溫州研究院執行院長黃標通表示目前已籌備啟動包括醫用級聚乳酸產品的公斤級生產、可吸收內固定骨釘的小試生產等近20個項目。
2021年6月,《溫州市高能級創新平臺量質雙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發布,明確提出“鼓勵創新平臺自行或聯合建設中試平臺,實現前期研發與中期試驗的有效承接……增強創新平臺自我造血能力”。
聚焦本地產業轉型升級,近年來,溫州致力于加強高校和科研院所應用基礎研究與企業所需技術應用間的銜接與協調。根據溫州市科技局統計,近一年,當地各類創新平臺新增研發成果落地轉化131項。
成立于2019年5月的國科溫州研究院,初步構建起了集孵化、加速、中試和產業化于一體的全鏈條式成果轉化模式:打造7500平方米的中試孵化平臺,并與企業、高校、醫院建立供需聯絡機制;孵化了20余家科技型企業,促成25個科技創新成果進入市場化或臨床試驗階段……
“當地支持國科溫州研究院等在溫科研院所成立直屬科技成果轉化公司,探索成果轉化公司對科研機構的長效反哺機制。”顧威介紹,圍繞產學研協同創新、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等方面,今年溫州已啟動深化9大改革創新事項,就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打出“組合拳”。
促進聯動共享 釋放平臺“強磁場”
11月中旬,在2022青科會期間,甌江實驗室與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共建的老年醫學中心簽約落地,將在認知功能障礙、阿爾茲海默病、帕金森以及腦科醫學、衰老與神經系統疾病等方面進行聯合攻關與資源共享。
作為浙江十大省實驗室之一,甌江實驗室落地一年來,技術攻堅、匯聚人才以及落地運行一批高水平公共服務平臺并行不悖。
記者了解到,不遺余力地引育創新平臺、深入推進協同創新的同時,溫州堅持構筑“高端要素集聚在自創區、科技孵化在大走廊、成果溢出在全市域”的聯動創新格局。
自2018年2月獲批建設以來, 溫州國家自創區創新發展異軍突起,與環大羅山科創走廊、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甌江實驗室系統構建溫州創新格局的“四梁八柱”,全市50%以上的創新平臺匯集于此。
根據溫州市科技局統計,2021年,溫州國家自創區內10家創新平臺已為全市500多家企業開展技術服務,其中近七成服務對象在其他區縣備案首談項目216個,協調項目流轉27個。
為加速推動“一區一廊”創新資源開放共享,溫州已發布《關于建立“一區一廊”創新資源統籌協調機制的實施意見(暫行)》等政策舉措,將通過統籌戰略推進,實現頂層設計協同,重點針對高能級創新平臺資源共建共享、科技成果跨區域轉化落地、科創飛地建設賦能共同富裕等方面開展攻堅行動。
顧威表示,下一步,溫州將圍繞科技創新“八大抓手”,以聚焦一個賽道、轉化落地一批標志性成果等“十個一”機制,持續推動高能級創新平臺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形成“高峰凸顯、高原崛起”創新發展態勢,實現“從0到1、從1到N”的孵化裂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