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12時43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制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點火升空,成功將試驗十號02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2022年的第53次飛行。
年度發射次數首次突破“50+”的長征火箭,至此圓滿完成了2022年全部發射任務。
“年度發射次數再創歷史新高的同時,新一代運載火箭發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2022年達到約27%?!敝袊こ淘涸菏?、一院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高級顧問龍樂豪表示,新一代運載火箭全面進入應用性發射階段,標志著我國運載火箭研制能力和產業化發展能力邁上新臺階。
這一年,長征火箭留下了哪些亮點?讓我們一起來回顧吧。
三型火箭助力建“站”大業
載人航天工程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龐大、系統組成最為復雜、技術難度和安全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航天重大工程。
相較之前的載人航天發射任務,空間站建造階段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載荷“重”、任務“密”?!疤旌汀焙诵呐摵汀皢柼臁薄皦籼臁睂嶒炁撝亓烤^20噸,天舟貨運飛船也超過了13噸。2022年,三型長征火箭6次執行載人航天發射任務,將90余噸載荷送入預定軌道。
“三款火箭根據運力、發射軌道,各有分工,相互補充?!饼垬泛勒f,“長征二號F、長征五號B、長征七號三型運載火箭分別執行載人飛船、空間站艙段、貨運飛船發射任務。在火箭運力、生產準備周期、發射地面支持系統恢復、發射隊員配備等方面,都是最合適的?!?/span>
除了運載能力,載人航天工程更是對執行任務的火箭提出了高可靠要求。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作為我國唯一一款載人運載火箭,經過研制人員不斷打造,全箭可靠性指標0.98,安全性指標0.997,保持了100%發射成功率,成為我國航天員進入太空的專屬座駕。
新火箭新模式推動商業航天發展
2022年,中國航天不斷開辟商業航天新模式、打造新火箭,推動商業航天市場蓬勃發展。
2月27日,長征八號遙二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分別將22顆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這不僅是長征八號火箭不帶助推器的新構型首飛,還創造了我國一箭多星發射的最高紀錄。
這次任務搭載的22顆衛星,分別來自7家研制單位。一院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總指揮肖耘將這種全新共享模式形容為“拼車”。通過這次探索,未來一院將推進“共享發射”的常態化。
12月9日,捷龍三號固體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商業航天國家隊迎來新成員,進一步完善了我國運載火箭型譜。
隨著微納衛星、小衛星、星座組網等發射需求呈指數級增長,一院運用純商業模式研制了捷龍系列運載火箭。捷龍三號火箭總指揮金鑫介紹,該火箭作為捷龍系列火箭的第二位成員,具有運載能力強、整流罩包絡空間大、發射方式多樣化、經濟性好、履約周期短,發射效率高等特點。
創新驅動不斷挑戰中國航天新高度
運載火箭作為進入太空的運載工具,是一切太空活動的前提和基礎,也決定著太空探索舞臺的高度和廣度。
中國航天自主創新,提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重復使用航天運輸系統發展路線,在國際上率先研制了具有原創性、引領性特點的升力式亞軌道重復使用運載器,深度融合了航天航空領域先進技術,可像火箭一樣起飛、像飛機一樣返回。
2022年8月26日,亞軌道運載器重復使用飛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運載器在火箭發射工位點火發射,自帶動力垂直起飛上升至最高點,依靠氣動力減速,無動力水平返回,最終完整著陸于機場?;厥盏倪\載器經檢測可多次重復使用,顛覆了傳統運載火箭一次性使用或依賴發動機多次啟動以減速返回的飛行模式,更有利于未來實現航天運載器的航班化運營。
此外龍樂豪介紹,為滿足中國載人航天長遠需求,大幅提升進入空間能力,一院正在研制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和長征九號重型運載火箭。載人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將達到70噸,預計2027年前后完成首飛。重型運載火箭箭體直徑達到10米級,高110米左右,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將達到150噸,地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可超過50噸,其有望在2030年左右完成首飛。
據悉,2023年中國航天將維持高強密度發射態勢,長征二號F、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將開展空間站運營階段發射任務,新一代運載火箭也將悉數亮相執行相關發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