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天文學家在新一期英國《自然》雜志上報告說,他們通過光學望遠鏡觀察到一顆瀕臨死亡的恒星吞噬了它的一顆行星,這是人類首次直接觀測到此類現象。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等機構研究人員說,該恒星位于天鷹座方向,距離地球約1.2萬光年,壯年期時與太陽相似。這次吞噬事件的“受害者”是一顆與木星類似的氣態行星,其運行軌道離母星較近,質量約為恒星的千分之一。
根據現有理論,中等質量恒星在氫燃料耗盡、步入臨終階段時,會膨脹成為紅巨星,吞噬離它較近的行星。這類事件在宇宙中并不罕見,但此前人們只觀察到恒星吞噬行星之前的準備階段,或吞噬完畢后剩下的殘骸,從未抓到現行。
研究人員于2020年通過光學望遠鏡發現,這顆恒星的可見光波段亮度在10天內增強了100倍,隨后逐漸暗淡。起初人們認為這是兩顆恒星合并導致的,但隨后的光譜分析顯示,這次事件拋射出的物質主要不是熾熱的氫和氦等離子體,而是溫度相對較低的分子,與恒星合并的情形不符。
進一步研究發現,這顆恒星在亮度突然上升之前的7個月里,其紅外波段的輻射一直在增強。在它的亮度減弱后,其紅外輻射還長時間保持高水平。研究人員認為,該恒星正處于膨脹成為紅巨星的時期,其外層氣體接觸到一顆較近的行星,摩擦過程中產生大量紅外線。隨后該行星跌入恒星被徹底吞噬,其間拋射出的物質使恒星急劇變亮,這些物質冷卻后可見光亮度回落,但紅外輻射依然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