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是當前最重要的臨床應用藥物之一,具有消滅細菌、控制感染的作用。由于存在抗生素濫用現象,細菌的耐藥性增強,甚至出現“超級細菌”,這導致因耐藥細菌感染而死亡的病例增多,越來越多的人抗拒使用抗生素。
獲悉,該校環境學院錢海豐教授團隊通過分析土壤、水體、城市建筑以及人體等全球四大主要生境的4572個樣本中耐藥基因的分布情況,建立了抗生素耐藥基因風險評估新框架,并給出了詳細的耐藥基因風險值清單,強調不同的耐藥基因風險也有差異。該團隊對高風險值的耐藥基因制定了快速檢測手段、監管機制,可有效減少抗生素耐藥及“超級細菌”的出現。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自然·通訊》雜志上。
多維度評估耐藥基因
“過去大家只知道耐藥基因對人類健康有影響,但不清楚它到底有何風險、又有多大風險,大部分人只是簡單地認為耐藥基因越多,風險就越高。”錢海豐解釋道,目前主流的抗生素耐藥基因健康風險評估局限于單一的豐度檢測上,缺乏系統的風險評估體系或框架。
“除了耐藥基因的豐度,移動性與宿主致病性也是評估抗生素耐藥基因對人類健康影響的兩大重要指標?!卞X海豐解釋道,簡單來說,若某一耐藥基因具備從一個微生物中轉移到另一微生物中的能力,且轉移到了致病菌體內,那么這一耐藥基因就有很高的人類健康風險。
基于抗生素耐藥基因的移動性和宿主致病性,該團隊從公開數據庫中獲取了近3萬個細菌基因組,定量分析了每個耐藥基因的這兩大屬性。綜合多維度的評估指標,并結合抗生素的臨床使用數據,該團隊建立了評估抗生素耐藥基因引發人類健康風險的新框架,并給出了各個耐藥基因的風險值清單。
據介紹,這一新框架給出了詳細的包含每個耐藥基因風險值的清單,可為開發設計相應的檢測手段、監管機制與治療方案提供極大便利。此外,以該清單為依據建立的耐藥基因監管名錄,還可指導相應政策、指南的制定。
判斷耐藥基因風險等級
錢海豐介紹,團隊以較為全球化的視野判斷了耐藥基因的風險等級,通過評估不同抗生素耐藥基因對人類健康的風險,該框架已具備檢測人體內潛在耐藥基因的能力。有了這個評估方法當患者細菌感染時,醫生就可有針對性地篩選出更有效的抗生素對細菌感染患者進行治療,提供個性化的用藥方案。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近25%的耐藥基因具有人類健康風險,尤其是能同時耐受青霉素、四環素、沙星類等多種抗生素的基因?!?nbsp;錢海豐直言,團隊的這個評估方法強調耐藥基因風險亦有差異,風險管控中應分門別類、區別對待。
“數據的部分缺失和樣本的不完整性無可避免,因此我們無法準確預測全球各個環境中耐藥基因的風險。希望能夠構建一個系統全面的監控網絡,實現全球樣本的完善監管和公開數據的充分共享?!卞X海豐表示,當前耐藥基因人類健康風險評估只是揭示了潛在的可能性,將來還需要對基因表達水平進行監測,在轉錄組信息數據的指導下,更進一步精細化預測其風險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