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浙江湖州安吉余村考察時指出,“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1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也在浙江湖州安吉余村提出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人們經常容易把綠色發展經常和可持續發展混淆,在研究過程中也經常產生“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是什么關系”的疑惑。通過重溫“兩山”理論的相關論述,結合梳理全球可持續發展理念和我國各時期的政治話語體系,我們可以發現,綠色發展是可持續發展在當今語境下的中國表述,但理解二者之間的聯系與細微差別,有助于更加堅定理論自信和更好地推進相關工作。
可持續發展凝聚全球共識
可持續發展緣起于西方話語體系。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出版《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概念,并將其定義為“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1992年,聯合國在里約熱內盧召開的第一次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了《21世紀議程》,將可持續發展凝聚為全球共識。2000年9月在聯合國千年首腦會議上,世界各國領導人共同簽署了《聯合國千年宣言》,就消除貧困、饑餓、疾病、文盲、環境惡化等8個方面商定了一套為期15年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和指標,被稱為千年發展目標。2015年,在承接千年發展目標的基礎上,193個成員國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上又正式通過了《改變我們的世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該議程為下一個15年制定了包括17個方面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總體上,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具有全球共識的概念和目標,但各國經濟、政治、文化差異巨大,為了形成共識,其概念難免抽象籠統,覆蓋的領域包羅萬象。反之,各國在實踐上,也都是從自身國情出發,并且同一個國家也有不同發展階段,在不同階段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和實踐形式。
從響應者轉變為主動創新者
自1990年代開始,中國就積極推進可持續發展。30多年來,中國的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這些變化構成中國追求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從國內情況來講,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從國際地位來看,自2010年開始我國就穩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2019年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
在1995年召開的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上,江澤民在論述經濟建設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時強調,“在現代化建設中,必須把實現可持續發展作為一個重大戰略”?!翱沙掷m發展”的表述被寫入黨和國家的重要文件中,成為國家戰略。
進入二十一世紀,可持續發展被吸收進了科學發展觀。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科學發展觀,即“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2007年黨的十七大將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并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012年黨的十八大又進一步把科學發展觀列入黨的指導思想。
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五大發展理念不僅面向中國自身可持續發展,也包括了對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倡導,而且形成了從理念到機構的完備體系:在理念上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合作機制上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在實體機構上創建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這些都彰顯了一個負責任大國對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擔當。
回顧“可持續發展”提出30多年來中國最重要政治話語體系的變化,可以看出:中國追求可持續發展的決心一直沒變,但表述和實踐的方式、姿態卻發生了變化,從可持續發展到科學發展觀,再到五大發展理念,反映了中國在踐行可持續發展方面從最初的追隨者、響應者轉變為主動創新者,再躍升為積極倡導者的演變歷程,其實踐路徑也愈發具體和清晰。
真正將環境與經濟統一起來
五大發展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是用中國話語體系將可持續發展進行了細分和拓展,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綠色發展既是理念也是行動路線,是五大發展理念中與國際可持續發展理念聯系最緊密、重合度最高的。總體上可以理解為:在理念層面,綠色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中國版本;在實踐層面,走綠色發展之路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方案。
與傳統將環境與經濟割裂或對立起來的“先污染后治理”“邊污染邊治理”等觀點相比,綠色發展是真正的將環境與經濟統一起來,強調在發展中保護,保護就是發展。因此綠色發展是將綠色作為發展的一種驅動力,而不是發展中要“兼顧”的問題,更不是制約發展的攔路虎。以農業為例,通過利用好秸稈、糞便等生產剩余物,減少化學投入,農業農村的多功能性逐步凸顯,成為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載體,優質農產品、優美的鄉村環境通過完善的產品和服務市場獲得溢價,綠色成為驅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
當然,綠色發展與可持續發展在覆蓋的領域方面還有一些差異。綠色發展主要針對經濟和環境領域,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問題,人與人之間的問題(例如性別平等、社會公正、代際公平等),屬于可持續發展的范疇,卻超出綠色發展的范疇。這是因為五大發展理念是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有內在聯系的集合體,綠色發展所未能覆蓋的領域將由其他理念來覆蓋,例如“共享”發展理念主要就是覆蓋社會公平正義問題。這一差異也正表明了綠色發展相較籠而統之的“可持續發展”更具有實踐指導性,綠色發展抓住了永續發展的最核心問題,即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而將性質相異的問題交由其他理念去解決。
一個理論越是具有實踐指導性,生命力就越強。待到云開方見日,“兩山”理論、綠色發展必將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ㄗ髡呦缔r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經濟體制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