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規劃收官之際,一組數據令人振奮:五年來,福建綜合實力提級進位,地區生產總值接連躍上三萬億元、四萬億元臺階,全國排名從2015年第11位上升至2019年第8位,經濟總量實現超越;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0萬元,從2015年全國第7位上升至2019年第5位。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的“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建設藍圖,正一步步變成現實,靠的是全省上下全面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自覺從全國大局來思考和謀劃福建發展,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積蓄發展動能,增強發展活力。
“十三五”五年間,八閩兒女用堅定鏗鏘的步履,走出新福建建設踏石留印的發展之路。
融入大局,拓展發展新優勢
五年來,福建充分發揮經濟特區、自貿試驗區、綜合實驗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等多區疊加帶來的發展機遇,朝著難點上,向著深處改,凸顯新時代新福建在深化改革、服務全國大局的責任與作為。
2020年5月底,中國(福建)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迅速提檔升級上線4.0版。 “一個平臺、一個界面、一點接入、一次申報”,將國際貿易主要環節“前推后移”,通關效率更高,企業成本更低。目前,單一窗口已連接43個部門,實現對國際貿易主要環節、主要進出境商品和主要出入境運輸工具的三個全覆蓋,服務企業6萬多家、單證日處理量突破100萬票,貨物進出口時間從4個小時減少至5~10分鐘,船舶進出境從36個小時減至2.5個小時,每年為企業省下的開支,達300多億元。
單一窗口的發展歷程,正是福建自貿試驗區不斷以創新底色刷亮發展成色的縮影。2020年12月底,自貿試驗區第17批34項創新舉措新鮮出爐。自2015年4月份正式掛牌以來,福建自貿試驗區已累計推出實施480項自貿創新成果,其中全國首創196項。企業登記“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五個一”、投資審批改革“四個一”,至今都是企業獲得感滿滿的創新舉措。
改革向縱深處發力,開放之門越開越大,高質量發展方能一往無前——
去年剛度過40歲生日的廈門經濟特區,立足“成為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試驗平臺、開拓者和實干家”的戰略定位,發力產業轉型升級、城市轉型發展、營商環境優化、社會治理創新等多個領域,從地處海防前線的海島小城,華麗蛻變為高素質高顏值的現代化國際化城市;(下轉第八版) (上接第一版)
海絲核心區建設從“大寫意”轉為“工筆畫”,絲路海運、絲路飛翔等八大工程深入實施,臺閩歐班列通達30多個歐亞大陸城市,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和境外分支機構累計達2800多家,3年來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貿易額年均增長12%以上;
平潭綜合實驗區全力打造“一島兩窗三區”,在旅游設施、環境提升、業態培育、對臺交流、生態保護等方面進步可喜,目標直指福建乃至全國對外開放的海上新支點;
以濱海新城為核心發展區的福州新區創新建設開發模式,大部制、企業化、扁平化運作和員額制、年薪制、聘任制管理等創新舉措不斷……
瞄準痛點,尋求突破添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提升營商環境,如同“點穴通脈”,將激發和釋放出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部分電力外線建設零投資?廈門辦到了! “時間縮短了半個月,節省辦電成本約5萬元?!?020年7月,廈門瑞恩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成為首批享受新政策利好的企業。
以往企業的用電申請容量在1250千伏安及以下的,其電力外線建設由企業自主投資實施,不僅需要資金,還要報裝申請、設計委托、施工委托、竣工驗收等,涉及行政審批事項多、耗時長。去年6月底起,廈門市中小微企業1250千伏安及以下的用電,僅需向供電公司提出申請,通過后,電力外線建設從土建到電氣的實施以及建成后的維護均由供電公司全程負責,資金由廈門市財政專項資金補貼。
這是全國唯一由地方政府財政全出資支持的政策,預計每年將為廈門市企業節約投資3000萬元。
近年來,我省實施提升營商環境行動計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從開辦企業、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電力供應、不動產登記、企業融資等方面推出一批改革舉措,全省依申請審批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超過97%,“一趟不用跑”占比超過65%,開辦企業時間壓縮至3個工作日內,不動產登記時間壓縮到5個工作日以內,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壓縮至90個工作日內,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較2017年壓縮三分之二以上……2019年全國營商環境評價中,廈門、福州在全國41個城市中位居前列。
在創新和轉型成為企業發展的必答題時,晉江企業家“敢為天下先,愛拼才會贏”。這里誕生了總投資15.5億元的安踏一體化產業園,包括高端制造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研發中心等,可支撐超500億元的業務規模,年發貨量超2億件。柒牌智慧工廠、361°新零售混合云、信泰物聯等,推動傳統制造向“云智造”邁進。
從“質量立市”“集群上路”,到“品牌上市”,再到“創新驅動”,晉江的發展方式不斷在變,但“晉江經驗”改革創新的核心動力始終如一,也始終是福建加快改革、全面發展的重要引領。
“晉江經驗”在全省開花結果。福建出臺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21條”等具體措施,破解融資難融資貴、用地、人才等難題;深入開展“三個一百”活動,引導民營企業創新轉型,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占98%。
改革攻堅的主戰場上,創新創造蔚然成風。福建專門出臺《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實施意見》,詳細列舉容錯糾錯八種情形,明確了“允許改革有失誤,絕不允許不改革”的導向,為干部卸下思想包袱。
哪里有短板和不足,就改哪里——
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鋼鐵、煤炭去產能超額完成國家任務,全省規上企業資產負債率顯著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00億元省技改基金帶動社會資本投資技術改造逾千億元;
以管資本為主全面轉變國資監管機構職能,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改革試點啟動實施,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穩步推進;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通過強化技術創新市場導向、實施研發費用分段補助、構建高效科研體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等十方面舉措,進一步健全完善激勵創新政策體系……
改革的號角越嘹亮,福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就越強勁。
改革惠民,提升民眾獲得感
群眾的獲得感,檢驗著改革的含金量。
醫改被認為是“最難啃的硬骨頭”。從2016年開始,三明在12個縣市區組建總醫院,整合縣鄉村三級醫療資源,構建緊密型醫療共同體,并在1000人以上的建制村開辦公立性質的村衛生所,幾百位曾經在村里當“個體戶”的“赤腳醫生”被衛生院收編。與此同時,縣級總醫院的醫院管理、醫療人才、疾病病種“三下沉”,截至2019年,三明全市各總醫院基層分院診療量比2016年增長40.81%。
在“三醫聯動”“兩票制”等做法全國推廣后,如今,三明又將改革目光放到了基層醫療上。醫保打包支付、組建總醫院、C—DRG收付費……三明醫改已邁入“以健康為中心”的3.0版。
從全省情況看,福建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效果評價連續5年居全國第一,2019年11月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專門發文向全國推廣福建和三明醫改經驗。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作為國家首個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各地一方面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改革的優先領域,鐵腕治理、精準發力,重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另一方面緊盯制度創新,構建“三個一”GEP核算體系,建立綠色目標考核評價體系,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等,22項制度成果向全國推廣。
為做大改革的整體效果。2019年,以縣域作為改革壓力測試場,福建確定福清、集美、晉江、沙縣4地作為第一批省級縣域集成改革試點,開展原創性、差異化改革實踐。2020年,結合統籌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組織實施20個重點突破事項。
以入選全省首批縣域集成改革試點為契機,沙縣探索實施“三票制”,即“房票”“地票”“林票”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盤活“人走房空、土地拋荒、林地失管”的農村閑置資源。夏茂鎮農村產權服務中心在全省率先掛牌成立,集資產評估、產權交易、抵(質)押擔保、保險和產權處置等功能為一體。
其他幾個區縣也立足各自區域特色、靶向發力:福清打出優化營商環境集成改革“組合拳”,護航市場主體發展。集美探索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兩岸研學新模式,實現從課程線路選擇到政策兌現全流程網上通辦。晉江探索工業廠房按基本單元分割辦證、轉讓模式……蘊藏在基層和群眾中的改革活力,持續迸發。
深化改革,創新機制,帶來加快發展氣象萬千。新福建,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邁向“十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