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8年持續奮斗,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困擾泱泱大國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歷史性地畫上句號。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頂風雪、踏泥濘,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脫貧攻堅重大成果,也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世界減貧進程作出的重大貢獻。
柞水木耳、涼山花椒,直播帶貨、院士下鄉……脫貧攻堅戰打得風生水起,得益于全黨全社會各行各業共同努力形成的強大合力。精準,是這場硬仗成敗的關鍵;科技扶貧,是提高精準脫貧質量的重要途徑。在摸著石頭過河、完成歷史性跨越的過程中,我們探索走出了一條創新驅動精準脫貧之路,遞交了一份科技助力脫貧攻堅的創新答卷。
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發展產業,要立足貧困地區實際,科學調研,選準產業?!稗r民院士”朱有勇就找到了云南瀾滄縣主導產業生產方式落后、土地冬閑時間長、林地利用率不高等問題,用技術精準供給發展了生態茶、冬季馬鈴薯、冬早蔬菜和林下三七等,推動傳統農業生產方式轉變,使冬閑田變成了致富田。產業發展,要以科技為支撐,讓貧困群眾投身產業鏈,既實現貧困群眾穩定增收,又提升扶貧脫貧效能。被習近平總書記點贊的“小木耳大產業”就是最生動的例子。
產業興旺離不開技術和人才。黨的十八大以來,近30萬名科技特派員奔赴脫貧攻堅第一線,他們把論文寫在田間地頭,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生動實踐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提升了農民運用適用技術脫貧增收的能力。實踐證明,越是欠發達地區,越需要創新驅動發展,創新人才引育機制、創新平臺建設模式、創新成果推廣應用方式……無一不以創新為底色。
今天,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脫貧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前路漫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已經開啟,鄉村建設被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我們更要繼續以科技創新為支撐,勾畫鄉村全面振興的美麗中國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