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的重要講話“點兵”科研戰線,指明科技創新在從嚴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使命和定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提高科學精準防控水平,不斷優化疫情防控舉措,加強疫苗、快速檢測試劑和藥物研發等科技攻關,使防控工作更有針對性。
為切實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疫情防控工作的決策部署,從嚴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科技支撐打響對新冠病毒“追、防、剿”三位一體的閃電戰。
追蹤病毒,科技支撐及時全面“不漏網”
隱匿傳播、感染力強,奧密克戎使得當前不少感染者發現時已造成了較長的傳播鏈條。
“任何遺漏的病例都有可能是新的傳播鏈源頭。”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此前解讀,發現感染者是當前疫情防控的難點,務必“及時”“全部”發現完整傳播鏈更增加了工作的難度。
破解“痛點”“難點”,科技研發下先手棋、打有準備之仗。
“抗原篩查、核酸診斷”的新監測模式一經確定,便有十余種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產品獲批上市,迅速投入疫情風險地區的疫情篩查中。抗原檢測在20分鐘內就可以肉眼觀察結果,這一短平快的優勢成為對戰奧密克戎的有益補充。
迅速應戰得益于兩年前的科研布局。早在疫情初期,國家應急科技攻關項目便支持多家企業進行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的研發,在有效性、便捷性方面持續打磨。資料顯示,科研攻關組分四個批次部署了二十余個項目,支持基因測序、熒光PCR核酸檢測、膠體金法抗原抗體檢測、酶聯免疫法抗體檢測、熒光免疫層析法抗原檢測等多種類型的病毒追蹤檢測技術研制。
科研創新不斷實現檢測試劑和設備的“四更”,也就是“更快、更早、更便捷、更高通量”,為我國疫情防控工作落實“四早”要求給出“硬核”支撐。
防住病毒,疫苗研發積極創新“戰變異”
應對奧密克戎變異,我國疫苗研發隊伍“招之能戰”。早在去年12月奧密克戎現身不久,我國疫苗研發單位已經開啟了有針對性的疫苗研發。
我國新冠病毒疫苗研發工作始終處于全球第一方陣。數據顯示,我國已有29款疫苗進入臨床試驗,占到全球的19%;16款疫苗已在境外開展三期臨床試驗,占全球的27%;已有7款疫苗獲批附條件上市或緊急使用許可,占到全球的21%;有2款已經納入世界衛生組織緊急使用清單,占到全球的20%。
疫苗研發專班相關負責人介紹,多條技術路線均開展了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的疫苗的研究,進展最快的疫苗研發已基本完成臨床前研究,進入申報材料階段。
此外,疫苗研發領域持續多點創新,一方面,積極研發“多價”疫苗,涵蓋疫苗不同變異;另一方面,創新給藥途徑,通過激活黏膜免疫更有效防住奧密克戎。
據介紹,德爾塔+奧密克戎兩價、原型株+德爾塔+奧密克戎三價、阿爾法+貝塔+德爾塔+奧密克戎四價的疫苗均已完成臨床前研究,等待開展臨床試驗。而有希望在上呼吸道便阻擋奧密克戎入侵的鼻噴式、吸入式疫苗目前均已進入三期臨床試驗階段。
剿滅病毒,新冠藥物多路布局顯實效
最新發布的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中,有了我國自主研發的新冠肺炎治療藥物。
“有效藥物的使用就是為臨床治療提供了阻止輕轉重的‘武器’。”來自臨床一線的專家、北京地壇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與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李興旺說,使用針對性的新冠藥物能明顯減少可能會變成重癥的人群的住院率和病死率,這樣的效果符合臨床需求。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科研攻關組持續以戰時狀態推進新冠藥物研發工作,在中和抗體藥、小分子藥、中藥方面均有布局。經過兩年多的積極部署和攻關,我國已有五十余種新冠藥物獲批進入臨床試驗階段,一個中和抗體新冠藥物獲批上市,抗疫“三方”中藥新藥獲批上市……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今年兩會部長通道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我國有3個小分子藥進入三期臨床試驗,表現出很好的前景,不同技術路線的藥物均在積極研發中。
例如,據河南師范大學官微消息,該校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等立項支持的我國自主研發小分子藥物阿茲夫定,在多國開展國際多中心新冠肺炎治療三期臨床試驗,目前已經完成并取得了積極進展。此外,張伯禮院士團隊通過聯合組分中藥研究平臺和濱海超級計算平臺,從預防、治療、康復三個階段開展藥物篩選和評價工作,已在6個中藥復方中篩選出多個可緊密結合在奧密克戎S蛋白與ACE2受體識別區的有效組分,可有效抑制病毒的入侵。
鍛造一批平時預防、戰時能勝的重大傳染病防控的人才、團隊、技術和平臺,做到科研支撐、科研儲備兩手抓、兩手硬,科技抗疫手段方法的“工具箱”將更加豐富和硬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