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融通配资,线下配资平台,线上股票配资炒股,10大配资公司

科技為刃 筑牢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

信息來源:科技日報更新時間:2021-05-13

    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13個全國防災減災日。氣象,被譽為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

  在我國各類自然災害中,氣象災害占比為71%。與自然共處、共生和斗爭,是人類生活必須長期面對的主題。有數據顯示,得益于科技不斷進步、對大氣科學等規律的認識不斷加深,我國氣象災害預警水平有明顯提升,氣象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有明顯下降,直接經濟損失降至1.1%。

  局地、突發自然災害 預報手段仍欠缺

  “幾十年來,經過各界共同努力,我國防御自然災害工作取得諸多成效,但尚存在一些問題?!?2日,在中國氣象局主辦的氣象科普講堂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澤椿說。

  作為我國數值天氣預報領域專家、國務院應急辦專家組成員,李澤椿和團隊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數值天氣預報業務系統,解決了臺風、暴雨等氣象災害預報難題。

  在他看來,當前,科技部門對大的氣象災害形成了一定的預報預警能力,但對局地、極端、突發強對流天氣等形成的自然災害,預報手段仍有缺失性。對自然災害的監測預警,我國乃至世界有眾多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尚未解決,大氣演變的復雜性,多學科、多技術融合等問題尚未理清,總體預報預測滿足不了社會需求。

  氣象災害頻發,不僅給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也給電網、鐵路航空等部門帶來嚴重影響。如剛剛發生的江蘇南通極端大風事件,造成11人死亡。

  李澤椿表示,各部門對天氣預報的需求各有特點,災難面前,社會各個層面在防災減災工作中的默契配合尤為重要。目前,自然災害監測預警和風險防范的綜合一體化防控機制尚未形成,“政府主導、發動群眾、社會協作”尚未形成防災減災應對合力,統一標準的、科學的與人文社會的共享數據庫也沒有形成,妨礙了科學分析和決策。

  關口提前 立足預防

  近些年,李澤椿重點關注的氣象災害正越來越“小”,其中包括2010年甘肅舟曲泥石流災害、2015年“東方之星”事故、2016年鹽城北部龍卷風等。 

  如何減少局地、極端、突發強對流天氣等形成的自然災害損失,是他一直思考的問題。

  李澤椿認為,關口提前、立足預防,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之一。其中,“防”的關鍵,是提高基于科學規律的氣象災害預報預警能力。

  氣象預報為什么難以做到絕對準確?李澤椿指出,從科學上講,天氣變化是大氣圈、水圈、冰凍圈、巖石圈、生物圈5大圈層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人類對各大圈層的認識還很有限。其中,中小尺度、極端、突發性強對流天氣等的監測預警更是存在許多沒有解決的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以此為基礎建立的預警發布機制,難以給災害防御和應急提供充分的時間準備。

  “‘十四五’時期是打基礎的關鍵期,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國家統籌規劃,多學科科學家聯合攻關,目前國家正在推動的地球模擬系統研發就是契機?!崩顫纱徽J為,預報預警能力不斷提高,加上物質的準備、政策的應對和救援力量的組織,就達成了“立足預防”的目標。再以此為第一環,讓風險評估、應急響應方案制定、抗災救災、社會協同等環環相扣,最終才能建立綜合、統一、工程化且長期穩定運行的自然災害防控體系。


相關推薦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