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式上,超高清地面顯示系統呈現出令人嘆為觀止的視覺效果;比賽場館內,“最快的冰”讓運動員們感受到速度與激情的快樂;賽場外的屏幕前,5G+8K轉播給觀眾帶來了視覺盛宴……一系列新技術、新應用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中落地,讓“科技冬奧”從愿景走進現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首次如期舉辦的全球綜合性體育盛會,是對“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奧林匹克新格言的成功實踐。
從籌辦到舉辦的6年多時間,北京攜手張家口,書寫著“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時代華章。一屆“真正無與倫比”的冬奧會,一屆“在溫暖中永恒”的冬殘奧會,其背后“科技”成為一大底色。
“中國方案”解鎖多項國內空白技術
時鐘撥回2015年8月20日,彼時,距離北京2022年冬奧會申辦成功剛剛20天。
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會議,作出堅持“綠色辦奧、共享辦奧、開放辦奧、廉潔辦奧”的重要指示,為如何籌辦冬奧會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前進方向,籌辦工作一步步踏實前行?!拔覀儗冬F承諾,向世界呈現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奧運盛會”“中國辦冬奧,言必信、行必果”……京張大地涌動著“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奮斗熱潮。
坐落在北京朝陽區的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造型別致,設計師鄭方團隊為了實現綠色、可持續的理念,創新性地使用國產索網編織出世界跨度最大的馬鞍形“天幕”,3360塊曲面玻璃、屋面、幕墻全部為中國制造。
蜿蜒在小海陀山的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雪游龍”,施工難度巨大,延慶賽區總設計師李興鋼團隊從零起步,自主建成全球第一條南坡賽道,創建地形氣候保護系統,成功解決太陽輻射等問題,“把南坡變為北坡”。
在冬奧籌辦過程中,像這樣國內首創、全球領先的創新比比皆是。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加強我們自身技術積累和技術創新”的重要指示要求,中國的設計師、建筑師不斷挑戰,一批中國設計、中國技術、中國材料、中國制造,融匯為飽含綠色和科技含金量的“中國方案”,呼應著國際奧委會“可承受、可收益、可持續”的改革方向,為奧林匹克運動樹立起新的標桿。
突如其來的疫情沒有打亂北京冬奧會籌辦和舉辦的步伐,“趕早不趕晚”彰顯了大國的遠見卓識。堅持疫情防控和冬奧籌辦“兩手抓”,工作不斷、力度不減、標準不降。12個競賽場館全部提前完工,3個冬奧村如期交付使用,京張高鐵、京禮高速全線通車……多少次披星戴月、攻堅克難,“冬奧藍圖”一步步變成現實。
為冰雪運動發展插上科技翅膀
34秒32,快到很多人還沒反應過來的一瞬,讓高亭宇成為北京冬奧會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冠軍,創造冬奧會新的歷史。
在“冰絲帶”“最快的冰”上滑出最棒的成績,高亭宇的這一滑,是對科技支撐競技體育的極致詮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今世界,科技在競技體育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建設體育強國,必須實現高水平的體育科技自立自強。要綜合多學科、跨學科的力量,統籌推進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為我國競技體育實現更大突破提供有力支撐。
2018年春天,走過120多年歷史的二七廠停產,轉型為國家冰雪運動訓練科研基地。
在這里,體能館配備了國內非常領先的體能訓練設備、專項訓練設備,還有體能測試區;速滑館安裝智能訓練系統,讓運動員的冰上訓練實現數字化、智能化;六自由度訓練館引入用于訓練飛行員的防暈眩訓練器,實現夏季模擬雪上訓練……
正是這些重要的科技力量,為高亭宇、任子威等中國冰雪健兒的訓練不斷加持。綜合風洞館幫助運動員訓練減阻最佳姿態,國產雪車找到密度強度適合的新材料,移動口腔治療車、移動手術車實現一站式醫療保障……冰雪運動的科技研發正在匯入中國的自主創新大潮。
得益于科技助力,中國冰雪運動的發展水平不斷提升。109個冬奧小項,我國從約有三分之一是空白到實現全項目開展、全項目建隊、全項目訓練,就在短短幾年間。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我們借著這一屆冬奧的‘東風’,來促進競技運動的發展,最終帶動整個冰雪運動的發展。”
伴隨北京冬奧會的籌辦,全國冰雪運動參與人數已達到3.46億人,“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宏偉目標成為現實??此菩”姷谋┻\動,飛入尋常百姓家,冰雪運動奏響了一曲“四季歌”。此時,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北京冬奧會閉幕式上的評價恰如其分,“這是一屆真正無與倫比的冬奧會,我們歡迎中國成為冰雪運動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