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融通配资,线下配资平台,线上股票配资炒股,10大配资公司

從“產業高原”到“創新高峰”

高新區亟待探索新型評價體系

信息來源:科技日報更新時間:2021-03-29

    觀點熱搜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支撐體系。高新區作為區域創新發展的“增長極”,在“十四五”期間將承擔重要使命。其中,根據地區資源稟賦與發展水平,探索各具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模式,建立分類評價機制,是構建我國高新區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先手棋。

  從綜合性評價轉向創新型特色評價

  引導建設創新型特色園區,首先應當在園區評價體系中探索特色發展分類評價。以部分園區為試點,從過去綜合性評價體系向若干個創新型特色評價體系轉變,強化高新區創新引領作用,通過體制機制改革提升產業創新成效。

  一是適度緩解經濟考核壓力,以創新實力論英雄。創新和產業需要耦合發展,現階段高新區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做好創新引領工作。創新不能只在實驗室里埋頭苦干,創新必須要緊緊圍繞產業發展,高新區是我國攻克“卡脖子”技術和產業難題的主戰場。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經開區和高新區是見證我國經濟發展的兩塊金字招牌,兩者發展各有側重,經開區著重國民經濟重大產業及項目,而高新區則更重視高端技術和創新產業,但現實中,基于地方經濟發展或招商績效考慮,部分高新區產業“低新化”現象仍然存在,背離了我國高新區發展的初心和使命。因此,在新的發展階段,應以部分高新區為試點,聚焦創新引領,發力“卡脖子”技術及產業培育,適度緩解地方政府對高新區經濟考核壓力,真正做到以創新實力論英雄,將部分園區在“產業高原”的基礎上打造成為“創新高峰”。

  二是體制機制改革應聚焦產業和創新成效,弱化手段和過程考核。1985年3月,《中共中央關于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提出,為加快新興產業的發展,要在全國選擇若干智力資源密集的地區,采取特殊政策,逐步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新興產業開發區。“特殊政策”和“不同特色”是高新區的立身之本,也是高新區不斷發展的動力之源。進入新時期,部分高新區和城市功能區實現融合發展,由于缺乏體制機制創新,高新區的品牌效應逐漸淡化。評價高新區體制機制改革的重點在于成效,即是否真正推動高新區內的創新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此應積極鼓勵各高新區探索符合自身發展實際的體制機制改革道路。

  開放合作評價應兼顧國內國外兩個層面

  高新區探索開放合作創新評價,應同時注重國內國外兩個層面。

  國內方面,頭部高新區開放合作模式應從貼牌生產轉為合作研發。當前,我國高新區發展不均衡,中關村科技園等6家國家級高新區營業收入超過萬億元,但仍有69家國家級高新區營業收入不足千億元。雖然不同地區高新區的合作層出不窮,但目前大多停留在“掛牌子,學樣子”階段,部分高新區的合作模式仍以頭部園區向低水平園區“慈善式”幫扶為主,沒有形成利益共享和成本共攤的可持續合作機制。因此,構建國內高新區間的新型開放合作體系,首先應建立園區層面的“單項冠軍”“隱形冠軍”“瞪羚園區”等多層次、多階段培育體系,然后再發揮市場化力量,推動園區有序、深入和可持續合作。

  國際方面,高新區應更加注重國際創新人才網絡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廣其途以儲之”。國際創新合作的關鍵就在于吸納全球人才。在歐洲,一個普通的糖尿病研究中心,通過“地平線2020”計劃的資助,能夠“鏈接”比利時、法國、荷蘭等國的數位糖尿病領域的頂尖專家和來自中國、美國、南非等國的數十位博士生,一年開展超過50次的會議交流,超過兩個月的實驗室學生交換,超過30篇未發表論文成果的共享等等,國際合作創新已經成為歐洲科技創新的基因,人才在全球創新網絡中的“鏈接”能力作用突出。在我國,不少高新區同時擁有知名高??蒲性核蛧H領軍企業,應在國際創新人才網絡建設上率先突圍,開拓高新區國際創新合作新局面。

  引導高新區打造“首位產業鏈”

  當前,部分高新區產業分布較為分散,產業鏈及創新優勢不明顯,高新產業顯示度不足。為此,新型評價體系應引導高新區集中主要政策資源,聚焦優勢產業,打造“首位產業鏈”。鼓勵探索新型創新管理機制,引入高新區層面的“首席創新官”制度,著力培育園區創新環境。

  聚焦“首位產業鏈”,就是要增強高新區產業發展的安全性、暢通性和主動性。2019年9月,浙江省推動開展開發區產業鏈“鏈長制”,以主要領導為“鏈長”,以杭州經開區的芯制造產業鏈,寧波經開區的集成電路產業鏈等27家開發區作為試點,顯著提升了浙江產業整體競爭力和全球價值鏈占位。各地區在原有產業基礎上進一步聚焦“首位產業鏈”,是針對國際局勢急劇變化的精準研判。因此,高新區在探索新型評價體系時,應結合園區基礎,進一步突出“首位產業鏈”的重要性,以此確保高新區產業在國際國內雙循環格局下的產業鏈安全性、暢通性和主動性。

  建立主要領導負責下的高新區“首席創新官”制度,著力培育園區創新環境,構建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耦合下的政產學研融通創新體系。近年來,各大園區耗巨資引進院士、諾貝爾獎獲得者等高端人才,但如何確保頂尖人才在園區持續發揮創新引領作用,有待深入研究。過去,“筑巢引鳳”這一思想常常被我們用來指導招商,然而高新區進入轉型發展的今天,建立“創新鳳巢”遠比引進幾個“帽子人才”更符合高新區的可持續發展。過去,補貼政策成為吸引人才的主要手段,而現如今,通過大國重器實驗裝置、優質子女教育、活躍的創新氛圍和靈活的融資等多樣化方式吸引一流科學家和企業家逐漸成為主流。構筑“創新鳳巢”本質上就是培育卓越的園區創新環境,然而因為建設周期長、見效慢和缺乏定量評估依據等原因,園區創新環境建設始終未得到園區的高度重視。為此,可借鑒浙江在經開區中普遍推行的“鏈長制”經驗,建立高新區主要領導負責下的“首席創新官”制度,協調創新發展的上位規劃和政策資源。


相關推薦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