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植絨拭子”,是核酸檢測準確率的第一道關。它的病毒滅活效率、對核酸的保護能力、拭子植絨密度、采樣深度、折斷點位置等對核酸取樣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關重要。只有取到合格的樣本,后續的檢測才不會白費功夫。
擺在桌上的改良舒適型高采集量采樣器,看著不起眼,但據國家肝癌科學中心王紅陽院士團隊博士后陳靜介紹,它頭部植絨量很高,可以在短時間內大量吸收鼻咽、口咽黏膜樣本,相比3厘米折斷點,它的8厘米折斷點設計可以更有效降低“氣溶膠”風險,在提高檢測準確率的同時保護工作人員。
這里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8月23日,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如約開啟,湖北武漢設分會場。
步入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啟動現場,入口處一排關于科技戰疫的硬核科技成果格外引人注目。一旁的滅活型細胞保存液,采用非胍鹽配方,既保證極高的病毒滅活效率,同時兼顧環境安全性,避免了胍鹽與84消毒液等含氯消毒液接觸生成劇毒氰化物的風險。這些產品連同新型冠狀病毒快速采集裂解試劑盒、新冠肺炎檢測試劑盒等,都經歷了疫情期間的反復打磨改進,成為科技抗疫的“幕后英雄”。
今年,全國科技活動周迎來20歲生日,疫情形勢下的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科普活動,通過網絡“云展廳”向公眾開放,集中展示科技戰疫、科技創新、體驗美好生活、服務脫貧攻堅等內容。
“這些產品和技術已經全部應用在新疆疫情防控中?!标愳o表示,新疆幅員遼闊、地廣人稀,疫情防控有特殊困難,比如樣本的長距離運輸,他們研發的采樣試劑盒無需冷鏈,最高可以適應54攝氏度的高溫,在當地的硬件條件、物流能力下可保證大規模取樣的及時有效。
科技戰疫展區對面,一系列重大科技創新成果集結亮相。由清華大學自主研發的腦起搏器,打破壟斷后擁有了完整自主知識產權體系,已在全國260多家醫院植入患者超過1萬人;“海斗一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水下機器人,不僅突破萬米核心關鍵技術,實現我國萬米首次作業,開創我國潛水器領域多項第一,在全海深電動機械手作業、自主遙控多模式操控等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啟動式上,湖北分會場、身處拉薩和青海的第二次青藏科考隊等都以視頻連線的方式參與其中。
據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鄔光劍介紹,在克服疫情不利影響的情況下,今年以來已有大約3000人次到青藏高原進行科考,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隊員目前正忙于在當地建設拉薩地球系統觀測網,工作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科學技術是祛除疾病的重要法寶,也是戰勝疫情的關鍵利器……”中南民族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講師、2019年全國科普講解大賽一等獎獲得者韓曉樂,現場奉上了一場精彩的科普演講。
“我自己剪的科普‘傷寒瑪麗’的小視頻才一分多鐘,結果發出來特別受歡迎?!表n曉樂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疫情期間,一直宅在武漢家中的她發揮所長,以文章、短視頻等形式講解疫苗、無癥狀感染者、瘟疫史等相關話題,讓科普成為抗疫的軟利器。
記者了解到,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于8月23日—27日在全國開展系列科普活動,包括“科學之夜”“科普援藏”“科技列車懷化行”等10余項重大示范活動。
疫情形勢下的科技周科普活動將充分借助VR、5G等技術,發揮網絡平臺作用,為公眾了解、體驗、分享科技創新成果提供更加豐富便捷的舞臺。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9年發起的面向全國千所農村小學的“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今年通過在線直播的方式持續輸出優質的科普內容。比如,“系列情景大師課”通過直播方式云端開講,聚焦生命科學、農業科技、航空航天、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通過專家、科技大咖生動的情景課程直播,讓孩子們足不出戶就能云游重點實驗基地、科技展館、生態保護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