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的材料和工藝,用于制造比生物肌肉更強壯、更靈活的人造肌肉。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上。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工程學院研究人員稱,創建人造肌肉來完成工作并檢測力和觸覺,一直是科學和工程界的巨大挑戰之一。
在制造人造肌肉方面,雖然許多材料都很有競爭力,但具有高彈性的輕質介電彈性體(DE)因其柔韌性極佳而備受關注。大多數DE由丙烯酸或硅樹脂制成,但這兩種材料都有缺點。傳統的丙烯酸DE可實現高驅動應變,但需要預拉伸且缺乏靈活性;有機硅更容易制造,但它們不能承受高應力。
UCLA研究團隊利用市售化學品并采用紫外線光固化工藝,創造了一種改進的丙烯酸基材料,該材料更柔韌、可調節且更易于擴展,且沒有損失其強度和耐用性。丙烯酸能形成更多的氫鍵,從而使材料更容易變形,但研究人員調整了聚合物鏈之間的交聯,使彈性體更柔軟、更靈活。然后將得到的薄薄的、可加工的高性能介電彈性體薄膜(PHDE)夾在兩個電極之間,以將電能轉換為致動器的動能。
每張PHDE薄膜都像一根頭發一樣輕薄,大約35微米厚,當多層堆疊在一起時,它們就變成了一個微型電動機,可像肌肉組織一樣發揮作用,并產生足夠的能量來為機器人或傳感器的運動提供動力。研究人員已制作出4—50層不等的PHDE薄膜堆疊。
配備PHDE致動器的人造肌肉可產生比生物肌肉更多的動力,柔韌性也比自然肌肉高3—10倍。
UCLA的研究利用了“干法”工藝。該工藝用刀片將薄膜分層,然后進行紫外線固化硬化,使各層均勻。這增加了致動器的能量輸出,使設備可支持更復雜的運動。
這種簡化的過程,以及PHDE的靈活和耐用特性,允許制造出新型柔性致動器,其可像蜘蛛腿般彎曲跳躍,亦可纏繞和旋轉。研究人員還展示了PHDE致動器能夠投擲比薄膜本身重20倍的豌豆大小的球。當電壓打開和關閉時,致動器還可像隔膜一樣膨脹和收縮。
【總編輯圈點】
長遠來看,如今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很多機器人,可能屬于機器人的雛形或初級形態。雖然它們能夠執行很多指令和操作,但在很多方面,它們與真正的智能還有一定差距,最基本的一點就是,其外觀更像硬邦邦的機器,而不是靈巧的人。試想,負責照顧小朋友或老人的看護機器人,如果能把鋼筋鐵骨換成柔軟的皮膚和肌肉,實際使用體驗可能會大大提升。人工皮膚和人工肌肉的相關研發成果,有助于讓機器人變得更加柔性,也幫助它們變得更加“名符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