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雙碳”目標,我國貨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內河船舶已走上綠色智能化發展的快車道。13日,2023世界航海裝備大會分論壇——內河船舶綠色智能發展論壇在福州舉行,來自國內外的行業權威專家和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商內河船舶的綠色化、智能化發展路徑,以期“共研綠色動力 共享雙碳未來”。
是必然趨勢,也是百億“藍?!?/span>
內河船舶是指航行于我國內河水域及河海交界區的船舶,主要包括客船、貨船、工程船等,具有運能大、能耗低、成本低等比較優勢,是我國船舶工業裝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港口規模、內河貨運量居世界第一,隨著‘陸轉水’‘空鐵公水聯運’發展加快,內河航運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闭搲希袊凹瘓F第七〇四研究所系統總體部主任助理吳國棟指出,近年來我國內河貨運量的增長已超過海運,國家更是從政策上明確鼓勵船舶采用清潔能源,優先發展綠色動力技術。根據《關于加快內河船舶綠色智能發展的實施意見》,到2025年,內河綠色船舶建造率達到80%,而到2035年內河綠色船舶建造率將達到100%。
“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福建、上海等6個省市都已出臺相應的配套支持政策?!敝袊L江航運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光耀認為,其中,福建省支持力度較大——給予船舶電池動力推進系統價格的40%補助,省級首批次示范項目按60%給予補助。
“綠色船舶包括綠色動力裝置與系統、船舶節能增效技術應用兩方面?!敝袊翱茖W研究中心實船試驗與船型研究部副主任魏錦芳表示,其中,LNG、甲醇等替代燃料,燃料電池、鋰電池、混合動力等綠色動力,是實現“零碳”的根本。
在政策引導下,我國內河綠色船舶快速發展。其中,作為綠色智能船舶的典型代表之一的電動船舶發展極為迅速。近年來,福建的閩江千噸級多用途電動智能集裝箱船,鼓浪嶼399客電動智能渡輪,沿海綠色智能混動拖輪,“閩江會客廳”、古厝“茉莉號”、寧德東湖之星等電動游船相繼投入使用。
“目前,國內純電動船已近300艘?!蔽錆h理工大學交通與物流工程學院副院長袁成清表示,2021年,我國電動船舶市場規模為94.8億元,同比增長12.9%;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168.7億元。
要高速發展,也要安全規范
電動船舶作為內河綠色船舶中的“明星”,其技術變革與安全保障成為此次論壇的焦點之一。
“當前,我國電動船舶呈現‘內河、內湖游船已開始普及,公務船逐步推廣,貨船正在探索’的態勢,處于從單點示范到規模化發展的過程?!眲⒐庖f,這同樣是風險逐步暴露的過程,需要進一步梳理和優化相關技術。
“電池動力船舶面臨特殊的安全風險,包括鋰離子電池的安全問題,全船失電、主動力失電風險等,不同廠家、不同類型的電池產品性能各有不同且缺少第三方檢驗手段?!敝袊壣纾–CS)科技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羅肖鋒提出了CCS船舶應用電池動力安全理念,包括對電池安全分級、電池系統多層及防護、精準滅火、全生命周期安全監控等。
論壇上,寧德時代帶來了領先的船用動力電池產品解決方案,通過LFP高安全化學體系,對每個電芯都設溫度傳感器、采取IP67以上防護等級設計等,實現電芯溫度檢測、高溫報警、電芯間熱失控不擴散等,為安全運行提供保障。
在電動船舶這個年輕、發展迅速的行業,相關規范法規也在快速迭代。去年9月,福建省被列入國家內河船舶綠色智能發展先行先試區域。與會專家建議,應以此次論壇為契機,推動行業各方面加強交流合作、合力攻關關鍵技術,盡快形成一批電動船舶領域關鍵技術成果和行業標準規范;福建作為先行先試區,更應搶抓行業發展機遇,將發展優勢有機結合,推動傳統造船產業轉型升級,帶動新能源、新材料、集成電路、智能制造等相關產業發展,為推進新型工業化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