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需要付出比歐美發達國家更多的努力?!敝袊?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以下簡稱21世紀中心)主任黃晶在第27期“氣候沙龍”活動致辭中談道。
此次中國提出的206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是迄今為止各國中做出的最大減少全球變暖預期的氣候承諾。這將對全球氣候治理起到關鍵性的推動作用。承諾與中國高質量發展目標相一致,與中國和全人類可持續發展目標相一致。
中國氣候承諾彰顯大國擔當
中國做出這一承諾后獲得了國際社會的積極評價。英國廣播公司(BBC)稱其為“非常鼓舞人心的一步”。美國《紐約時報》稱,中國若實現該承諾,將對減緩全球變暖作出重大貢獻。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潘家華認為:“雖然任務很艱巨,但是作為發展中大國,要彰顯大國擔當,順應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歷史趨勢。”
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認為,此項目標的提出意義重大,提振了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信心,順應了全球可持續發展和后疫情時代綠色復蘇的歷史潮流。雖然要實現這一目標具有挑戰性,但是中國可以化挑戰為機遇,對全球氣候治理發揮關鍵性的推動作用。
如期實現目標需要科技力量
沙龍上,各位專家紛紛表示,中國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規劃制定及執行情況,而強化科技支撐是實現目標的必然選擇,并且需要盡快部署和采取切實有力的行動。短期而言,中國承諾實現碳中和,將會對下一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前各國提升自主貢獻承諾產生積極影響;從長期而言,將影響全球實現2℃溫升控制目標的進程。
“距離2030年前達峰還有不到十年時間,今后十年是一個大轉折的時期,不管是體制機制、政策還是技術都要有所突破。其中,科技支撐很重要,目前已有技術較難滿足碳中和目標的實現,亟須加強創新技術研發。”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主任劉燕華在會上分享了他的觀點。
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社會處副處長、技術轉移南南合作中心主任助理張賢表示:“要加速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等脫碳或負排放技術的研發與應用。CCUS是實現化石能源大規模低碳利用的唯一技術選擇,盡早部署煤電CCUS、生物質耦合CCUS和工業領域CCUS技術的示范與推廣對實現2060年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目標帶來國際合作的新機遇與挑戰
中國做出這一承諾后獲得了國際社會的積極評價。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希良教授在會上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國際上非常正面地評價中國這次提出的2060碳中和目標,國外學者、媒體都在密切關注我國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領域最新發布的各項進展和動態?!?/span>
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馬愛民通過梳理和回顧我國推進應對氣候變化的歷史進程,得出結論:“我國在不斷提高行動力度,目標越來越清晰,針對2060年新目標,未來我們要實現三個轉變:從自由排放到受控排放,從強度控制到總量控制,從免費排放到有償排放?!?/span>
中國將如何實現目標,還需要有更多的細節,細化為實現此目標各個階段的方案設計,根據碳中和目標時間表規劃未來的技術路線圖。此目標無疑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不僅需要國內各行各業共同努力,還需要大力加強國際間技術合作。
“為了實現《巴黎協定》提出的目標,需要全球共同努力。如今,在推動全球氣候治理進程中,中歐有了越來越多的默契。此外,中國碳中和目標的提出也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綠色低碳技術轉移南南合作帶來了更多的空間,需加強相關合作新模式的思考。”聯合國氣候技術中心與網絡咨詢委員會新任主席、21世紀中心全球處副處長仲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