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燃氣輪機產業技術研究院是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的又一“創新成果”,該院探索市場化運行機制,組建產業技術聯盟,貫通上下游產業鏈,逐步形成產業發展集群。圖為山東燃氣輪機產業技術研究院的項目展示。
在9月20日召開的第六屆世界工業互聯網產業大會上,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山東產研院)與青島市嶗山區、東土科技簽訂協議,三方將以工業互聯網“根”技術全新打造第四代人工智能工業控制平臺,為化工紡織、港口、鋼鐵冶金、能源等領域企業提供全面、高效的5G+工業互聯網融合解決方案。
對以“商業成功是檢驗技術創新的唯一標準”為核心理念的山東產研院來說,引進大項目是常態,合作共贏是常態,其最終目的都是奔著產業化而去。
標志性的一幕出現在兩月前。
同一場合,山東省委書記、省長、副省長,濟南市委書記、市長以及6位院士一同現身的幾率不多見,但在山東產研院成立一周年時,這一幕出現了。
最近,山東產研院舉行產業技術重大創新成果匯報會,山東產研院院長孫殿義展示的一組數據讓人印象深刻:在短短一年時間里,該院凝聚了87個高水平創新團隊,創立了64家科研機構,實施了300多項發明專利,轉化研究了200多項前沿產業技術成果,孵化了77家高技術企業,帶動社會投資超過200億元。
“引進高端人才和創新團隊,突破產業核心技術,打通產業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通道”,這是山東產研院的定位之一。而一年間的實踐,印證了孫殿義說過的話,山東產研院“形成了一套有利于創新、有利于轉化、有利于商業成功的可自我修復、風險可控的運行機制”。
商業成功是檢驗技術創新的唯一標準
“我們計劃今年11月份在太原發射齊魯一號、齊魯四號2顆遙感衛星,這將成為世界上首次采用激光互聯技術的商用遙感衛星。”
山東產研院副院長雷斌表示,這兩顆看似再平常不過的衛星,首次集成了空間激光鏈路、在星數據處理、空地信息交換等最先進的技術,觀測精度達到國內民用最高,不受云層、霧霾的影響,清晰分辨地面上的一棵樹、一輛汽車。雷斌說:“它們實現全球任意地點一小時之內重訪,山東省全域2個月之內覆蓋,成為國家地理信息觀測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span>
齊魯衛星是山東省產研院對外展示的重量級成果之一。除此之外,他們還對外展示了解決關鍵技術難題的國內首款量產硅基諧振式高精度壓力傳感器、X射線背散射人體掃描安檢裝備、金屬表面改性新突破“超高速激光熔覆設備”、含油污泥微波熱解析資源化利用一體化技術及裝備等成果。
科技日報記者了解到,上述這些成果,已經或者正在進入實質性轉化階段?!吧虡I成功是檢驗技術創新的唯一標準”是山東產研院每一個項目的核心理念。
從技術到商品,既檢驗著技術的成色,又考驗著商業模式。為什么在短短一年時間里,山東產研院能交出轉化200多項前沿成果,孵化77家高技術企業的成績單?答案當然不止一個,但有一點卻毋庸置疑:山東產研院抓住了人和物,即合適的高端人才和適合落地的技術。
那么,這兩點,山東產研院又是如何抓住的?
記者了解到,關鍵在于山東產研院體制機制創新上。山東產研院在頂層設計上,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理事會充分放權,院務會議審慎決策,執行團隊高效執行;此外,還有止損、容錯等機制。以往可能不被看好、半途而廢的運作,在這些創新體制機制的保障支撐下,山東產研院有條件并且有能力繼續探索下去。
“識貨”“知痛”還要會撮合
“我國每年產生的含油污泥總量超過1000萬噸?!边@是來自中科院的徐長友團隊透露的數據。傳統油污泥處理技術,投資成本高,處理效率低下,還會產生新的污染物。
徐長友團隊首創了一種土壤污染修復設備,微波熱解析處理含油污泥,搭建一套大型集裝箱一樣的超大號“微波爐”,把油污泥里的油品“烤”出來,土壤有毒有害物質去除率達99%,經過處理的土壤再安全回填。該設備投資運營成本只有傳統技術的50%,解決了行業痛點。
眼下,徐長友團隊的這一成果已經在山東落地,而運作者正是山東產研院。成果轉化,一方面,轉化方的技藝要高超,“好用才是硬道理”;另一方面,落地方要有需求,誠意要足。這其中,山東產研院扮演的角色很重要——要了解成果,“識貨”;更要了解需求,“知痛”,并懂得打通阻礙成果與需求精準對接的重重障礙。
好項目從來搶手,如何打動手握項目的研發者?
投資30億元的超高速電磁驅動系統項目,將圍繞超高速電磁系統技術所需要的材料、設計、部件的生產展開研究,以及進行系統開發,目的是在山東打造國家下一代超高速電磁系統產業的創新高地。記者注意到:當山東產研院提出該項目時,契合了山東方面的需求。于是,在山東產研院撮合下,山東省、濟南市高層與研發者見面,“一事一議”,現場簽約,高效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大科學裝置的落地,需要巨額投資,需要供方、需方的高度共識,并確保扎扎實實落地。顯然,山東產研院掌握了這種能力。
靠實力贏得信任和尊重
“我們建立技術、資本、管理三位一體的支撐保障體系,全方位助力項目實現從‘技術’到‘產品’,從‘產品’到‘商品’?!鄙綎|產研院技術經濟部部長王慧濤的這句話體現了山東產研院創新體系建設的一個縮影。
今年六七月份,記者相繼見證了山東產研院聊城分院、淄博分院的揭牌,也注意到淄博分院的與眾不同——淄博市政府將淄博分院委托山東產研院全權運營管理,成為山東產研院的直屬分院。
這是地方政府一個放權的信號,也是山東產研院靠實力贏得的信任和尊重。淄博市委書記江敦濤當時用“淄博期盼已久的優質城市發展合伙人”來形容山東產研院。
同時,記者也注意到,山東產研院已經建立的幾個分院,對院長的遴選稱得上苛刻。比如擔任淄博分院院長的石錫峰就是由山東產研院方面選出。石錫峰搞科研出身,擔任過產業負責人,可謂“科研、產業雙肩挑”的典范??梢哉f,他的經歷是山東產研院用商業成功來檢驗技術創新理念的現實案例。
不僅是精挑細選人才,每個進入山東產研院視野的項目,要想納入其規劃,得到孵化支持并推動落地,都需要“過五關、斬六將”。山東產研院有四個委員會,即人才委員會、技術經濟委員會、投資決策委員會、創新平臺委員會。每個委員會都會將項目交給專業人士評估,比如技術經濟委員會負責組織評估項目技術的經濟前景。一套科學的體系確保了“不放過每一塊金子”。
山東產研院投資轉化成果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希望科學家團隊控股,確保研發團隊全身心投入到項目中。但當科研人員攜技術成果走向產業化時,沒有做好準備怎么辦?眼下,山東產研院已經建立了相關的培養機制,目標是培養既會研發又懂產業化操作的“科研企業家”。未來,一批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高層次人才將在齊魯大地涌現,為加快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