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貴州省科技廳聚焦重點產業、重點領域和重點項目,組織召開了科技人才工作部署會。引進和培養科技人才是貴州省的重點工作,科技特派員工作就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2020年起,科技特派員工作連續3年作為貴州省政府“十件民生實事”之一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貴州對科技特派員的重視,可見一斑。
在新形勢下,如何更好地發揮科技特派員的作用,為鄉村振興凝聚科技力量?
從去年開始,貴州以縣為單位采取“一縣一團”方式,統籌省市縣三級科技特派員,組建科技特派團,對縣域特色產業、1516個鄉鎮、18091個村、1200家涉農重點企業實現了全覆蓋。自此,在貴州,科技特派員從以往的“單兵作戰”向“團隊作戰”轉變。
如今,貴州科技特派員組團走進田間地頭,為鄉村振興“把脈問診”。這種“組團式”科技服務背后,隱藏著什么樣的創新密碼?
科特派接力呵護空心李子
沿河縣地處武陵山腹地,每到盛夏時節,漫山遍野的空心李子就會掛滿枝頭。因果肉厚實細膩、酸甜適度,空心李子深受吃貨們追捧,被譽為“人間仙果、李中茅臺”,2013年獲得“中國優質李金獎”。
種植面積10萬多畝,分布在十多個鄉鎮和街道,產業覆蓋189個村、19.6萬人,空心李子已經成為帶動當地村民持續增收致富的特色農業支柱產業之一,品牌價值超過6億元。
鮮為人知的是,鄉村振興特色產業的興起,離不開科技特派員的接力幫扶。
“張博士就是我們發展空心李產業的‘定海神針’!”村民們說的“張博士”,就是來自銅仁學院果樹學專業的張紹陽。作為省級科技特派員,張紹陽長期駐扎在沿河縣,與村民們同吃同住,從病蟲害防治、修枝疏果、人工施肥等方面,實時為村民們提供最新最優的技術指導。為了督促村民們管護空心李,張紹陽還建立了五六個微信群,每個群里都有100多戶空心李果農。實時的指導和交流,讓村民們每時每刻都收獲滿滿。
不過,這些年,空心李產業發展起來了,村民們也迎來了“幸福的煩惱”??招睦钤诿磕甑钠甙嗽路菁猩鲜校捎阡N售時間較短、難以長時間儲存,導致每年都有幾千噸鮮果和次果白白爛掉。每到銷售季節,果農們只能“望果興嘆”。
來自貴州科學院生物研究所的賀紅早研究員努力破解這一難題。
在沿河縣掛任科技副縣長并擔任省級科特派期間,賀紅早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利用混合發酵工藝,讓李子產酒發酵作用和浸提作用同時進行,有效地提取出李子的功能成分,最大程度地獲取李子中的營養物質。在此基礎上,賀紅早成功研發出12度空心李果酒,并為其取名“遇見李”。讓賀紅早特別高興的是,“遇見李”的面世,提高了空心李的附加價值,延伸了產業鏈,更好地帶動廣大群眾增收致富。
“科特派會診室”進駐田間地頭
“能看出它有什么不同嗎?”
1月15日,在玉屏侗族自治縣一處油茶育苗基地里,劉四黑隨手拔出一株油茶苗,教村民們辨別兩根分叉的枝條。
“葉片形狀不規則、邊緣鋸齒稀疏的是假苗,必須除掉。”劉四黑苦口婆心,村民們則心悅誠服。
玉屏侗族自治縣是“中國油茶之鄉”。截至目前,全縣油茶種植面積達23.45萬畝,年產茶油1374噸,綜合產值5.35億元,是當地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
過去,由于大部分油茶樹木老化、掛果率低下,因此經濟效益不高,一度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
提升油茶產業的“科技含量”,勢在必行。近年來,玉屏侗族自治縣“組團式”下派科技特派員,讓越來越多的“科特派會診室”進駐田間地頭,為科技創新動能加碼。
由此,科技特派員告別了“單兵作戰”的模式。身為市級科技特派員、玉屏侗族自治縣油茶研發中心主任,劉四黑并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目前,圍繞玉屏侗族自治縣油茶、黃桃、蔬菜、食用菌等重點產業,科技特派員們通過線上線下的形式,從良種培育、新型肥藥施用、加工貯存、綠色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為村民們答疑解惑,送技術下鄉,送服務上門。
今年以來,針對貴州基層農業科技服務短板,結合新形勢下鄉村振興的科技需求,貴州省科技廳聯合省委組織部,以“一縣一團”方式向82個縣(市、區)選派科技特派團,共有2035名科技特派員精準結對,赴基層開展服務和幫扶。
“組團式”服務凝聚科技力量
“這種‘組團式’服務的模式,更有利于集中人力、智力做大事?!辟F州省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省級科技特派員威寧服務團團長范士杰說,根據《科技特派員派駐協議書》,每位科技特派員都有固定的服務鄉鎮,但如果照這樣安排,必然會出現科技需求與專家專業不匹配的情況。
為了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的專業特長,經省級科技特派員威寧服務團研究,范士杰決定打破科技特派員服務村鎮的局限,根據威寧產業發展實際,分別成立馬鈴薯、大宗蔬菜、精品水果、特色生態養殖等7個產業小組,按專業劃分團內科技特派員,開展精準服務。同時,威寧服務團創新思路,將零散經費組合在一起,重點幫扶本地特色產業,打造科技特派員服務典型示范點,集中人力、智力和財力做實事?!霸诜者^程中,遇到‘疑難雜癥’,大家還可以群策群力,集中‘把脈問診’,更容易推動問題的快速解決?!?/span>
一些市區還出政策、出實招,為“組團式”服務保駕護航。貴陽市白云區探索揭榜制,吸引科技人才和科技特派員,為鄉村振興和產業發展破解技術難題。畢節市建設“科技特派員之家”,努力以“安居”保障科技特派員“樂業”。
貴州省科技廳農業農村科技處副處長石永宏說,貴州創新科技特派員管理模式,從“組團式”選派、“組團式”服務兩個方面深化“組團式”幫扶內涵,讓科技人員“下得去”,讓走向農村的實用技術“用得著”,讓派下去的科技人員“留得住”,讓科技在田間地頭“推得開”。
事實證明,“組團式”服務模式,確實起到了“1+1>2”的作用。
關嶺縣科技特派團團長、省農科院副研究員陳佳琴從省內外引進30個大豆新品種,建立面積達600畝的示范基地,其中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示范基地300多畝,綜合畝產值約1600元,效果顯著。納雍縣科技特派團團長、畢節市畜牧獸醫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宋德榮組建的絨毛用羊產業組,選育出的“貴乾半細毛羊”新品種,成功入選國家畜禽新品種名錄,實現了貴州畜禽品種國家審定“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