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官網16日報道,大型強子對撞機(LHC)超環面儀器實驗(ATLAS)合作組報告稱,他們在鉛離子-鉛離子對撞中觀察到了頂夸克。這一結果的統計顯著性為5倍標準差,達到了粒子物理學宣布某一研究為“發現”所需標準。
研究團隊表示,這是首次在原子核相互作用中觀察到頂夸克的產生,為研究夸克-膠子等離子體(QGP)打開了一扇新窗戶。
理論認為,在宇宙大爆炸后的極短時間內,QGP曾短暫地“主宰”整個宇宙。在QGP內,質子和中子的基本組成部分夸克和膠子沒有被束縛在粒子內部,而是形成了一種幾乎完美的稠密流體。對QGP開展研究,有助更好地揭開宇宙早期的神秘面紗。
然而,在鉛離子-鉛離子對撞等重離子對撞中產生的QGP的“壽命”極短,僅為約10-23秒,難以直接觀測。對此,物理學家通過研究在這些對撞中產生并穿越QGP的粒子,以探究QGP的屬性。
作為已知最重的基本粒子,頂夸克衰變為其他粒子的速度,比形成QGP所需時間快一個數量級。因此,頂夸克的衰變及其衰變產物與QGP相互作用之間的延遲,可作為“時間標記”,為研究QGP的時間動力學提供獨特機會。
最新研究中,ATLAS合作組精心分析了LHC第二輪運行期間、對撞能量為5.02太電子伏特的鉛離子-鉛離子碰撞的數據。最終在“雙夸克通道”中,成功捕捉到頂夸克的“身影”。在“雙夸克通道”中,頂夸克先衰變為底夸克和W玻色子,這些產物又衰變為電子或繆子及相關的電子中微子或繆子中微子。
團隊表示,強力是將質子、中子和其他復合粒子結合在一起的力,最新研究也有助他們進一步揭示強力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