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我國首個國家層面的科技倫理治理指導性文件。
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為人類創造了更加美好的生活,另一方面,若缺乏對科技研發及應用的規范和監管,則有可能衍生出復雜的道德風險,甚至挑戰人類的倫理底線。近年來,引起公眾廣泛關注的“黃金大米”“換頭術”“基因編輯嬰兒”等科技倫理事件,使社會對科技倫理問題的爭議和探討甚囂塵上,推動了國家層面對科技倫理治理的重視。
新時期,為應對日益迅猛發展的科技發展現實需求,我國應通過“一體兩翼”推進科技倫理治理,補齊科技倫理治理短板,推進科技事業發展?!耙惑w”即科技倫理治理體制機制建設?!皟梢怼币皇钦l來推進科技倫理治理,即“加快科技倫理人才培養”的問題;二是如何引導和督促科技人員遵守科技倫理要求,即“提高科技人員倫理意識”的問題。
近日發布的《意見》從健全科技倫理治理體制、加強科技倫理治理制度保障、強化科技倫理審查和監管等方面,對科技倫理體制機制建設作出具體部署。由于我國科技倫理治理工作起步相對較晚,在“兩翼”方面還存在著治理主體不明確、治理對象不重視等問題,亟待補齊科技倫理治理短板,引領科技向善發展。
加強科技倫理人才培養,搭建國際交流平臺
科技倫理涉及生命倫理、生態倫理、新材料倫理、信息倫理等多個領域和維度。為加強科技倫理治理,需要培養大量專業素質高、業務能力強、有國際化視野和多學科背景的科技倫理人才。
第一,提升科技倫理學科地位,建立以倫理學為學科基礎的科技倫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支持相關高校和科研院所推進科技倫理課程設置,深化科技倫理學研究。對已設立科技倫理專業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強師資力量、資金匹配與項目支持,促進其對科技倫理的理論研究與前沿探索。學習借鑒發達國家科技倫理人才培養經驗,推進“倫理+技術+國際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升科技倫理人才對本領域科技前沿掌握能力和趨勢判斷能力,增強其對本領域國際科技前沿倫理規范的理解,注重對科技倫理人才參與科技倫理國際治理能力的培養。
第二,要與學校通識教育相結合,加強對各領域專業技術人才科技倫理觀念的培養。鼓勵各類各級學校開設科技倫理教育課程,建立起涵蓋從義務教育階段到高等教育階段“技術+倫理”的通識課程體系。加強科技倫理課程體系建設,將科技倫理教育作為義務教育階段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內容。強化醫學、工程技術、信息科學、環境科學等相關專業本專科生、研究生科技倫理教育課程設置,擴大科技倫理必修課設置范圍,加強各領域專業技術人才對國際、國內科技倫理治理現狀和趨勢的了解把握。
第三,搭建科技倫理人才國際交流平臺,推進科技倫理人才的國際化培養。積極搭建科技倫理人才對外溝通和交流平臺,促進科技倫理人才與相關國際組織和國外科技倫理人才的交流與合作,鼓勵其參與國際科技倫理規范的制定,提升我國科技倫理人才參與國際科技倫理重大議題研討和規則制定的能力。
完善科技倫理治理規范,提高科技人員倫理意識
即使我國部分領域有明確的科技倫理規范,但仍然存在著審查和監管不到位問題。少數科技人員對科技倫理及相關規范缺乏足夠的重視,甚至為了利益做出了突破倫理底線乃至違法的行為。為進一步提高科技人員倫理意識,需要不斷完善科技倫理治理規范,引導科技向善發展。
第一,為科研活動設置道德底線,懲戒科技倫理違規行為。審慎研究和預判科技研發以及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科學共同體尋求最大范圍內的共識與解決方案,為科研活動及技術應用設置道德底線以保障國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生物和生態安全。懲戒科研過程中的不良行為,嚴肅查處科學研究過程中的風險和不確定性,通過懲惡揚善,有效應對科技帶來的倫理挑戰。
第二,為科研行為設置行為規范,防范和化解科研活動中的倫理風險。加強科技倫理研究,為科研活動設置“有所為和有所不為”的邊界、規范和準則,將科研活動限定在合理、安全的軌道內。引導各領域專業技術人才樹立正確的科技倫理意識,遵守科技倫理規范。通過強化科技人員的主體責任和責任意識,引導科技人員自覺遵守科技倫理要求,主動研判、及時化解科技活動中存在的倫理風險,將科技的社會風險最小化,防范技術濫用可能引發的倫理風險。
第三,為科研行為設置價值目標,引導科技“向善”發展。加強對科技“無人區”前沿技術及相關應用的倫理審視與價值判斷,引導科技人員利用好科技這把“雙刃劍”,化科技研發及應用之“實然”為“應然”。引導科技向善發展,推進科技人員以人類福祉為價值導向開展科學探索和技術應用,提高科技工作者開展科研開發與應用的使命感與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