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貧窮、保守,一度是人們對山區縣的刻板印象。一邊是由于自然、歷史、社會等原因,山區縣產業薄弱、經濟落后;另一邊卻是山區縣擁有豐富自然資源稟賦和后發優勢。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如何“靠山、養山、吃山”,唱好“山歌”,把山區的潛力轉化為振興的動力,是不少山區縣亟待破解的問題。
“九山帶水一分田,十里方圓不同天”的永泰,就是這樣一個典型山區縣、傳統農業縣。近年來,當地闖出一條頗具特色的山區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實現了從“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到“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的蛻變。
后發趕超的“密碼”何在?近日,記者走進永泰縣探尋。
密碼一:以“農”為本 轉型升級
從福州驅車近兩小時,記者來到海拔700多米的永泰蓋洋鄉仙亭山鮮食李基地。雖不是李果成熟的季節,但漫山遍野的李樹在春寒中展現勃勃生機。
永泰耕地少、地表坡度大,這樣的生產條件決定了其不能發展“大農業”。但獨特的小氣候,卻孕育了山區的特色農業,李果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李果種植是蓋洋鄉的傳統產業,然而,原料果價格曾持續低迷,“致富果”一度成為果農們的“傷心果”?!?018年,原料果的價格從一公斤2元多跌到了8毛多。”基地負責人李秀妹說,這曾給當地的李果種植蒙上了一層陰影。
老路走不通了,新路在何方?只有通過創新,打破狹隘與封閉,走出特色發展路子,才能克服弊端、變劣勢為優勢。
2018年,在永泰縣農業局(現“農業農村局”)的牽線搭橋下,李秀妹基地與省農科院合作嘗試在高山地區種植100多畝品種為“永泰芙蓉李”的鮮食李。蓋洋鄉地處高山,光照充足,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賦予了李果口感好、品相佳的特性。這次嘗試,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鮮食李一公斤最高可賣到20元左右?!崩钚忝酶吲d地說,去年基地鮮食李產量近300噸,產值達160多萬元。到了七八月李果成熟的季節,還有很多游客來基地采摘和品嘗,收益更多了。
種業創新的重要性,從《永泰縣振興李梅產業發展若干措施》中可見一斑。
這份2021年出臺的文件里,第一條就提出要強化品種引領,促進種業創新,并依托省農科院、福建農林大學與縣合作平臺,成立李果種業創新中心,每年給予專項資金50萬元。創新中心已實驗種植80多個新品種,每年可提供1萬株新苗用于推廣。
“有了好品種,收益雖然高了,但我們的資金投入也加大,成本高了?!惫r們也有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