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從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總體工程研究所獲悉,該所繼自主研發核電站用高溫耐輻射加速度傳感器之后,其新研發的耐輻射聲發射傳感器也順利通過驗收,該設備與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的泄漏監測系統配套,已提供“華龍一號”的福清5號、6號機組投入使用。這一系列產品的交付,標志著我國成功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和壟斷,擁有國產化的核電安全監測“聽診把脈”設備。
核電站傳感器是核電運行在線監測系統的核心關鍵元件之一。中物院總體所所長邱勇研究員說,核電站傳感器使用環境惡劣,需要長期在高溫高輻照環境中可靠工作,市場上通用的傳感器及其制備工藝根本無法滿足。
他說,要使整個傳感器耐輻照,組成傳感器的每一種材料都要耐輻射,要在經歷108rad輻照(相當于核電機組工作60年的輻照劑量)后還能保持性能不變,選材要考究、試驗驗證也不能少,從傳感器的敏感材料、本體材料,到接插件、高溫電纜所用的金屬、非金屬材料都要一一驗證。同時,高溫對傳感器來說也是致命的,普通傳感器在幾百攝氏度下根本就沒了信號,都被“熱”壞了,而核電傳感器需要在高溫下穩定地“站崗”,以便“聽診”出每一次故障。
該所科研團隊歷時4年完成了核電用高溫耐輻射加速度傳感器和耐輻射聲發射傳感器的自主研發。2015年8月,該所研發的配套巴基斯坦恰希瑪核電站的高溫耐輻射加速度傳感器通過驗收;去年10月,該所研制的配套巴基斯坦卡拉奇核電站的耐輻射聲發射傳感器通過驗收;今年7月耐輻射聲發射傳感器通過驗收,供“華龍一號”國內首臺示范工程福建福清5號、6號機組泄漏監測系統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