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融通配资,线下配资平台,线上股票配资炒股,10大配资公司

打造系統創新鏈 促進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

信息來源:科技日報更新時間:2022-02-14

  在創新驅動發展的系統工程中,科學技術必須堅持面向經濟社會發展的導向,創新鏈要與產業鏈、信息鏈、金融鏈、政策鏈等各條鏈融合銜接,互相交織、相互支撐,形成完整的現代科學技術體系和協同共生的立體創新體系。

  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和主要科學中心,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這是新時期黨中央向全國人民發出的偉大號召。

  為此,我們不僅要付出艱苦的努力,而且必須通過重大的理論創新、文化創新,打造系統創新鏈,形成新的發展范式;通過制度創新,建設創新聯合體,提高配置科技和創新資源的效率,更好發揮人才積極性創造性。這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和主要科學中心,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的根本動力。

  系統構建全鏈條科技創新生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相互交織、相互支撐,改革只在一個環節或幾個環節搞是不夠的,必須全面部署,并堅定不移推進。科技創新、制度創新要協同發揮作用,兩個輪子一起轉。

  在創新驅動發展的系統工程中,科學技術必須堅持面向經濟社會發展的導向,創新鏈要與產業鏈、信息鏈、金融鏈、政策鏈等各條鏈融合銜接,互相交織、相互支撐,形成完整的現代科學技術體系和協同共生的立體創新體系,以達到“支持上下游企業加強產業協同和技術合作攻關,增強產業鏈韌性,提升產業鏈水平,在開放合作中形成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的產業鏈”的目的。

  我們要想方設法提高創新鏈整體效能。提高創新鏈整體效能既是當前提高產業鏈、供應鏈、技術鏈現代化水平的內在要求,又是增強國家經濟體系、創新體系功能的前進方向。

  這個創新鏈是以現代工程和技術科學研究為基礎,以現代科學技術體系作為創新體系和產業經濟體系的核心,以大中小型企業融通發展和產學研深度融合、共建創新聯合體為主要途徑,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為主要目標任務,以建立國家、行業、地方三個層次不同類型的關鍵共性技術平臺作為切入點,解決跨行業、跨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問題。

  理論創新為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支撐

  科技自立自強必須有適合中國發展實際的理論。傳統整體論缺乏科學理性,“只見森林,不見樹木”;還原論“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缺乏整體思維、系統思維、辯證思維。錢學森從東西方文化的碰撞中走出來,以系統論另辟蹊徑走出一條新路。

  錢學森在國際上首次明確了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工程技術應同時并進、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反饋、相互促進,從而形成了現代科學技術體系的思想。應按照錢學森系統論和技術科學理論,發展現代工程和技術科學,帶動基礎科學和工程技術,形成現代科學技術體系。在建設科技強國的今天,應用錢學森系統論和技術科學理論正當其時。

  經濟活動中的各主體、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有著內在聯系和相互作用。關鍵核心技術與其他相關技術的生態決定技術能否應用;技術和科學的生態決定應用能否成功;技術與非技術因素的生態決定新產品能否做成;產業與相關產業的生態決定產業能否形成;各創新主體和環境的生態決定創新體系是否有效和可持續。創新生態鏈的各相關實體之間、各要素之間以及它們與環境之間不斷產生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一個具有內生和協同共生功能的創新生態系統。

  多管齊下解決科技、經濟“兩張皮”問題

  目前,我國科學技術已經取得很大發展,但是仍存在與經濟“分離、分割”的問題。解決這一難題的途徑就是要認真落實我國“十四五”規劃強調的“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發揮大企業引領支撐作用,支持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為創新重要發源地,加強共性技術平臺建設,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促進“科技與產業無縫對接”,使科技在新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中發揮更大作用。

  第一,應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的目標任務。

  全要素生產率是國家、區域、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是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是提升勞動生產率,促進經濟發展經久不衰的源泉。

  知識進步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是全要素生產率的兩大動力。全要素生產率既反映科技進步,又表明資源配置效率。從經濟發展來說,既要有科技進步和突破,又要有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產業轉型升級。全要素生產率突出以企業為主體配置科技和創新資源,能夠起到促進科技與經濟對接、產學研深度融合、大企業與科技型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企業與金融合作的作用。實踐證明,在經濟高質量發展時期,通過法律法規,保證市場各主體和政府依法、設法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必將提高經濟發展的速度與質量。

  第二,應堅持市場導向和市場機制建設產業創新聯合體。

  創新聯合體就是通過產學研深度融合,大中小型企業融通發展,圍繞產業共性核心關鍵技術科學問題,深入研發,展開創新。

  新興技術及產業的深度細化分工和整合是全球企業必須面對的兩大趨勢。當前,一方面要更加支持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另一方面要建立以領軍企業為核心,集研發、制造、服務、銷售、網絡、金融為一體,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金融鏈、服務鏈融合的“抱團生態”——產業創新聯合體。

  支持企業與高校院所、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共建產學研融合創新聯合體,推動它們針對產業發展的核心關鍵技術緊密合作進行研發。創新聯合體可參考國外創新中心的運行方式,運行主要靠會員費和社會資助,政府按聯合體會員多少給予運行補貼,合作項目按相應計劃予以支持。

  堅持市場配置科技、創新、金融、人才資源,創造平等競爭良好環境。以優惠政策支持領軍企業、鏈主企業牽頭,通過資本通道,在全球布局,以供應鏈研發、提供系統解決方案、交叉參股、控股、合資、產業基金、投資基金、研發基金等形式,運用供應鏈研發、供應鏈金融和區塊鏈技術,支持大批專注細分市場、縫隙市場、節點市場并具有顛覆式技術的小企業,并使它們成為優秀大企業的供應商、研發商、服務商。建立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創新聯合體,并向上游研發服務業和下游制造服務業延伸,進行產供融合、產運融合、產融鏈接。建立產業關聯的金融、商貿、物流、生產、服務等企業的協同方陣,參與全球供應鏈管理,在全球價值鏈核心戰略環節提升原創技術和產品能力,提升國際競爭力。

  產業創新聯合體既增強科技能力,又優化配置科技和創新資源,必將有力、有效地促進經濟發展。

  第三,應加強共性技術平臺建設。

  2019年8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提出:要建立共性技術平臺,解決跨行業、跨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問題,支持上下游企業加強產業協同和技術合作攻關。

  共性技術平臺是由政府和各類產學研主體協同共建、服務產業企業的管理服務機構或研發組織,包括國家戰略性共性技術平臺,區域、行業產業共性技術平臺,企業競爭前共性技術平臺等類型。建設共性技術平臺,是攻克核心關鍵技術、解決工程技術的科學問題、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質量水平提升的實招硬招。

  共性技術平臺意味著創新文化、理念、方法、工具、標準的兼容和交叉碰撞。其產生的成果可能不是具體產品,而是新的科學理念、方法和標準。這正是企業競爭前階段靠單體無法解決的問題。建設共性技術平臺,重點支持領軍企業和科研院所成為產業共性技術研發服務的主體,可以促進高質量產品開發。一些共性技術成果還可以優惠提供給企業,同時引入市場化力量,以競爭和互補合作機制促進產業技術生態體系更加完善。


相關推薦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