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并參觀月球樣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覽,充分肯定探月工程特別是嫦娥五號任務取得的成就。
自我國探月一期工程立項至今17年來,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揚“追逐夢想、勇于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鋪筑了中國人的探月之路。
追逐夢想:下一次取回它的就是中國人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深空探測和空間科學首席專家葉培建初次近距離接觸月球探測成果,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
在瑞士留學期間,他來到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總部,參觀各國最高知識水平代表作?!爱斈暝蹅冋钩龅氖莻€景泰藍花瓶,代表中國工藝水平。美國的展品要在放大鏡底下才能看清楚,是一塊來自月球的巖石,名為《A piece of the moon》?!比~培建回憶說。他覺得:“人家的水平確實不一樣?!?/span>
當時葉培建沒有想到,自己的人生會跟中國探月工程緊密聯系在一起。但這次不經意的參觀,卻為他的探月夢想埋下了種子。
與葉培建一樣心懷中國探月夢的,是幾代科學家和航天人。
1978年,美國送給中國一塊1克重的月球巖石樣品,國家決定將其一分為二,一半向公眾展出,一半用于科研。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回憶說,當年把樣品取回來后看到,這是一塊裝在有機玻璃里面的小石頭,美國人在上面做了一個放大鏡,用放大鏡看像大拇指一樣大,實際上只有黃豆大小。
借助這一小塊月壤,中國開啟了向太陽系星辰大海的挺進。歐陽自遠和科研團隊通過4個多月研究,發表了14篇論文。美國人對這些成果贊嘆不已:“我們什么都沒說,你全知道了?!钡珰W陽自遠的夢想,是能有一塊中國自己采回來的月壤。
2008年葉培建去瑞士開會,順便重游世界知識產權總部。走近展柜,美國的月巖依然陳列在那里,30多年來無人超越。他拍下照片,回國后放大打印出來,送給嫦娥五號設計師每人一張,說:“這是美國人引以為豪的東西,下一次取回它的就是中國人。”
勇于探索:探月“后來者”步步登高
2004年大年初二,國務院正式批準繞月探測工程立項,時任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國家航天局局長、繞月探測工程總指揮欒恩杰心情十分復雜。
“當工程獲得批復之后,我的心情非常高興?!睓瓒鹘苷f,同時他也感到責任重大,“前期論證的結束,實際上是后續工作的開始,要圓滿實現中央的決策,完成好中央給我們的任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可能會遇到很多困難?!?/span>
探月工程立項之初,我國制定了“繞、落、回”三步走方針。雖然21世紀才正式加入月球探測行列,中國探月藍圖卻謀劃長遠、精準落實,步子更大、邁得更穩。
2007年,嫦娥一號邁出了中國深空探測的第一步。作為它的備份星,2010年發射的嫦娥二號承擔了驗證技術、深化月球科學探測的使命,不僅為落月探測驗證了部分關鍵技術,而且超額完成多次拓展任務,為后續任務提供了支持。
2013年嫦娥三號成功落月,實現了我國航天器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邁出了我國探月工程三步走中承前啟后的關鍵一步。它的備份星嫦娥四號則于2019年成功踏足月球背面,對這塊“處女地”展開了人類的第一次探索和挖掘。任務成功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位專家感嘆道:“我們再也不能說中國人只會跟著干了。”
2020年12月3日晚上,記者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遇到了葉培建?!拔易顡牡木褪墙裉焱砩线@一關。月面起飛、上升,我們從來沒有做過,而且沒辦法在地面開展完整的試驗。”他說,“我個人認為,如果今晚這關過了,我們最難的一關就過了。”當晚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攜帶樣品離開月面,進入預定環月軌道,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帶著月球樣本穩穩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宣告了我國首次月面自動采樣返回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畫上了圓滿句號。國家航天局表示,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復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成功實現了多方面技術創新、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其對于我國提升航天技術水平、完善探月工程體系、開展月球科學研究、組織后續月球及星際探測任務,具有承前啟后、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協同攻堅:數萬名科技工作者共同托舉“嫦娥”飛天
嫦娥五號任務立項之初,在一次探測器方案評審時,有專家提出了反對意見:“機構運動太多,環節也太多,每一個動作都是瓶頸式的風險點,一個環節不行,后面的都不行了。任務風險太大?!?/span>
專家的意見,讓國家航天局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感到壓力山大。他很清楚,中國航天此前從未有過如此復雜的任務,要經歷11個重大階段和關鍵環節,可謂環環相扣,步步驚心。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探月工程負責人張玉花有著同樣的感受。她帶領的團隊負責嫦娥五號軌道器的研制,這是她在多次探月任務中經歷時間最長、研制最艱苦的航天器?!版隙鹞逄柼綔y器由4個部分組合而成,多器分工合作的狀態造就了探測器在太空中不斷分離組合、再分離再組合的變形過程,這在我國航天器中絕無僅有?!彼f。
嫦娥五號任務成功后,習近平總書記在賀電中指出: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復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采樣返回。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艷華表示,中國探月工程自2004年立項以來,“一張藍圖繪到底”,“一條龍”攻關攻堅,“一盤棋”協同推進,“一體化”迭代提升,實現了“六戰六捷”。探月工程匯聚全國包括港澳地區數千家單位、數萬名科技工作者,技術的每一次突破、工程的每一步跨越,都是團結協作的結果。
無論是白發蒼蒼的院士專家,伴隨探月工程成長的科技領軍人物,還是初出茅廬的科研“新兵”,是他們共同伸出雙手,托舉“嫦娥”一次次成功飛天。
合作共贏: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提供中國方案
嫦娥五號任務的成功,不僅讓國人振奮。歐空局地面控制中心跟蹤站網絡負責人比利格向媒體表示,他很高興能夠見證嫦娥五號取得的探月重大成就,相信中歐在航天領域的合作還能走得更遠。
在嫦娥五號發射和返回階段,位于德國達姆施塔特的歐空局地面控制中心協調其跟蹤站網絡與合作單位的地面站,通過接收遙測信號對嫦娥五號實施追蹤,并將相關數據傳遞給北京飛控中心,這一系列操作由比利格團隊主導完成。作為提供技術支持的一線人員,比利格說:“我認為這次任務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這么多年以來沒有人做到過,完成此次任務就是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所以我要表示祝賀,我們也很高興能夠參與其中。”
據吳艷華介紹,在嫦娥五號任務實施中,我國與歐空局、阿根廷、納米比亞、巴基斯坦等國家和國際組織開展了測控領域的協同合作,邀請多國駐華使節和國際組織的官員到文昌現場觀摩了發射,一些國家領導人、航天機構和部分國際組織負責人以及很多國際同行和友人,都以不同方式表示祝賀和贊譽,期待進一步合作。
一直以來,中國探月工程堅持和平利用、合作共贏的基本原則,主動開放部分資源,幫助搭載了多個國家的科學儀器設備,又將獲得的寶貴原始探測數據向全世界開放,充分體現了大國擔當和大國胸懷。
吳艷華表示,對于規劃中的嫦娥七號和八號任務,我國也準備以此為契機,與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開展合作,共同論證初步建設月球科研站的基本能力,或者驗證核心技術。
未來,中國的行星探測計劃將向著月球、火星乃至更遙遠的深空邁進,“合作共贏”將永遠是中國航天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提供的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