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聚焦,從知識產權學科專業設置、專項人才培養計劃實施、基地機制健全等方面就加快培養適應和引領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需要的知識產權人才作了部署,從而為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機制改革明確了基本方向。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把“建設促進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的人文社會環境”作為到2035年基本建成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知識產權強國的六大任務之一,要求營造更加開放、更加積極、更有活力的知識產權人才發展環境。其中,《綱要》聚焦完善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機制,從知識產權學科專業設置、專項人才培養計劃實施、基地機制健全等方面就加快培養適應和引領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需要的知識產權人才作了部署,從而為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機制改革明確了基本方向。
設立知識產權一級學科,培養高層次人才
《綱要》支持學位授權自主審核高校自主設立知識產權一級學科,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知識產權學歷教育在政策層面的重要突破,對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及學科建設具有深遠影響。
我國知識產權學歷教育走過了30多年的探索和積累歷程。自1999年法學本科人才實行大類培養后不久,華東政法大學等院校先后試辦知識產權本科專業,到2012年知識產權本科專業作為法學類專業進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知識產權本科人才培養逐步走上規?;?、專業化發展之路。如今,知識產權本科專業布點院校超過100所,院校類型以傳統理工科院校為主。2015年《國務院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加強知識產權相關學科建設”,2017年《知識產權人才“十三五”規劃》進一步強調“加強知識產權相關學科專業建設”,但知識產權學科的獨立性、其與相關學科尤其是法學學科的關系,在政策層面并未進一步明確。
一些高校在法學、管理學等學科下自設知識產權法學、知識產權管理二級學科培養研究生。與此同時,關于一級學科的設立存在“知識產權法學”和“知識產權”兩種呼聲。
《綱要》立足知識產權人才的復合型特點,在政策規劃層面首次直接明確了知識產權學歷教育體系的專門化定位,即設立知識產權一級學科。形式上看,它有別于知識產權法學;實質上看,學歷教育階段的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在學生應達到的知識、能力、素質等培養目標以及相應的課程體系設置方面都將不同于法學、管理學等學科。
在高等教育體系內設立知識產權一級學科,是知識產權人才培養走向專業化、專門化的關鍵一步。短期內有助于解決知識產權本科人才學歷提升必須“跨專業”的尷尬局面,形成從本科到博士的專門化培養模式,長期將有利于克服知識產權人才培養中的資源配置和學生職業發展困境,有利于在師資隊伍、教材體系、培養模式等方面構筑起支撐該類人才培養的基礎條件。
設置知識產權專業學位,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與設立知識產權一級學科相比,設置知識產權專業學位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已經形成共識。早在2015年《意見》就明確了“加強知識產權專業學位教育”。此后,國家知識產權局人事司連續舉辦知識產權專業學位建設研討會、培訓班?!毒V要》進一步要求“推進論證設置知識產權專業學位”。多年來,通過專業學位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已在工程、法律、工商管理等多個學科領域普遍開展,積累了廣泛經驗。
設置知識產權專業學位,要在協同育人、應用導向等方面充分借鑒現有專業學位的成功經驗,突出知識產權專業碩士、博士人才的復合知識結構,通過大量實務類課程設置和實踐實訓,造就懂技術、善管理、精運營的實務型知識產權人才,以適應知識產權由技術創造向生產創新轉化的需要,服務、引領和保障知識產權優勢向競爭優勢的轉化。同時,也要根據社會需要,堅持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本規格,在培養對象、招生選拔、職業資格認證等方面進行必要創新,以其與法律等專業學位的明顯區分,確保知識產權專業學位人才培養的特色和社會適應性。
布局國家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基地,培養特殊人才
如果說知識產權學科專業的設置旨在培養普遍性、通用型人才,在知識產權強國建設中,則亟須造就一批在某個或某些方面擁有“一技之長”的知識產權人才。
《綱要》指出,要做好涉外知識產權律師培養和培訓工作,加強知識產權國際化人才培養。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大到國家、小到企業,對國際化、應用型、復合型知識產權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尤其是涉外知識產權人才的短缺,已經對我國企業“走出去”充分參與國際競爭形成了制約。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市場主體應對海外知識產權糾紛能力明顯不足,我國企業在海外的知識產權保護不到位?!币蚨?,要加快培養一批熟諳國內外知識產權法律及實踐,能夠充分運用法律方法、法律思維,在法治框架內解決跨國知識產權糾紛的律師隊伍,為企業參與國際競爭保駕護航。
知識產權是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也是國際爭端的焦點。要通過培養一批高素質知識產權國際化人才,在深度參與全球知識產權治理創新中發出中國聲音、推廣中國經驗,推動國際知識產權保護體制改革。規則公平是公平競爭的前提,也是保障;失衡的競爭規則,必然導致不公平的競爭地位和不合理的競爭結局。截至目前,國際知識產權體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發達國家主導。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識產權強國,意味著在廣闊的國際舞臺上、在各類多邊和雙邊機制中,我們不再是單純和被動的規則接受者,或者舊體制的規制對象,而是要推動全球知識產權治理體系向著更加公正、更加開放、更加包容的方向發展,讓世界各國人民都能在更加公平合理的游戲規則之下,加快科技創新步伐,構建人類科技創新命運共同體。
因涉外知識產權律師、知識產權國際化人才等類型的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在培養模式、資源保障、師資隊伍、教材體系等方面具有不同于通用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的特殊要求,因而有必要在條件成熟的高校布局相應的國家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基地,實施專項人才培養計劃。《綱要》所部署的國家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基地,不同于國家知識產權培訓基地,后者以開展繼續教育為使命;前者則是學歷教育的基本構成,是學歷教育中培養專項知識產權人才的主要依靠。國家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基地的布局與建設,應突出重點、分類進行、擇優建設,以確保人才培養質量和資源使用效益。
面向重點群體,開展知識產權學習教育
在全社會知識產權意識和人才發展環境方面,《綱要》提出開展干部知識產權學習教育和進一步推進中小學知識產權教育。開展面向干部的知識產權學習教育,有利于發揮組織和人事力量,營造更加開放、更加積極、更有活力的人才發展環境。讓每一個中小學生都能具有基本的知識產權意識,則是一條通過“以點帶面”、面向未來的方式提高全社會知識產權意識的必由之路。干部的知識產權學習教育,重在讓干部“真懂”知識產權的基本規則和制度價值,在發展環境營造和決策中,善于運用知識產權思維;中小學生的知識產權教育,重在初步的意識養成和知識產權文化培育。黨的十九大后,國家知識產權局首次舉辦了全國性中小學知識產權教育培訓班,并分批確定了全國中小學知識產權教育示范學校及試點學校。未來,還有必要在知識產權文化營造、宣傳以及重大、典型知識產權事件介紹等方面發力,以中小學生能接受、樂接受的方式,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地開展中小學知識產權教育。
《綱要》關于知識產權強國建設人才培養的部署,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下大力氣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的要求。設立一級學科和設置專業學位之后,作為具有交叉學科和復合型知識結構屬性的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的專門化學歷教育體系得以健全;布局國家人才培養基地和實施人才專項計劃,高質、高效地輸出能夠充分參與和引領全球知識產權治理變革的“特種”知識產權人才。此外,開展干部知識產權學習教育,旨在自上而下推動營造知識產權人才的良好發展環境;持續面向中小學生開展知識產權教育,立意在全社會厚植知識產權文化,使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水平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