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提前布局數字經濟發展規劃,通過創建軟件名城集聚信息技術優勢,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文創等新興產業領域率先發展,積累了厚實的數字產業基礎,也為引領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技術支撐。
“數字化政務服務在疫情期間給市民帶來極大便利,生活照舊,感到心安?!蓖瓿陕鋺舻狞S明捷這樣評價廈門帶給他的初印象。
今年9月,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廈門的節奏。第一時間,全市采取分級管控措施,人員流動聚集大幅減少,城市少了往日的熱鬧與喧囂,但在很多市民眼中,這座城市并未因疫情而“暫?!?。剛簽購房合同不久的陳聰在線提取了公積金按時交付了房款,初到廈門創業的黃明捷通過手機完成了落戶申請……
疫情期間,廈門市公安、人社、醫保、交通、工信等多部門應對疫情形勢變化,落實防控要求,開展相關業務“不見面”辦理,市民、企業通過網上廈門“e政務”“i廈門”等政務系統平臺,足不出戶就能在疫情期間辦理急需業務,保證了一系列圍繞市民城市生活的綜合服務工作有序開展,也最大限度隔絕了病毒傳播途徑。
政務數字化是廈門近年來數字化建設的一個縮影?!稄B門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廈門要建設數字經濟發展示范區。多年來,廈門持續以“數字”驅動各方面改革創新,不僅讓群眾切實享受到信息化帶來的便利,還逐步建成了具備配套齊全的園區載體、形成了較為堅實的數字產業基礎和優良的營商環境,為當地高質量發展帶來強大動力和蓬勃生機。
數字紅利勾勒智慧城市新圖景
“沒想到,這么快就辦下來了?!睆B門百城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財務總監蘇麗娜對廈門的行政審批效率稱贊有加。不久前,公司剛完成經營貢獻獎勵扶持資金申請,申報過程中只需上傳材料到平臺,適時關注進度,短信通知提醒,全程都在網上操作,一趟不用跑。
“讓企業和群眾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是廈門數字化建設追求的目標之一。近年來,廈門市以“互聯網+政務服務”為抓手,大力推進“全程網辦”“掌上辦”“自助辦”網上政務服務,“不見面審批”逐漸成為廈門政務服務主要方式。
在廈門幾乎家喻戶曉的“i廈門”平臺上,市民、企業注冊登錄后即可隨時隨地接受政務、生活、健康、教育、文化等全方位在線服務。這一平臺的背后整合了50多個政府公共服務系統、集成350多項應用及服務,在線可預約辦理事項超3000項,覆蓋14大類便民服務領域。
廈門“e政務”自助新模式更是全國首創。在廈門,無論市民或是游客,在便利店“刷臉”就能辦理打印社保存證、補辦臨時身份證明等業務。匯聚12個部門113項業務的“e政務”自助服務一體機分布在城市便利店、銀行、企業園區等人流密集場所,為群眾提供24小時服務,已累計辦件量超260萬件。
“群眾辦事方便了”的背后,是強大的信息互聯共享和數字平臺支撐。據廈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統計,廈門人口、法人、信用、證照、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等基礎數據庫累計匯聚超10億條數據,公共安全、交通等專題數據庫累計匯聚超1300億條數據,根據各部門數據共享需求,目前開發了人口基本信息、個人社保信息等1618個共享數據目錄,這些目錄中的數據被各部門累計調用超12億次。
廈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廈門積極推動數據匯聚共享、安全開放等工作,通過數據跑路和業務協同等方式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水平,群眾辦事體驗感、獲得感持續提升,共享信息互通互聯時代帶來的“數字紅利”。
軟件名城集聚信息技術優勢
發展數字經濟,廈門已具備良好的基礎。廈門市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IT專委會主任吳權夫介紹,在廈門市數字經濟中,數字產業化部分發展較快,增速較高。廈門市通過建設軟件名園、集聚軟件名企、培育軟件名品等多項舉措,不斷推動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快速發展,產業規模穩步擴大,細分領域優勢突出,園區載體不斷完善,形成特色鮮明的軟件產業發展格局。
2019年3月,廈門獲評“中國軟件特色名城”,成為全國12座“中國軟件名城”之一。2020年,廈門數字經濟規模3650億元,占GDP比重57%;數字經濟領域高成長性創新企業112家,占全省38%。
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廈門軟件園三期迎來4個項目的簽約,總投資額約19億元人民幣,其中3個項目都與數字產業相關,分別是億海藍數據項目、銳天數字科技項目和達闥云端機器人項目。軟件園三期運營方廈門信息集團負責人介紹,作為廈門最具代表性的電子信息產業服務運營商,軟件園三期設立金磚未來創新園,重點圍繞5G、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內容、跨境電商、半導體集成電路等領域打造項目合作開發交流平臺。
眼下,廈門軟件園持續擴容增效,已發展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載體,園區累計在冊企業超6200家,產業員工近12萬人,形成“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創意、智慧城市及行業應用、電子商務、移動互聯”五大行業細分領域的產業體系,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在良好的產業發展沃土中,軟件園培育出美亞柏科、億聯網絡、吉比特、美柚等諸多知名企業。
美亞柏科如今是國內電子數據取證行業的龍頭企業,國內市場占有率超40%。美亞柏科常務執行總裁欒江霞表示,在“后疫情時代”,“智慧城市”與“網絡空間安全”業務成為美亞柏科轉型的重心。美亞柏科以大數據治理、人工智能和裝備制作等核心技術為基礎,積極參與城市數字化建設,同時還積極“走出去”,為“一帶一路”部分沿線國家提供技術服務,這背后都離不開各項惠企政策的落地落細。
記者從廈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獲悉,近三年,廈門出臺5個專項政策,覆蓋集成電路、工業軟件、人工智能、信創等信息通信技術關鍵核心領域,每年兌現資金近2億元,設立產業投資基金22只,總規模2000億元,重點扶持孵化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
受訪專家認為,廈門市提前布局數字經濟發展規劃,通過創建軟件名城集聚信息技術優勢,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文創等新興產業領域率先發展,技術、人才和企業聚集形成了配套齊全的園區載體,積累了厚實的數字產業基礎,也為引領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技術支撐。
助力千行百業“上云用數賦智”
廈門平臺經濟蓬勃發展,從生活服務性平臺逐步向生產服務性平臺延伸。目前,廈門擁有中國首個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廈門遠海集裝箱碼頭;擁有全球首個完全基于鯤鵬架構的云化超算中心——廈門鯤鵬超算中心……大批企業先行先試,投身到廈門數字建設中,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做出探索。
有專家指出,數字化轉型對傳統企業來講是充滿困難的重生之路,傳統企業將面臨對數字化建設意義認識不足、現有信息系統眾多無從下手、缺乏數字化轉型資金支持等諸多困難。而另一方面,對軟件企業來講,國產化工業軟件、嵌入式軟件不足亟待研發,也是軟件企業參與傳統產業數字化改造,以獲得進一步發展必須要迎接的挑戰。
2019年,廈門出臺《廈門市加快數字經濟融合發展若干措施》,給出涉及三個方面的13條具體扶持措施,提出要加快推動區塊鏈、人工智能、5G、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廈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產業數字化是數字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制造業企業提質降本增效的必由之路。下一步,廈門對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支持將會進一步加強,包括推進5G網絡覆蓋工業園區、加強數據中心、超算中心等數字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集聚一批優質服務商開展企業轉型診斷、指導企業制定實施計劃,從機械裝備、計算機與集成電路等數字化轉型試點企業中形成大企業、中小微企業、不同行業的轉型路徑,為廣大中小企業提供數字化應用解決方案,加快推進千行百業的企業“上云用數賦智”,推動傳統企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