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使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十三五”時期,教育現代化進展顯著,各級教育普及程度均已達到甚至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當前我國教育處于由規模擴大到質量提升為主的轉型期、教育體系結構的重塑期,要深化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教育發展方式的轉變,為全民終身學習提供更高質量、更加公平、更為多樣的教育服務,應從以下四方面著力。
健全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教育投入重點從條件保障向內涵提升轉變?!笆濉逼陂g,全面改薄、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等重大工程項目顯著改善了貧困地區、農村地區學校的基本辦學條件,目前全國超過95%的縣(市、區)通過了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的督導評估認定,但城鎮大班額、農村學校散小弱的問題仍存在。要統籌區域和城鄉教育發展,優化城鄉學校布局結構,加快義務教育由縣域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邁進。要堅持基本辦學條件改善與辦學內涵質量建設相結合,加快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通過深化科教融合、產教融合釋放高校創新潛能。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51.6%,進入普及化階段,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和創新第一動力的結合點,在國家創新體系中具有重要支撐作用。要支持高校匯聚資源,建設一批前沿科學中心、協同創新中心,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創新人才的系統培養和開發利用。推動高校融入區域創新體系,以需求為導向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實現產業鏈、創新鏈和人才培養鏈融合發展,培養更多行業企業急需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
健全普惠便利的終身學習體系,將教育服務由學齡人口為主拓展到面向人人。我國新增勞動力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已超過50%,但新技術革命需要人力資源的持續開發,人民群眾對繼續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更為多樣。要加快建立渠道更加通暢、方式更加靈活、資源更加豐富、學習更加便利的終身學習體系,支持各級各類學校參與繼續教育,促進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協調發展,實現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的緊密銜接與資源共享。要推動各地建設綜合性學習場所和平臺,為全社會學習者提供便利、多樣、普惠的學習機會。
構建開放共享的信息化教育體系,推動新技術與教育融合創新發展。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大規模在線教育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暴露出基礎、創新與應用等方面的不足。應將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新基建的重要內容,加大對教育網絡和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的投入。要支持社會力量發展教育服務新業態,促進校內外資源融通創新,加快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深度應用,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與共享。要積極利用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著力發展面向未來的教育平臺、教學方式、考試評價和管理服務,助推教育理念、模式、方法、治理等的現代化,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提供強大的創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