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島海爾生物醫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爾生物醫療)旗下青島鴻鵠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同時獲批科技型中小企業和創新型中小企業。兩項認定背后,是該企業僅用1年時間就自主攻克了主動式航空溫控集裝箱核心技術,實現了高端航空溫控裝備國產化,并建成了亞太首家覆蓋全球的遠距離溫控運輸生態平臺,保障了我國生物醫藥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此前,青島鴻鵠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主動式航空溫控集裝箱攜手南方航空成功出海,我國航空溫控物流產業創新邁出重要一步。
攻關高端航空溫控物流裝備
生物醫藥產業的崛起,使得其全球流通也日益頻繁。從亞洲到美洲,從溫帶到熱帶……生物醫藥的運輸場景多樣,對于運輸條件的要求也十分嚴格:首先,生物醫藥產品對溫度敏感,溫度必須被精準控制;其次,生物醫藥產品需要通過系統的航空冷鏈物流運輸,物流轉場銜接必須做到萬無一失。
要破解這兩大難題,主動式航空溫控集裝箱是關鍵裝備。
主動式航空溫控集裝箱是一種使用內置蓄電池,通過制冷機組實現集裝箱內部溫度控制的航空集裝箱。當外部溫度變化時,集裝箱內部溫度可自動調節,并被控制在0—25℃。主動式溫控集裝箱運輸對地面保障要求嚴苛,不僅要求始發站、目的站和中轉站要有充電插座,還要求各站點配置應急冷庫,減少溫控箱外場暴露時間。
長期以來,我國高端航空溫控物流裝備及服務市場占有率低。我國企業自主研發該裝備,面臨著技術壁壘、無標可依、供應封鎖“三座大山”。在海爾生物醫療航空溫控產業總經理孟志剛看來,“中國生物藥企要走出國門,采用主動式航空溫控集裝箱,不得不和外企合作,且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余地。”
所以,當海爾生物醫療的科研團隊決心立項攻關時,他們面臨著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將科技自立自強落實到具體行動中,就要不畏艱難,敢于“碰硬”。
攻關過程中挑戰不少,“硬茬”很多。
比如主動式航空溫控集裝箱里的緊急泄壓機構,必須滿足相當于飛機高度在1秒內從13715米降到1830米的泄壓要求。此外,飛行過程中環境氣壓低且溫控集裝箱不能插電,這對產品的續航時間和溫度精準性、均勻性提出了極高要求。
針對緊急泄壓機構問題,科研團隊與高校共同設計了10多種方案,最終選擇了最可靠的一種,一次性通過民航局的目擊試驗;針對產品的續航時間和溫度精準性等問題,科研團隊在實驗室中一待就是3個月,持續探索,不斷試驗,最終研發出一套有效的溫控系統控制策略,并找到了一種既符合航空安全要求,又符合環保要求的保溫材料,不僅實現了箱內溫度的精準、均勻控制,而且相對于國外同類型產品續航時間延長近50%、功耗降低20%。
布好航線、運營、維護三張網
翻越了技術創新的三座“技術大山”,實現了主動式航空溫控集裝箱技術上的自主可控后,三座“應用大山”又擺到了團隊面前。
孟志剛告訴記者,航空溫控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覆蓋全球的航線網、運營網、維護網的搭建,這要求平臺具有較高的全球化屬性。其中,航線網要在全球主要機場間形成可達的航線通道;運營網要在輻射全球的運營站點提充電、清潔等多種服務;維護網要實現產品的全球維護,為用戶提供深度服務。
布好這三張網,需要上下游的通力協作。
為突破供應鏈封鎖,科研團隊選擇與國內相關供應鏈、廠家共創研究解決方案,實現各環節緊密連接。面對著相關標準的缺失,科研團隊在查閱上千份檔案資料后,篩選出50多項相關標準,與民航局共創10余項審定基礎。
復盤整個產業的落地過程,孟志剛說:“我們整合了高校、航空公司、貨代、運營廠家等多種資源,圍繞航空冷鏈物流領域聯合布局,共建覆蓋全球的遠距離航空溫控運輸生態平臺,這也為我們的科技創新提供了助力,加速了成果轉化?!?/span>
國產方案面世后,如何取得生物醫藥群體的信任,讓科研側與需求側無縫銜接?這正是海爾生物醫療的優勢。據悉,海爾生物醫療擁有3400家以上生物制藥用戶,并且在研發之初就與用戶需求緊密并聯。
《“十四五”航空物流發展專項規劃》對航空物流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強調對航空物流認識要從“場到場”到“門到門”的轉變。而主動式航空溫控物流裝備將成為“門到門”的重要載體。
堅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并實現業務網絡成功布局,國產主動式航空溫控集裝箱讓航空溫控物流產業對“中國方案”有了更多期待。未來,隨著科技和生態的雙向發力,在新一輪產業競爭中,我國航空溫控物流產業將越來越在國際舞臺上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