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融通配资,线下配资平台,线上股票配资炒股,10大配资公司

科技創新要增強實用性

信息來源:經濟日報更新時間:2020-09-05

    跑道養魚監測系統、智能一體化繪食機、果蔬采摘機器人……在農業農村部日前舉行的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博覽會上,一批頗具實用性的農業農村科技產品吸引了人們的關注。相關企業隨后迅速跟科研單位和創新型企業進行了推廣對接。事實證明,科技要發展,必須要有實用性成果,光提供論文是不行的。

    目前,中國科研人員撰寫的科技論文在數量上僅次于美國。但在不少科學家看來,真正拿得出手的、能為國家真正作貢獻的并不多。一位院士就曾感慨,“現在有很多技術成果沒有轉化出去,實用性還不足”。以材料科技為例,近年來,我國發表的相關論文數量位居全世界第一,論文的引用率也排在前列。但實際上,我們距離材料科技強國還有很大的距離,缺少許多先進材料。此前相當長的時間里連圓珠筆頭鋼還需要進口,更不要說制造航空發動機等所需的特殊材料。
    多年來,我國一直存在著科技成果實用性不足、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暢的痼疾。這個問題解決不好,科研和經濟始終是“兩張皮”,科技創新效率和實用性就很難有大的提高??梢哉f,促進科技和經濟結合是今后改革創新的著力點,要推動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的通道。
    首先,要改變科研評價體系,讓創新人才不再“萬事唯論文”,要一心一意提升科研創新的品質和實用性。一個階段以來,科研院所和高校之間以發表論文數量來評比,各單位以論文多少提職提薪、得獎勵受表揚,各種評獎也以論文為指標。事實上,大部分科技工作者把一生的心血和精力投入到某一項科研工作當中,心里想的就是要讓自己研究的成果能走出實驗室,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發揮實際效用。
    其次,創新成果的實用性要通過市場檢驗和完善,關鍵是要通過改革掃除科技成果更好進入經濟循環的障礙,讓新科技“有前途”,讓落后的生產力“沒出路”。現在北方不少地方的科技成果去了珠三角、長三角實現轉化,這與地方對科技的重視和支持程度有關,也與市場接納程度有關。在哪里創新的實用性能快速落地,科技成果自然就流向哪里。對地方政府來說,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聚集產業發展需求,集成各類創新資源,加強科技成果實用性和產業化。
    實踐告訴我們,科技創新要在“一靜一動”之間彰顯力量。所謂靜,就是要健全科技創新投入、評價和激勵等機制,讓科研人員從紛繁復雜的爭項目和評獎中解脫出來,更好“靜”下來,這在基礎研究中尤其明顯。所謂動,就是要發揮好技術市場、科技創業等在成果轉移轉化中的作用,讓產學研等各方面創新力量更好“動”起來,尤其針對應用研究。
    總之,科技創新既要“頂天”,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又要“立地”和“惠民”,面向經濟發展主戰場,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為人民創造更多財富。廣大科技工作者既要追求知識和真理,也要服務經濟社會和人民群眾,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社會中。

相關推薦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