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OSF)是一種慢性、進行性、具有癌變傾向的口腔黏膜疾病,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癌前狀態。針對OSF現有治療方式效果有限且副作用較多的臨床困境,空軍軍醫大學口腔醫院焦凱教授課題組聯合中國科學院常江教授課題組,首次提出應用生物玻璃水凝膠,治療口腔黏膜慢性疾病的新策略。近日,相關研究論文發表于《生物材料學報》,為臨床治療和阻斷OSF進展提供了新策略。
研究證實,OSF的發生與咀嚼檳榔直接相關。論文第一作者、空軍軍醫大學口腔醫院郭振興博士介紹,在我國,OSF主要發生于湖南、海南和臺灣等地區,但隨著檳榔產業的不斷擴張、網絡宣傳和物流的急速發展,OSF患者已逐漸呈現全國化、年輕化的發展趨勢,治療OSF所耗費的醫療衛生資源也逐年增長,OSF已經成為重要的社會公共衛生問題。OSF患者主要表現為口腔黏膜蒼白、變硬、進食刺激性疼痛、進行性張口受限及吞咽困難等,重癥者可發展為口腔癌,危及生命。OSF目前的臨床治療手段主要是局部黏膜下激素注射等。一旦OSF發生癌變,手術切除癌變組織是唯一的治療手段,但手術后會形成顏面組織畸形乃至缺損,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
針對這些問題,該聯合課題組通過使用生物玻璃(BG)與透明質酸鈉(HA)成功構建出可注射的生物玻璃水凝膠,用于治療檳榔堿誘導的大鼠OSF動物模型。研究人員發現生物玻璃水凝膠可顯著緩解OSF大鼠張口受限和黏膜蒼白、硬化等癥狀,同時調節局部炎癥反應,抑制膠原沉積,促進血管生成,修復受損的黏膜上皮組織,從而顯著逆轉OSF黏膜病理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