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融通配资,线下配资平台,线上股票配资炒股,10大配资公司

匯智聚力 推進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信息來源:科技日報更新時間:2020-09-04

春天的腳步還在繼續,2016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召開。

獎勵創新創造,激勵科研人員,是對成績的肯定,是催人前行的鼓點。

2016年,共有180項成果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包括一等獎27項,二等獎60項,三等獎93項。其中,基礎研究領域取得原創性突破;技術創新成果為產業轉型發展提供新動力;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聯合攻關成果顯著;民生領域科技成果全民共享;重大疾病科技攻關成果帶動醫療水平提升。這些獲獎成果展現了北京高端人才集聚、科技基礎雄厚的創新優勢,為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源頭活水。

近年來,北京市高度重視科技獎勵工作,科技獎勵在凝聚區域科技資源、激勵創新人才、培育首都創新精神、引導企業技術創新、促進科技成果支撐服務首都發展、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等方面發揮了激勵和導向作用??萍吉剟顬槿嫣嵘锥嫉膭撔履芰?,發揮科技對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推動首都科學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基礎研究厚積薄發 打造原始創新高地

放眼國際,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加快突破??茖W探索不斷向宏觀拓展,向微觀深入,交叉融合匯聚不斷加速?;A研究到產業化的周期越來越短,界限日趨模糊,創新鏈與產業鏈的銜接越來越緊密。加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提升國家科技整體實力和發展潛力,是北京市全面服務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重大歷史責任。

北京市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今年的獲獎成果中,涌現出了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前沿性基礎研究成果,涵蓋信息科學、基礎材料、生命科學、生物醫學、量子物理、農業生物遺傳等諸多領域,體現了北京基礎研究的雄厚實力和創新優勢。

由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共同完成的“原子氣體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及應用”成果獲一等獎。研究團隊在國際上率先開展了激光冷卻原子的實驗研究,使中國成為少數最先實現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簡稱BEC)的國家之一,通過提出周期瞬子方法來計算在高、低能區都適用的有限溫度量子隧穿,解決了量子力學基本理論中的一個難題。預言冷原子量子隧穿效應,首先在國際上實現冷原子射頻導引和原子芯片BEC,建立了原子BEC 基本理論,發展了冷原子鐘、原子芯片等高新技術,建造了可移動式冷原子小噴泉鐘、超高精度空間冷原子鐘,為超高精度空間時頻網絡及下一代空間導航系統奠定基礎,引領并推動了超冷原子物理領域的發展。

由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完成的“納米材料綠色打印印刷基礎研究”成果獲一等獎。在國家科技計劃和北京市科技計劃的支持下,成果針對印刷產業鏈中的污染環節,以納米材料的創新研究為基礎,在納米綠色印刷的關鍵技術和理論研究取得突破,形成對印刷技術的基本單元“點、線、面、體”精準控制的系統研究成果,發展了納米材料綠色打印制版技術,從源頭上徹底解決傳統印刷工藝的污染排放和材料浪費問題。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綠色印刷重點實驗室主任宋延林介紹,新的綠色印刷技術在印刷過程中沒有材料浪費,因而能從源頭消除污染。在懷柔綠色印刷產業基地,利用各種納米材料和油墨,眾多的書籍、期刊,以及地鐵票、APEC會議的電子門卡等等都被印刷出來。“綠色印刷技術可以推廣到眾多的行業和領域,比如在建材中,玻璃陶瓷上直接打印出圖案,就不用原來的高溫燒結技術,能耗大大降低?!彼窝恿直硎荆∷⒌囊曇皯撏貙?,不僅僅是原來的印書印報,“紙張”和“墨”的概念可以拓展到很多領域,大大拓寬可印刷物的范圍,并作為一種綠色制造技術,推動印刷電子等眾多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可以說是印刷業的一場革命。

技術創新構建高端引領型產業

圍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一批在全局性、前瞻性、帶動性的關鍵共性技術上取得突破的獲獎成果脫穎而出,促進了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數字化制造、軌道交通、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重點產業領域的創新發展,為構建高端引領型產業增添了新的動力。

由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等單位共同完成的“22納米集成電路核心工藝技術及應用”成果獲一等獎。集成電路工藝是支撐國家信息產業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關鍵技術。該成果針對我國在前沿核心工藝領域長期落后,自主創新特色不足,同時知識產權積累嚴重不足的情況,在22納米集成電路核心工藝技術上取得了多項突破,首次在國內相關領域內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22納米關鍵技術體系。

研究團隊提出“專利導向下的研發戰略”,針對先進集成電路技術,至今已獲授權發明專利531件,含美國授權233件,在高k金屬柵極等核心技術領域的專利擁有量躋身世界前列。在實現項目規劃目標的同時,為集成電路先進技術產業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對推動我國集成電路行業的全面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由百泰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完成的“哺乳動物細胞大規模灌流培養技術開發及抗體產業化應用”成果獲一等獎。眾所周知,我國抗體產業仍處于起步階段,在產業化能力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的情況,該研究團隊開發了全球最大規模的哺乳動物細胞連續灌流培養工藝技術,并應用于抗體藥物產業化,使我國抗體藥物關鍵工藝技術能力和水平取得突破,在連續灌流工藝規模和關鍵技術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提升了我國抗體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該成果大幅度提高了尼妥珠單抗的年產能,顯著降低了我國患者使用抗體藥物的用藥成本,減輕患者和醫療體系的負擔,并拉動進口抗體藥物品種調整在中國市場的價格政策,促使更多中低收入的患者也能夠分享現代醫藥研究的最新成果。自2011年以來,總收入達17.35億元,凈利潤7.68億元,上繳稅款3.86億元。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

北京市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獲獎成果中,企業作為第一完成單位達到71項,占比近四成,技術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顯現。同時,產學研協同創新繼續保持明顯的創新優勢,占比38.8%,比去年高出12個百分點。這充分表明,在政府科技政策的支持下,企業利用資源和制度優勢,加大研發投入,創新水平不斷提升,已經成為引領首都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企業為主體產學研聯合攻關的創新模式有利于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

由北京勝為弘技數控裝備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完成的“葉片復雜型面精加工六坐標聯動數控砂帶磨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就是一例。該成果研制出自主知識產權的葉片六坐標聯動數控砂帶磨床和編程系統,成為高質量葉片制造的必要手段,解決了以核電汽輪機和航空發動機葉片為代表的復雜葉片型面數控磨削精加工難題,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并實現了超越,豐富并促進了國產高檔數控機床領域多軸聯動加工技術的發展,也成為了其他國家重大專項的關鍵支撐技術之一,為大型發動機葉片試制提供了先進的工藝手段,為能源戰略和國防安全的自主可控提供了亟須的支撐條件。

項目負責人劉樹生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該成果應用于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大型葉片精加工拋磨生產線和無錫透平葉片有限公司,累積生產大型葉片5萬余片,價值超過10億元;成果應用于西安航空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某型號發動機風扇葉片生產,保障了新型航空發動機的制造質量。

此外,成果為黎明航空發動機集團、中國商發的新型航空發動機研制、中航惠陽螺旋槳有限公司新型復合材料空氣螺旋槳研制、昌河飛機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新型直升機槳臂制造提供了先進制造工藝支持。

此外,由精進電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學、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純電客車直驅600—2500Nm電機系統產品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成果獲一等獎。該成果在北京市科技計劃的支持下,建立了純電動直驅客車技術平臺,制定出了一套與批量產業化相適應的零部件和產品測試標準、檢驗方法和控制體系,建設了兩條國際領先的新能源客車驅動電機生產線,并批量化生產,實現了我國新能源商用車核心部件的自主研發、自主制造,為電動客車的發展及商業化示范運營提供了技術支撐,為減少城市機動車尾氣排放做出了貢獻。成果已應用到多家知名整裝汽車企業,至2016年共取得項目收入6億元,項目利潤1.4億元,上繳稅收1446萬元。

關注民生 創新成果全民共享

今年獲獎成果中,圍繞大氣污染治理、生態環境改善、食品安全保障、重大疾病防治、城市精細化管理等關注重大民生需求的成果大量涌現,實現了科技創新與社會發展需求的深度融合,促進了科技創新成果的全民共享。

北方城鎮冬季采暖能耗占建筑總能耗約40%,隨著天然氣清潔供熱的推廣,冬季氣源緊張、嚴寒期供熱保障壓力大、經濟成本高等問題也隨之而來。天然氣供熱方式主要有兩種,即燃氣鍋爐和燃氣熱電聯產,這兩種供熱方式都存在以下兩種能耗損失:天然氣燃燒后排煙溫度高(一般在80℃—120℃),且煙氣中含水量高,煙氣余熱潛力巨大,回收利用困難。

基于此,由清華大學與北京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聯合完成的“全熱回收的天然氣高效清潔供熱技術及應用”成果獲一等獎,在國家863計劃、北京市科技計劃等項目支持下,經理論分析、關鍵設備研制、系統集成、工程示范等一系列研發,在提高天然氣利用效率,深度回收煙氣余熱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系列核心技術,實現了產業化應用,大幅度降低了天然氣供熱系統能耗和二氧化碳、NOx排放量,對大氣污染治理、緩解冬季霧霾和實現天然氣供熱節能減排具有重大意義。該成果獲得一等獎。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電子計算技術研究所與北京經緯信息技術公司聯合完成的“高速鐵路自然災害及異物侵限監測系統關鍵技術及應用”成果獲二等獎。隨著我國高速鐵路的大規模建設和開通運營,大風、暴雨、暴雪、地震等自然災害和異物侵限事件對高速列車的影響越來越顯著,成果建立了國內首套實現高速鐵路風、雨、雪、地震及異物侵限等災害監測全方位一體化監測技術和鐵路局中心互聯互通技術的系統,并實現了多系統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對全部已開通的高速鐵路災害監測系統進行了聯調聯試工作,顯著提高了鐵路運輸應對自然災害和異物侵限事件的能力,確保了鐵路運輸和旅客的生命、財產安全,為高速鐵路安全、高速運行保駕護航。

由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完成的“乳品產業鏈質量安全監控關鍵技術創新集成及應用”成果獲二等獎。成果從全產業鏈出發,建立了現代奶牛養殖技術體系,開展了乳品質量安全管理與控制關鍵技術、關鍵設備、關鍵系統的研究與應用,以及全產業鏈信息的追溯與查詢,實現了科學完善的乳品安全管理,確保了乳品質量與安全,成果已在全國20多個省市推廣應用,近3年實現經濟效益約36.2億元,引領了行業質量安全,重塑消費者信心,推動了乳品行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科技攻關 推動醫療水平提升

近年來,北京市科委著力匯集首都醫療領域的優勢資源,搭建科技支撐體系,開展聯合攻關,創新項目組織機制,通過政府資金引導,有效整合全市科研力量開展重大科研攻關,醫療水平顯著提升。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聯合完成的“中國HIV感染者免疫特征研究”成果獲一等獎,在北京市自然基金和北京市科技計劃的支持下,研究團隊從2004年起,致力于中國人群HIV感染免疫特征研究,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中國人群HIV感染者免疫特征及其對疾病進展的影響,為我國HIV感染防控和疾病預警提供了新指標,而且通過科學定量評價特異性T細胞免疫對HIV病毒變異和疾病進展的影響,提出“有效T細胞”概念和“多重免疫保護屏障”理論,夯實了T細胞免疫在HIV感染疾病控制中的作用,豐富了HIV感染免疫研究理論,為細胞治療和疫苗研制提供了理論依據。

冠心病是威脅我國人民健康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外科治療是主要的治療方式。我國冠心病外科近年快速發展,但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整體質量不高的狀況。因此,如何整體提高冠心病外科手術質量,成為關注焦點和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靶呐K手術是大手術,不同醫院的醫療水平事關病人的生死,所以建立一個標準規范至關重要?!备吠忉t院心外科主任醫生鄭哲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在此背景下,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完成的“冠心病外科手術療效評價體系的建立及應用”成果獲一等獎,課題組歷時10年,在國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的連續支持下,建立冠心病外科手術療效評價體系,持續推動和提高我國冠心病外科的整體水平。

該成果建立了冠心病外科手術療效評價體系,提出并制訂了冠心病外科醫療質量國家標準,提高了我國冠心病外科的整體水平。基于上述關鍵技術的突破和臨床研究數據的積累,受國家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委托,撰寫《國家醫療服務和質量安全報告》2015、2016版中心血管外科部分;推動中國心血管外科質量控制委員會和臨床研究聯盟成立,組織專題會議和學習班20次,為全國培養骨干人才千余人次;相關研究成果通過協作網絡在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97家醫院得到了應用和推廣,使協作醫院冠脈搭橋院內死亡率和并發癥發生率逐年降低,死亡率由干預前的2.66%下降到1.44%,受益患者每年超過20000例。

京津冀協同創新見成效

北京市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涌現出了一批源于京津冀協同創新的獲獎成果,旨在解決區域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問題,說明北京落實推動京津冀協同創新體建設的舉措卓有成效,也體現了北京在推動京津冀三地科技創新深度交流合作中的輻射帶動功能。

區域地面沉降是嚴重威脅京津冀城市群安全的重大災害隱患。在南水北調、京津冀一體化建設發展的背景下,迫切需要揭示區域地面沉降演變規律,實現區域地面沉降科學調控,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

由首都師范大學等單位共同完成的“京津冀地面沉降多元場耦合模型與調控機制研究”成果獲一等獎,通過遙感與水文地質學科的交叉研究,首次建立了區域地面沉降多元場耦合模型,揭示了多元場互饋作用下,京津冀地面沉降演變模式與調控機制。首次建立京津冀多尺度地下水儲量時變重力場,精確識別地面沉降動態水文地質體及其水循環模式。采用衛星重力信號校正新技術,首次觀測到京津冀平原區地下水消耗的時空差異、深層地下水過量開 采的重力異常。解決了區域地面沉降研究中土—水耦合、含水層貯水損失、水循環背景識別等技術難題;創建了區域地面沉降多元場耦合模型,揭示了京津冀地面沉降系統演化規律。實現地面沉降統一數據場的空間分析和數據挖掘,發現了多元數據場的響應模式與區域地面沉降的尺度效應;揭示了地面沉降多元場互饋作用機理,發現了地面沉降差異性響應機制。利用優化轉移概率模型, 提高三維地質體建模精度。系統發現人為—自然雙重影響下區域地面沉降耦合成因,揭示了形變場非線性 響應機理和沉降中心轉移的驅動機制。

項目負責人潘云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新技術方法為南水北調、京津/沈高鐵、首都新機場、未來科學城、應急水源地等重大工程提供科學依據;并在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麻省理工大學、意大利帕多瓦大學以及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等單位推廣應用。

由北方工業大學與邯鄲市金鼎環境保護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完成的“新型環保關鍵控制技術與大功率高效板式臭氧發生器研發及應用”成果獲二等獎。成果針對備受關注的大氣和水污染問題,研制了新型環保關鍵控制技術及核心裝備,所開發的大功率高效板式臭氧發生器與傳統的罐式臭氧發生器相比,體積縮小了70%以上,設備成本降低20%以上,耗電量降低25%以上。成果在30余家企業得到了推廣應用,為京津冀及周邊企業降低污染治理成本,提升治理效果,改善北京周邊的環境污染狀況做出了貢獻,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匯聚科技 英才放飛創新夢想

人才是創新的根基,也是創新發展的核心要素。創新驅動發展,人才引領創新。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始終致力于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推行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人才集聚政策,鼓勵科研人員潛心研究,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動力和積極性。

今年的獲獎成果中,有海外歸國人員參與的成果為91項,占總數的50.6%,首次突破半數。說明更多優秀人才已經融入北京創新創業的大潮中,為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而從年齡分布上看,35歲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員占比近三成(28.3%),45歲以下的占到67.2%,最年輕的獲獎人僅為24歲,獲獎人中最年輕的第一完成人僅32歲。

這些優秀的、創新型中青年科技英才通過科技獎勵脫穎而出,并成為科技創新發展的中堅力量,說明北京科技創新人才隊伍梯次更趨完善,北京市的科技創新環境越來越有利于促進高技術人才和創新團隊的聚集,科技獎勵也逐步成為培養人才、激勵人才的重要手段,為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相關推薦
MORE